尤其,胡祖六忽然觉得随着姜行长的这话,会议室里的气氛仿佛从沉闷变得活泼。 费根出声,愿意见见明显是新的一方力量。 由iga基金、德意志银行、美国合众银行、华盛顿互助银行组成的七人团队在年轻领头人的率领下走了进来。 费根对人不熟悉。 方卓,是那个让某教授灰头土脸的方卓? 这人确实有钱,但与工行的合作不单单是有钱就行的。 方卓等人乐呵呵的落座。 方卓和这位握了握手,笑道:“胡总,你好你好,我知道你,搞经济的。” 相较于总经理这个职位,各种经济理论和国际组织的工作履历更让他在高盛中国业务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方卓平和地说道,“先前在找金刚钻,怕干扰大家,这次找齐了金刚钻才想着能不能为工行的发展提供帮助。” “iga基金的孔豫总裁。” “华盛顿互助银行的执行副总裁埃米莉。” 他已经和德银、合众、互助三家银行达成一致,愿意组成以自己意志为主导的收购财团,目标是取代德国的安联集团。 次要目标是由合众银行资深副总裁加里在首次会谈时提出的疑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取代高盛呢? 但方卓认为这也可以作为竞争的策略。 高盛能给的,我们也能给。 方卓的笑容很和善。 包括费根、胡祖六在内的高盛团队成员都被姜行长这一式给弄得措手不及。 “美国合众银行,除了常规的经纪、保险、投资、抵押等业务,它在风险管理这一块有着极其卓越的成果。” 方卓又挨个介绍,这是除了钱之外的筹码,是能说服工行在座的其他派系领导的合作项目筛选。 方卓发了几份iga基金值得披露的操作,包括详细的中概股抄底和对高科技公司的持股对比。 “胡总,现在应该怎么办?”费根很信任胡祖六这位中国经济学家。 这个拼凑的财团不足为惧,但是,面前这位方总背后似乎还有若有若无的关系,不然怎么能这个时候横插一脚。 第476章 坏了 高盛一方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高盛与工行签订的谅解备忘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彼此之间的商业默契,是已经完成一个大的框架,即便有异议,那也是在这个框架里修改。 胡祖六知道方卓这个人,也听过他的一些事,像郎教授,自己虽然与他的立场不太一样,但同为经济学家,多少有些兔死狐悲。 胡祖六回国这些年,频繁现身各种论坛和重要的经济会议上,在行政层面获得了广泛的人脉和影响力,而他多数的说话口吻往往让人忘记他在高盛的任职。 也因此,胡祖六对行政因素是最为敏感和警惕的。 经济学家吹风归吹风,那还能比得过对方和领导把酒言欢吗? 当iga基金孔豫、德银张红力、合众银行加里、华盛顿银行埃米莉都聊了聊各自机构所擅长的领域,最后的总结之语仍然是由方卓来说。 “我和各位领导谈了好几次,始终坚持认为,工行的股份制改造和市场化运作不能忽视我们本土的合作意愿。” 姜行长和武谦有些不太确定,这是指自己吧? 而胡祖六则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个定性的词汇——本土派。 最后,他笑吟吟的收尾:“所以,工行是时候考虑高盛财团究竟是不是最合适的伙伴了,我有诚意,也愿意就股份的真正价值有一个开诚布公的磋商。” 抬高价码! 胡祖六没有惊慌,简单的提出三点疑问。与高盛达成备忘录的情况下,今天这一趟大谈是否合适,我认为这是一起极其严重的事件。” “以及,高盛、安联、运通三方秉承着足够的真诚态度前前后后与工行谈了足够专业的对接项目,iga基金尽管联合了三家银行,是不是过于仓促?” 胡祖六一直娓娓道来,说到最后一个词却站了起来,以此来表现“愤怒”姿态。 高盛团队都站了起来,收拾文件,准备离场。 方卓却很平淡的悠悠的攻讦道:“领导们,你们看,高盛就是如此的不专业,他们远不如他们所吹嘘的那样专业。” 方卓坐着,端着茶杯,先抿了一口茶才说道:“正因为是我曾经合作过的高盛,所以,我才震惊于你们已经如此不专业了吗?” 方卓摊手:“国际惯例,是国际惯例哦,承销商要保持独立性,这样才能说服投资人,现在,高盛既想当战略投资人,刚才又说愿意当承销商,这两者的身份显然是相互冲突的。” “但如果清楚的话,高盛已经因为承销商这个角色的利益而甘愿放弃你们悠久历史里所创造的口碑了吗?” 费根颇有些哑口无言。 方卓直接打断道:“还有你,我不知道是应该喊你胡教授还是胡总,又或者,胡经济学家?你确定要和我谈谈口碑问题吗?我也真诚的向你提个建议。” 方卓惋惜地说道:“我看过你写的《关于中国与世界的五大神话》,这是我读过的最高水平之一的投行经济研究的报告,你应该更多的钻研学术才对。” 方卓冲他笑笑,挥挥手:“就这样,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