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你要小心些。”崔元元看着高素之忧心忡忡,这半年来高素之都对外称病。王府的医师是她的心腹,可有时候她又怀疑,那病症到底是真是假?残毒到底有没有跟高素之讲的那样彻底清空。她不忍心高素之长途跋涉,可朝中的一些臣子们说得大义凛然,泰始帝又铁了心,想要劝阻都无话。“我晓得。”高素之点头,她也在暗中观察崔皇后的气色,见她终于振作起来,没再被愁思缠绕,便松了一口气。想了想,她又说,“右相在苏州有亲友,他让我捎了一封信。”崔元元“嗯”了一声,她抚了抚额,又想起一事。她问:“二娘早就知道了,是吗?”高素之默然片刻,没再隐瞒,直接说:“是。”怕崔元元对王映霜有忌惮之心,她又道,“许多事情都是二娘与我一道做的,她与我志同道合。”崔元元点头,发胀的内心浮动着一抹愧色。有对高素之,也有对王映霜的。王珩现在将高素之当作女婿,愿意支持齐王,可要是哪日他知道真相呢?难道一辈子隐瞒下去吗?那对王映霜而言,又何其不公,何其委屈呢?她先前觉得自己的草率害了素之一生,可哪里是害她一个人?“阿娘?”高素之察觉到崔元元的低落。疑惑地喊了一声。崔元元轻轻道:“以后怎么办呢?”没等高素之回答,她又自言自语说,“罢了,还远着,日后再说吧。”在这样的时刻,这不是最紧要的事情。高素之默然片刻,仔细一琢磨,猜到皇后要说什么,她的嘴唇翕动着,最后也一个字都没说。她不知道以后会如何。如果王映霜想要自由,那她该怎么办呢?就算是无数次跟自己说把握眼前、及时行乐,可还是克制不住那些纷至沓来的,让人心情失落的杂念。从宫中出来回到王府时,高素之已经收拾好心绪了。府上的人还在匆匆忙忙地收拾行李,高素之这次出发并不是轻衣简行,王府护卫必定要带足。除了护卫、仆从,还有医师、匠师以及一堆王府官吏,浩浩荡荡一群人。崔阊、崔闼两兄弟提前来送行。分别之后呢,他们给高素之留了一个可用的人——崔乌。崔乌是崔氏族人,很小的时候便跟着崔阊走南闯北了,她的天赋好,崔阊到处请人教她习武、教她一些行商事。在江南如果遇到什么不便,崔乌便能极快地发动崔阊的江湖人脉。天子脚下权贵能横行,可远在乡里,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从长安到苏州,水陆兼程,也要两个月。出发时候渭水生寒,天空中仍旧飘着细密的雨雪;等抵达苏州的时候,已经是三月烟花里,莺鸣鸟啭好个阳春时节了。苏州刺史府中。窦世显早就得了齐王下江南的事,虽然说齐王那边早有人送信说不住官邸,可他仍旧着人将各地方都收拾了起来,万一齐王忽然间变卦呢?他远在苏州,对长安的事情不甚明了,都是听人捎来的消息。长安人说,齐王的疯症已经好了,得天眷顾着,觅来良种造福天下。可窦世显还是将信将疑的,没有亲眼见着,他要如何相信一个因为火烧王府被幽禁的疯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好了,还表现出英明聪颖来。如果齐王真的好了,那她在储位竞争中有着极为强大的优势,嫡长子为储君,又有功劳于天下,立为储君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在这诸王争储的关头,齐王却被打发到了苏州,是等着她再立一功,还是纯粹的发配呢?窦世显不敢确定。昔日窦家的血案历历在目,午夜梦回都是一片血雾朦胧,要不是他素来谨慎,又在关键时刻立下一功,哪能保留下性命?可就算留下一命,爵位被夺未复,一直在刺史任上,没有机会再回到长安故土。齐王是他的晋升通道,还是一张催命符?“明府不必忧心那么多,齐王来苏州只是为了种植棉花事,想必留不了多久。”长史张文宣看着窦世显那张愁闷的脸,出言劝道。他跟王家有旧,是王珩父亲的门生,与王珩乃故交。在齐王抵达前,王珩那边已经有书信送到,对他说齐王在长安的事迹,恳请他尽心辅佐齐王,并看顾与齐王一道下江南的王映霜。张文宣心中有数,不像窦世显那般心神不宁。苏州司马李修也跟着劝说窦世显。他是本地的豪族出身,尽管有明文不许在户籍所在地任官,可大多数时候,这律令都形同虚设。因为要压制当地的豪族力量,很大程度上是靠另一豪族。他与张文宣是儿女亲家,立场上自然是靠向张文宣的,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刺史,分走他的权势。在利益没有冲突的时候,刺史、长史以及司马能够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商议州中诸事。在两位下属的劝说下,窦世显的那股惶惑不安总算是削减几分。他喃喃道:“若齐王当真得用——”李修没说话。张文宣眼中闪过一抹暗芒。窦世显在苏州为官多年,他们同事已久,对窦家的状况自然摸得很清楚。窦世显正妻所出的一子一女中,嫡子已与本地豪族张氏结亲,而女儿窦山君呢,仍旧待字闺中。说起来,还有个关于窦山君的传闻逸事。她刚出生不足月,便被恶奴偷走扔到山中,窦家人连夜搜山,以为九死一生,哪想到等找到的时候,婴儿还好好的,身边有一只母虎在守卫她。见了窦家人后,母虎退回山中。而窦山君呢,也回到家中,窦世显感此事神异,给女儿取名叫“山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