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王田私属的法令,王莽还推行了一项被称为“五均六筦”经济政策,对各种商品实行工商管制。 盐、铁、酒,是不是有点眼熟,没错,他在抄汉武帝的作业。 虽然王莽统治集团没有对时代的适用性做出太多的思考,但是和“王田”、“私属”那里一样,他也给自己找来了仿古的名号。 可想而知,这项制度自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甚至他都还没来得及废除这一制度,王莽的政权就已经被推翻了。】 对汉武帝来说,这项政策带来的重本抑末当然也是好处,不过他更在意的是能赚来钱,补上财政的巨大亏空,这才是迫在眉睫的好处。 王莽那乱臣贼子,当然是推行不起来了,而朕的大汉如日中天,诸位大臣也已验证过可行性,更是推行了一半,不日便可实行盐、铁的官营。 官营能否保证商品的品质,对政府官员的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没有商业竞争的压力,很容易出现价格昂贵且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 上面定下的利润要求越高,他们就越要在商品质量上抠抠搜搜漏点钱进自己的口袋,对民众盐铁的使用非常不便利。 这项制度不光是王莽在抄,后面历朝历代也都在抄,他们抄起作业来也许比王莽聪明点,但是也不改变盐铁官营娘胎里带来的弊病——对商品经济的巨大破坏。 不过这都是后话,总不能让汉武帝他老人家还要顾着几百年后的发展吧,未免有些强人所难了。】 桑弘羊道:“陛下,天幕所言也可作为参考,然盐铁官营势在必行,国库尚需补充,为非作歹侵占良田的富商也是一定要清算的。若是陛下忧虑官营不作为,臣倒是有一计。” 得到汉武帝的首肯后,桑弘羊垂下头沉声道:“官营不可改,然可将盐铁官营的官员一分为三,相互之间有竞争,经营上自然多用巧思。农具未必要悉数统一,若是有新的制式也可以推广兜售,如此一来,也不会再有创新进步上的停滞。” 汉武帝眼眸一亮:“好,此不失为好计策。” 桑弘羊得到了汉武帝的鼓励,面色红润,继续道:“陛下,方才天幕还提到一策,名为‘平准法’,臣品味一番,有熟悉之感,这也许是臣日后上谏陛下的另一项制度。” 汉武帝打断了桑弘羊那一套君君臣臣的前置语:“直接说。”只要是能够延长汉祚的,他一律是迫不及待地要听。 “物以稀为贵,市中商品的数目与价格有直接的联系,部分重要的资源,常常因某年的风调雨顺与否而价格波动。长此以往,不利于百姓稳定生活,便可由官府买入卖出,以此稳定其价。” 【王莽对古礼的狂热追求,注定了他的失败,作为历朝历代开国者当中,少有的读过书有学问的皇帝,他并没有真正领会做学问的道理。《汉书》评价他,秦朝焚诗书来堵塞其他议论,王莽学诗书却是用来粉饰自己的歪理,两者看起来背道而驰,其实本质上也没有什么区别,殊途同归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