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王朝败家子-33-明英宗朱祁镇 对于赵匡胤的猜测,诸臣互相看了看,又看向了话里隐含着羡慕的陛下。 这猜测,还真是不客气。 “陛下,”他们现在也只知道朱祁镇这前面的事情,后续具体如何发展他们尚且不清楚,又如何能够这样直接断定呢?“陛下,现在还是言之过早,谁能保证这位明英宗当真一无是处呢?” 在后面他还能夺回皇位,一定也是有着过人之处的,只是端看能力大小罢了。 赵匡胤摆摆手,表示自己知道了。 他也是一时不经思考的脱口而出。好吧,他承认他是有点幸灾乐祸,毕竟之前都在看他赵宋的热闹,要是能够直接接触到当事人,他真的恨不得直接抽死那个混账。但这不是只能看着嘛,所以现在看着新一个“败家子”,还是“败家”败得很是有新意的皇帝,就忍不住多说了几句。 毕竟在天女口中,他们赵宋也是文治出色,但对于明朝,她还是夸了很多的。 所以,不服气有,幸灾乐祸有,同病相怜也有。 大家都有不争气的败家子,只不过他们宋朝有好几个罢了。——还别说,真的感觉越想越破防。 【也先的计划没有用了,那怎么办呢?还能怎么办,取巧的方法没了,那就直接打呗! ——也先恼羞成怒,挥师攻打北京,却被于谦等明朝文武击败。 北京保卫战,明军击退瓦剌。瓦剌无奈之下,退走大漠。 这是简要的说法,当时其实情况也还是很是紧急的,而在这一战中,于谦是最为突出的。之前提到他拯救大明,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他顶住了压力坚决不南迁,而是选择抵抗瓦剌的进攻。 当时因为土木堡惨败,英宗被俘,明军主力也是损失惨重,而瓦剌乘势南下,威胁北京。 这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朝廷内部陷入了混乱和动荡,其中部分大臣更是主张南迁,面对来势汹汹的瓦剌很是恐惧。但于谦等人坚决不同意。而且,当时也还有一个问题,皇帝被俘,群龙无首,而且外面还面对着瓦剌仗着皇帝在手的无理索要,他们首先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事有轻重缓急,于是皇帝该怎么办提上了案桌。国不可一日无君,但更不可能答应瓦剌的要求,于是朱祁钰在群臣的拥立下继位,年号景泰。 至于为什么选择郕王朱祁钰而不是皇太子朱见深,实在是他年纪太小了现在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稳住局势的人,而不是一个需要他们辅佐的幼主。于是监国的郕王成了最好的人选。】 【那么继位的朱祁钰是怎么做的呢?他知道自己现在最该做什么——他选择支持于谦的抵抗政策,而有了决断,朝廷局势也慢慢稳定了下来。 那么被寄予希望的于谦是怎么做的呢?作为兵部尚书的他,首先是迅速组织防御,调集兵力,加固城防,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民心—— 首先是调集兵力,他从全国各地调集军队,尤其是两京、河南和山东等地的精锐部队,迅速增援北京。然后同时,他还下令加固北京城墙,并在城外设置障碍延缓瓦剌的进攻。最后也是最要紧的,是发布告示安抚百姓,避免恐慌稳定民心。 要知道对着这兵力强盛、组织有序的瓦剌军队,必须要严阵以待,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 朱棣看着之前在明军的进攻下被迫退去的瓦剌在水幕中完全就是改头换面的强大模样,有些迷惑又有些不可置信。 这两模两样,当真是同一个瓦剌?后世的明军这么不争气的吗?还是瓦剌太过争气了?那明朝为什么不更争气一点呢?! 朱棣正暗自思忖间,一边的朱高煦忍不住轻声嘀咕一句:“莫不是后世子孙娇惯惯了,失了祖辈马上打天下的血性?” 他还是忍不住上眼药。当然,他其实觉得自己这话也没说错。 不仅是太祖皇帝由南打到北恢复中原的战争,还是自家父皇靖难之役,这些都是实打实一点点打下来的。军中儿郎都是一点点磨砺出来的,他们这些皇子也是在战场上历练过的,尤其是他自己。之前父皇对他的喜爱又何尝不是因为自己善战? 但看后世朱祁镇这小子,一看就是没什么行军的经验,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凭借着一腔热血成功呢?像霍去病那样天生战神才是少数,大多数都是一点一点从底层锻炼上来的。但这个小子一上来就直接开大,能成功才是怪事。 他故作不经意地瞥了一眼太子和朱瞻基,是不是他们没有教好,才放出这样一个大杀器? 朱棣听了也明白他对太子和朱瞻基的不服和恶意,但现在时候也不是较劲这个的时候。 永乐皇帝还是清楚地知道,他们现在也只能看着,最多就是分析分析如何避免未来的情况再次发生,其他的什么也做不了。 不过朱高煦的话倒是提醒了他,对待子孙后代的教育,一定不能放松警惕,哪怕再疼爱也不行。须知,溺爱才是扼杀孩子的未来。 另一个世界的朱元璋则是等着朱祁钰的选择:“也不知道这个朱祁钰能不能做好。” 待看到他没有选择逃跑,才微微流露几分欣慰。 虽然之前有过简单的介绍,但现在看着朱祁钰的选择,还是让人放心不少。 尽管出了一个不靠谱的皇帝,但至少这个继位的朱祁钰脑子还是正常的。 朱元璋:“一味的逃又有什么用呢?而且朱棣这小子都把京都迁到了北平,不就是想要守住它吗?不然就这样逃跑,迁都又有什么用呢?” 虽然他更属意南京,但既然未来的朱棣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和行动,那么它就应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来。 “天子守国门”,又怎么能够弃城而逃呢? 面对父皇扫过来的眼风,朱棣暗暗苦笑,面上满是肯定:“父皇说的是。” 朱标笑了笑,转移了话题:“这个于谦就是之前天女提到过的‘遗憾’吧。” 他还记得玉不识的话呢——拯救了大明却唯独救不了自己的英雄,是在说这次的北京保卫战吗? “他的应对还是可以的。”对于于谦,朱元璋是没有什么意见的,总归是为了明朝。他这一件件事情办下来,也没有什么问题。甚至对于他的坚守,朱元璋还是颇为赞许的。喜欢诸朝一起看直播:从诗词到历史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诸朝一起看直播:从诗词到历史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