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真是不讲道理,人刚来,就撵我走,我便是要走,也该有点儿收拾行李的时间门啊。” 谁能想到,曾经她们两个人是见面就掐架呢? 那些记忆明明都是去年的,时至今日依旧鲜活,却再也不可能回到当时了。 “走,敞开肚皮吃,合川虽然穷苦了些,却不可能饿死从京城来的大小姐。” 倒是跟在杨可卿身后的素雪,看到这一幕,心情很是复杂。 真是世事无常。 申王竟然和柳暗花有关,他违背祖训,吸食了柳暗花! 这个现实摆在朝廷众臣面前的时候,实在是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随后一道圣旨下来,褫夺申王王位,剥夺皇子身份,贬为庶民,流放岭南。 岭南那地方,瘴气横生不说,还遍地都是未开化的野民,山路难行,有钱都花不出去的苦地方,让申王过去,那不是让他死吗? 申王很可怜,但没有人站出来为申王喊冤,替他求情。 不对,是庶民。 准确来说,是想知道,皇帝会如何处置石家。 但是这事儿是石炳生最后捅出来的,那就是他大义灭亲,还有自首情节,理应网开一面。 而皇帝则叫来了沈玉耀,希望沈玉耀为石家的事情落下最后一笔。 沈玉耀的解决方法,就是不光不要惩罚石炳生,还要给石炳生更多的任务,简直就是变相的在跟朝堂众臣说,石炳生并没有走出权力中心。 但是现在皇帝不是以前的皇帝了,之前的皇帝可以宽心的将秦国相轻轻放过,但是现在的皇帝不行。 所以他需要尽快为沈玉耀摆平朝堂上的事情。 “是。” “她是个人才,至少她忠心于你,可以重用。而石炳生和江朱韬,还有那些尚书大臣,他们忠心的人,不是你。” 皇帝活着,太女做的任何事情,都等于皇帝的意思。 但是皇帝死了呢? 恐怕不能。 沈玉耀明白这个道理,就好像现在的皇帝,之前从先帝手里接过朝政时一样。 而现在,皇帝想做和先帝一样的事情。 吏部虽然能处理一些小案件,但轰动一时的大案,涉及多条人命的,都归刑部和大理寺管。 “父皇,石家一直尽忠职守,并未有丝毫逾越之举,皇祖父当年也只是将一些心怀不轨的奸臣斩杀罢了。” “玉阳,父皇最后再教你一件事,那就是身居高位者,除非是死,否则没有任何离开朝堂的可能。” 他像是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曾经天真的自己,以为这世上的事情都是可以有两全其美的法子。 人的贪欲无穷尽,哪怕是平时再好的人,都有私欲。 沈玉耀不解,她觉得有规定就按照规定走,没有规定就必须得衡量一个人的功过。 可现实不是理想中的国度。 那些人说,石炳生是个好官,他为官二十余载,手头从无冤假错案,只是因为亲戚之过,就将他杀了,是昏庸之举。 百姓哪儿知道刑部尚书是谁啊,更不知道,一般能递交到刑部尚书手里的案件,基本人证物证俱全,已经可以结案了,刑部尚书只是负责审核一遍罢了。 这些年石炳生作为寒门之首,底下孝敬的银子,也没少收。百姓是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的。 于是他们开始歌颂石炳生的功德。 他们只知道,好官不应该下大牢,好官应该位极人臣,成为天下清明表率。 这场“民愿”来的沸沸扬扬,消息才传出一两天,就已经有万民联书,请皇帝放过忠良之臣。 最后戛然而止在,皇帝的一张圣旨下。 皇帝这次的圣旨写的通俗易懂,沈玉耀还记得祭天时晦涩难通的祭文,没想到那些为皇帝拟旨的人,也能写出“人话”来。 这段话落在沈玉耀眼中,是真的无奈,皇帝儿子女儿一大堆,大老婆小老婆满后宫,这还称孤道寡呢? 不过这是给百姓看的,只要百姓信了就行,等到后半段,皇帝图穷匕见,开始大谈特谈柳暗花的危害,说柳暗花乃是先帝明令禁止的东西。 这一段推己及人,让所有百姓明白,柳暗花非常的危险,同时暗示百姓,如果他们的亲人沾上柳暗花,那就是家破人亡的下场! 毕竟贩卖这些东西的,都是要赚钱的。 所以皇帝这话说的还是非常真情实感的。 反正就是一顿夸,等百姓们都开始感激先帝的时候,再说了一下石炳生他犯的罪。 而且如果没有他,石家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即将没落的寒门,怎么可能会有人提供柳暗花给石家人? 这些话其实落在沈玉耀眼中,都有点儿强词夺理。 一家就是一个整体,荣辱与共。 最后皇帝给石炳生的判决,是革职,永不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