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往灶膛添柴时,火星子噼啪跳出来,映得案板上的枣糕泛着油亮的光。那枣糕切得方方正正,蜜枣的红从米白里透出来,像朵朵画里的晚霞——小丫头总说,山里的晚霞会变成糖,落在布袋里就成了甜。 墙上的画被火光映得暖融融的。两个蓝布袋在云彩上飞,一个拖着串野草莓,一个坠着串枣子,云彩底下画着歪歪扭扭的田埂,田埂上的小人举着布袋跑,辫梢飘得像两根线。阿婆摸着画纸边缘,那里被摩挲得发毛,是她每天看画时蹭的。 后半夜起了风,吹得阳台的布袋轻轻撞竹竿。阿婆披衣起来关窗,见布袋口的红绳缠在了一起,像两个在说悄悄话的人。她想起三十年前,也是这样的冬夜,她在老家的灶台前,给进城的儿子缝布袋,针脚里藏着“吃饱穿暖”的念叨,如今那些念叨,都变成了画里飞着的甜。 大年初一的清晨,小杨顶着雪来拜年,筐里卧着只油光锃亮的烧鸡。“阿婆,俺娘说这鸡要整只炖,汤里放把枸杞,给您补补身子。”他指着墙上的画笑,“这布袋画得真精神,像要从纸上飞下来。”阿婆往他兜里塞了块枣糕:“回你娘的话,就说城里的老太太吃着她的鸡,心里比枣糕还甜,让她也多吃两口。” 姑娘带着罐腊八蒜来串门,蒜泡得碧绿,像翡翠珠子。“阿婆,这罐给朵朵寄去,配她的团圆馍吃最香。”她帮着把烧鸡装进砂锅,“您看这两个布袋,一个装着城里的年,一个盛着山里的节,飞在云彩上碰杯呢。”阿婆往砂锅里添了把香菇:“等炖好了,给三楼的娃娃送碗,让他也尝尝山里的年味。” 初三那天,阿婆收到儿子寄来的包裹,里面是朵朵做的灯笼,用红布缝了两个布袋,里面点着小蜡烛。“妈,朵朵说这是‘会飞的灯笼’,晚上提着走,布袋就会往您那边飞。”儿子在电话里笑,“她还把野草莓干粘在了灯笼边,说这阳光都是甜的。”阿婆把灯笼挂在床头,烛光映着布袋的影子,在墙上晃成片暖融融的红。 视频里,朵朵举着块蒸好的年糕:“太奶奶,这是‘飞糕’!”年糕上撒着芝麻,像落了层星星,“奶奶说吃了它,太奶奶就能快点来山里。”阿婆指着厨房的蒸笼:“太奶奶也蒸了糯米丸,等你来了,咱们煮在甜汤里,团团圆圆的。”小丫头立刻拍着小手:“还要放枣糕!” 立春那天,风变得软和了些,吹得阳台的野草莓藤冒出嫩芽。阿婆蹲在花坛边浇水,三楼的娃娃摇摇晃晃地跑来,举着颗糖要给“朵朵妹妹”。“等草莓结果了,让你娘寄最大的给她。”阿婆给他块米糕,“就说是你帮着浇的水,让她多分你半块团圆馍。” 夜里,阿婆把两个布袋收进柜子,垫在新做的棉絮下。城里的布袋装着枣糕的甜、烧鸡的香;山里的布袋盛着馒头的暖、草莓的酸。她知道,等春风吹绿了大别山的茶园,这两个布袋还会飞起来,一个带着城里的新叶,一个载着山里的花苞,在云彩上碰出更稠的甜。 风从纱窗钻进来,带着布袋的轻响,像在说:飞吧飞吧,飞过长江的浪,越过大别山的岗,把每口甜都送到牵挂的人手上。阿婆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光映着她的笑,心里的暖比蜜还稠——那些飞在云彩上的布袋,装的哪里是吃食,分明是扯不断的线,一头拴着城市的灶烟,一头系着山里的炊烟,在岁月里缠缠绕绕,酿成往后每个日子的甜。喜欢幽谷怨灵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幽谷怨灵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