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把野苋菜装进布袋子时,指腹蹭过粗糙的布面,想起这袋子还是当年老伴亲手缝的。蓝印花布,边角用白棉线锁了边,当年装过给儿子送的腌菜,装过给孙女捎的虎头鞋,如今又要装满孙女念叨的野苋菜。她往袋子里塞了把干辣椒,是小杨娘寄来的,说这种辣椒辣中带甜,拌凉菜最好。 阳台的薄荷又长高了些,姑娘帮她剪了些嫩叶,说做成薄荷糖给小孙女带回去。“太奶奶做的糖,肯定比超市买的好吃。”姑娘边说边往玻璃罐里装糖霜,阳光透过玻璃,照得糖粒像碎星星。阿婆蹲在旁边择菜,忽然想起孙女视频里的样子,扎着俩小辫,举着颗野草莓说:“太奶奶,这个红的给你留着。” 小杨不知什么时候站在阳台门口,手里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新摘的豌豆荚。“阿婆,俺今早去进货,见着有新鲜豌豆,给您剥点,炖腊肉香得很。”他蹲下来帮阿婆择菜,手指灵活得很,“俺娘说豌豆要剥嫩的,老了就咬不动,跟孩子似的,得趁新鲜疼。”阿婆笑着说:“你这孩子,说话倒像个老人。” 三楼的媳妇抱着娃娃来送刚蒸的米糕,见阿婆在收拾东西,好奇地问:“阿婆,这是要去看孙女呀?”阿婆点点头,往娃娃兜里塞了颗薄荷糖:“下周就来了,小丫头片子天天盼着。”媳妇眼睛一亮:“那正好,我给小侄女织了双小袜子,您帮我带给她。”袜子是粉色的,上面绣着朵小桃花,娃娃伸手去抓,媳妇笑着拍他的手:“这是给妹妹的,你的在这儿呢。” 傍晚,姑娘拎着个小木箱上来,里面铺着软布,放着几瓶她做的果酱。“阿婆,这是草莓酱和槐花酱,给小侄女抹面包吃。”她指着瓶身上的贴纸,“我画了小草莓,她肯定喜欢。”阿婆看着贴纸,忽然想起孙女视频里画的画,歪歪扭扭的小人,旁边写着“太奶奶”三个字,笔画都叠在一起。 夜里,阿婆躺在床上睡不着,起来翻出老相册。翻到儿子小时候的照片,穿着蓝布衫,蹲在田埂上,手里举着把野苋菜,鼻尖上沾着泥。那时他总说:“娘,这菜比肉还香。”如今他的女儿也爱上这口,阿婆忍不住笑了,原来有些味道,真能一代代传下去。 第二天一早,小杨带来个好消息:“阿婆,我托老家的人买了些野核桃,给小侄女带回去玩。”核桃是用麻袋装的,上面还沾着山里的泥土。阿婆往他包里塞了袋刚炒的南瓜子:“给你娘带回去,说城里的老太太惦记她呢。”小杨红了脸,说:“俺娘昨天还打电话,让我别总麻烦您,说您年纪大了。” 姑娘教阿婆做奶茶时,特意多煮了一壶,说要给小侄女留着。“等她来了,我教她用薄荷叶子装饰杯子,保证她觉得好玩。”姑娘边说边往杯子里插了片薄荷叶,“我小时候,奶奶总变着法子让我吃菜,说吃饭香,长大才有力气。”阿婆点点头,想起自己当年追着儿子喂饭,他总跑到田埂上,手里抓着野苋菜,说吃完这个才肯吃粥。 百家宴那天,阿婆的槐花糕果然成了最抢手的菜。有个老太太拄着拐杖过来,说这味道像她老家的米糕,问阿婆能不能教她做。阿婆爽快地答应了,说:“等我从儿子那儿回来就教你,保证你一学就会。”老太太高兴地说:“我孙女也爱吃这个,就是我总做不出老家的味。” 离儿子来的日子越来越近,阿婆每天都要检查布袋子。野苋菜、干辣椒、薄荷糖、果酱,还有她连夜缝的小肚兜,上面绣着朵野苋菜,针脚歪歪扭扭,却是她缝得最认真的一件。姑娘见了,笑着说:“太奶奶的爱都缝在上面了。” 出发前一天,小杨和姑娘还有三楼的媳妇都来送东西。小杨给了袋新摘的草莓,说让小侄女路上吃;姑娘给了本童话书,说上面有大别山的故事;媳妇给了个小玩具,说娃娃玩得很喜欢,小侄女肯定也爱。阿婆看着堆成小山的东西,眼眶有点热:“你们这是要把我累死呀。”嘴上骂着,心里却暖烘烘的。 去火车站那天,小杨特意关了摊送阿婆。他帮阿婆拎着布袋子,沉甸甸的,里面装着的,哪里只是野苋菜和果酱,分明是一整个春天的牵挂。姑娘和三楼的媳妇也来了,站在月台上挥手,姑娘喊:“阿婆,记得拍小侄女吃槐花糕的照片!”媳妇抱着娃娃喊:“让她多吃点野苋菜,长得壮壮的!” 火车开动时,阿婆往窗外看,小杨他们还站在原地,像棵棵守着根的树。风从车窗吹进来,带着点熟悉的香气,阿婆低头闻了闻,是布袋子里野苋菜的味道,清清爽爽的,像老家田埂上的风。她知道,这味道会跟着她去大别山,会钻进孙女的小鼻子里,告诉她,太奶奶的牵挂,从来都藏在最平常的味道里。 而城市的阳台上,薄荷还在长,茉莉还在开,野苋菜的种子落在土里,正悄悄等着下一个春天。就像那些留在心里的牵挂,不管走多远,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冒出嫩绿的芽,提醒你,有人在原地,用最朴素的爱,为你种着一片温暖的故乡。喜欢幽谷怨灵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幽谷怨灵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