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再这样下去,张继生可能会疯掉的,所以急忙拉着他,往后厅走去。 还没踏入后厅,厅堂中央神台上正在闪耀着的红烛光就先映入眼中,奶奶没有开白炽灯,一盏老式的钨丝灯泡在角落里摇晃着,橘黄色的光几乎全部被神台上的烛光给掩盖住了,我们站在后厅前的屋檐下,看着祖先立在神台上的祖先牌位,不知为何,我突然想到了古祠中的享堂,鸡皮疙瘩一下子就起来了。 奶奶坐在神台边上的太师椅上,闭着眼睛,手上的佛珠一颗一颗地从指尖溜过。她念得不快,每一个字都清晰可见,没有丝毫的含糊。 大概过了半个多小时,我的脚都站麻了,老太太的晚课终于做好了,她睁开眼睛,见到我俩站在门口,笑着责怪我道:“你这小子,什么时候来的呀,也不进来,让继生在门口站着。” “奶奶,继生他生了一种很奇怪的病,想问你有没有什么办法。”我走到奶奶的边上,示意张继生也坐下。 “我一时也不知道怎么表述,继生,你自己同奶奶讲吧。” “哎呦,奶奶,您先听张继生怎么说吧。”我说着,就端起暖瓶,准备给奶奶和张继生泡茶。 奶奶沉默的时间有点长,张继生紧张地朝我使了一个眼色,我也没见过奶奶这样,其实心中已经在打鼓了,但是这种情形之下,也无可奈何,只能开口问道:“奶奶,怎么样,这病,您有什么看法吗?” “中蛊,奶奶,我中的是什么蛊,您能解这蛊吗?”张继生紧张地也跟着站起身来,慌忙之中,还将他手边上摆在茶几上的那杯茶个给碰倒了。 “奶奶,你到底有没有办法治啊,你看继生都急成这样了,你还有心思说这些凉天话。”看着奶奶那一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我不由得责备道。 “奶奶,先缓解也好,我这快被折磨出精神病来了,我现在只想今天晚上能够安安稳稳地睡一觉。”张继生握着奶奶的手说道。 “但是,奶奶,救人要紧啊,难道真的要眼睁睁地看着张继生被这病折磨吗?爷爷那边,我去说服。”我说道。 “爷爷,求求您看在周沧的面子上,救我这一次吧。”张继生抢在我的前头,在爷爷跟前“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 老爷子仍旧没有说话,倒是奶奶开口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就破例这一次吧。” 我喜出望外地看着张继生:老爷子这是默许了呀。 我和张继生相视一眼,然后心照不宣地朝东厢房走去。 不一会儿,奶奶就走来了,手中端着一个类似于鼻烟壶的小瓷罐,“沧儿,你回房间睡去。” 可是,无论我怎么软磨硬泡,老太太的态度很坚硬,就是我不能在现场,不然就不给治了。 可是,这一出东厢房,我心中却有了另外一个主意—— 父亲 后厅中静悄悄的,爷爷的书房里也没有什么动静。我不由得用手捂在自己的胸口,长舒了一口气,一个快步踏进奶奶的房间,顺手把房门给关上了。 爷爷奶奶的房间很简单,东边的角落上是一张酸枝大床,老式的蚊帐架在上面,基本上看不出床里面的东西。 我没有浪费时间,一关好门,就径直走到红木柜子前,打开了属于奶奶的那一排。 难道是我记错了吗?还是那一次我动了奶奶的陪嫁箱子之后,老太太就将盒子挪了位置啦? 会藏在哪里呢?这屋子除了这排柜子,剩下的就是那个体型有点大的酸枝老床,还有那个已经脱漆梳妆台,但是这两处地方是根本藏不了东西的嘛。 犹豫了一下,我将爷爷的衣柜也打开了,可是几乎把他老人家的衣物都给翻乱了,也没找到那个盒子。人在外面推开了,我回过身一看,是爷爷。 原本爷爷对我擅自去瓦屋山就已经恨得牙痒痒了,是差点就要揍我的节奏,晚上我又怂恿奶奶使用他反对的巫术给张继生治病,这会儿偷偷地翻他的衣柜还被逮了个正着,真的是雪上加霜啊。 老爷子也不开口,站在门口就那样盯着我看了一小会,脸上的愤怒转为无奈,他深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睡觉去吧,你这笨脑袋瓜子也就刚刚够用,别总想些有的没的。” 我在心里暗骂了一句自己,都三十来岁了还不能让爷爷奶奶省心的。 父母亲的房间与爷爷奶奶的房间同在后厅左边的后房之上,但是两个房间却不是紧挨着的,中间隔了一个小屋子。 父母亲的房间里,还套着一个小房间。 那些年,父亲每年春节才会回来几天,但是就这屈指可数的几天,有大多数的时刻,他都是待在这个小房间里的,看书画画。 大概是受到爷爷的影响吧,父亲的藏书也极多,但是他没有爷爷那么谨小慎微,属于比较粗线条的,所以,整个书房看起来比较凌乱,草稿纸、画笔、墨水、没看完的书等等摆满了整个书桌。 这些字,看起来根本不像是文字,更像是一大堆纠缠混杂在一起的小画。排列的方式不是线性的,也不是一圈圈的,更像是有很多个图案凑合在一起,需要多少就用多少,凑成一大团。乍看上去,有点像中国的书法艺术,但是实际上却完全不同于书法。因为每一团里面所有笔画的变换,好像都遵循这一种什么样的规律。 我翻了一下草稿纸,那上百张的白纸上,几乎都是画满了这些文字,看得我眼花缭乱的。突然,在那些密密麻麻的稿纸中,我又看到那几个字——费尔马定理,那几个字被父亲用蓝色的墨水给圈出来,在那些杂乱无章的黑色文字中,十分的显眼。 父亲母亲都是学霸级的,虽然自己读书时候成绩还可以,但是与他们相比起来,自己就是妥妥的学渣,因而他们参透出来的东西,我不一定就能够悟得到其中的道理。 我将书桌下面的柜子打开,一股霉味扑鼻而来,呛得我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这似乎是父亲的日记,以前见过他老人家用这个本子在写。 我忍不住将那个笔记本取出翻开来看,里面居然记载了父亲与母亲一起进入瓦屋山迷魂凼的过程—— 日记的最后,父亲说他很后悔这一次的进山,因为母亲在瓦屋山中出来后,就得了病,父亲形容这种病,就像是缺水的植物一样,母亲在慢慢地枯萎。 我一下子停不下来,按照柜子中笔记排列的顺序,坐在地上,一本一本地拿出来翻看着。 我以倒叙的方式,一本一本地翻阅着,父亲的日记很简短,而且其中很多都是记录着母亲,那些肉麻的字眼,我都是一眼带过,甚至连看都不看的。 于是我翻出了1986年那一本日记,因为我是那一年出生的,我想先从这一本开始,往前找。 2月8日,晴 周沧,这周沧不是我的名字吗?可我是5月9号出生的呀。 5月9日,暴雨 这到底是哪跟哪啊,母亲三个月生了两个孩子,而且父亲还称那个后出生的孩子会给周家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奶奶说我的哥哥叫做周蓝,但是父亲的日记中,大儿子却是周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