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崔慧文坐在粤城一家无名小店里,同桌的是几个来自内地川省一家调味品厂的人。
今天岳宁叫她过来,就是为了见眼前这位彭厂长,因为岳宁很喜欢这家调味品厂的一款豆瓣酱。
崔慧文尝了尝,确实很不错。只是港城人不吃辣,恐怕这款豆瓣酱在港城难有销路。
岳宁跟她分析了中国吃辣的片区以及市场情况。
在大家的认知里,内地是个非常穷困的地方,市场太小,投钱进去风险很大。
慧仪到上海和北京开厂后,产品销售单价虽然不高,但销量大,而且成本低,算下来利润率不低,总利润也相当可观。
自从她接手崔记,在妹妹、岳宁以及外公留下的人脉的帮助下,生意已经稳定,起死回生。她也考虑过进军内地合资,不过考虑的都是和粤省的工厂合资,从未考虑过四川这么远的地方。
宁宁的这个提议很突然,崔慧文需要仔细考虑一下。
宁宁拿了彭厂长他们厂里的豆瓣酱,说要去她朋友那里借个灶台炒几道菜,一起吃晚饭。
她说彭厂长的这个豆瓣酱虽然是好东西,但只是原酱,需要先炒一下。
“哎呦,这香味儿!”彭厂长站起来,往里走去。
小店不大,人却不少,豆瓣酱的醇香混着人群的喧嚷往鼻子里钻。
这个时候,人员还没有大规模流动,各地的口味虽有交融,但仍界限分明。
这股子豆瓣酱的香气,对大多数粤城人来说,还是有些陌生的。
岳宁已经把豆瓣酱盛了出来,彭厂长低头说道:“小岳,咱们的豆瓣酱,居然能这么香。”
“我一尝就知道了,你们家的豆瓣酱,做得可真地道。”
岳宁倒了菜籽油下锅,油温升高后,她把从农产品柜台上拿的花椒粒撒进去,花椒粒在热油里翻滚,岳宁捞出花椒粒,把小半碗肥猪肉末倒进去煸炒,炒到肉末散开,微微焦黄,再把另外一半牛肉末加进去炒。
正宗的麻婆豆腐要用牛肉末,岳宁上辈子琢磨很久后,决定用肥猪肉末和牛肉末混合做麻婆豆腐。
这样既有猪肉的油润柔软,又有牛肉的酥香。
她不仅把猪肉末和牛肉末混合的方法用在麻婆豆腐上,还用在了做意大利肉酱上。
两种肉末混合炒散,炒出油脂后,她加入切好的豆豉碎粒,在肉末中炒出香味。
一勺炒好的豆瓣酱进去,翻几下,再加入一勺高汤,锅里的肉末随着红油翻滚,岳宁将雪白的豆腐块倒了进去。加入调味料后,她握着长柄勺沿锅边缓缓推转,豆腐在红油锅里转动,正所谓“千滚豆腐万滚鱼”。她盖上锅盖,让豆腐入味。
岳宁拿起一个碗,倒入一勺红薯淀粉,用水化开。
锅盖揭开,浓郁的香味已经弥漫了整个店铺,岳宁往锅里撒上清蒜末。
麻婆豆腐的勾芡特别讲究,要分三次勾芡,第一次勾芡,让豆腐的汁水浓稠,推散豆腐后,再勾第二道芡,这一步可以让汁水裹住豆腐,第三道芡汁,让豆腐被汁水裹住的同时,又能成为主角,不被汁水困住。
岳宁把油润红亮的麻婆豆腐装了一个大盘。
江叔这里做早茶,多是小碟子,剩下的豆腐,她装了六小碟,跟芳婶说:“芳婶,这几小碟豆腐请其他桌的客人尝尝味道。”
“好。”
芳婶先把麻婆豆腐给他们那一桌上了,再给其他桌也上小碟子:“送给您尝尝。”
准备炒田螺的岳宁探出头来,跟他们那一桌说:“你们千万不要等我,趁热吃哈!”
他们那一桌的四川客人,出来已经半个多月了。以前工厂轮不上参加交易会,都是进出口公司代表。
今年开始各家生产企业也可以报名,他们是第一次参加,没做好思想准备。刚来前几天还好,粤省的菜虽然清淡,但是鲜美啊!可真吃多了,时间长了,他们就疯狂想念家里的味道。
这会儿一盘红油裹着豆瓣酵香的麻婆豆腐端上来,大家直咽口水。
听岳宁这么说,彭厂长拿了一个小碗,用勺子打了两勺麻婆豆腐说:“那就别客气了,给小岳留两勺,我们吃吧!”
彭厂长的话如同一声号令,几个人都把勺子伸进盘里,一勺豆腐滑进嘴,彭厂长眼睛倏地亮起来。滚烫的豆腐先是烫得舌尖发麻,紧接着花椒的辛香从舌根窜上来。豆瓣酱的咸鲜混着肉末的油香,太香了,太好吃了。当然,要是能再辣一点点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