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典韦却大受感动,那些战死的青州兵,都是他的手足,他的兄弟,为了训练他们的武艺,典韦吃住都在军营里,和他们同吃同住,彼此的关系,与其说是将官和下属,不如说是家人。对典韦来说,那些战死的士卒,每一个都是有血有肉的大活人。
但只因为他的一道命令,他们就奋不顾身,战死沙场。
原本典韦已经做好了打算,领了赏钱之后,就去分给这些战死者的家属,不如此,不足以让他的心灵得到安宁。
可王景做的,却比他想象的还要多。
哪怕是最为仁义的君主,对待手下的普通士卒,也从未做到过王景这样的地步。
此时此刻,典韦觉得,自己能追随这般有人情味的君主,当真是三生有幸。
王景一声令下,平邑城外,很快就有工匠拎着铁锤和凿子,开始打造石碑,上面不仅刻下了每一个战死者的名字,还记录了他们在平邑保卫战中所作出的功绩。
他们消灭了三倍以上的敌人,抵挡了数万敌军的数日猛攻,直到援军抵达,彻底歼灭了阙宣这群反贼。
若非典韦率领这群猛士舍生忘死的战斗,平邑城恐怕早就被攻破了,而且城中的数万百姓,也将无一幸免。
英雄纪念碑的建立,让王景麾下的士卒大受鼓舞,军心士气,更是空前凝聚。
他们这些大头兵们,如今才有了抬起头来,堂堂正正做人的感觉。
他们这才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武将和谋士们功劳簿上那一串串冷冰冰的数字,他们也是人,只要为国尽忠,同样能够流芳千古,赢得身前身后名!
王景此举,毫无疑问是给全军上下所有人,都竖立起了一个榜样。
让他们明白,所做的一切,并非毫无价值。
数日后,在数百能工巧匠的努力之下,平邑城外耸立起了一座三丈高的巨大石碑,如同一把宝剑,笔直朝向天空。
当地百姓甚至自发地赶了过来,在石碑周围,修建了一座祠堂,用来祭祀这些英勇无畏的烈士。
周围已经有不少人感念这些将士的牺牲,前来上香祭拜。
不知是谁在人群中大喊一声:“祁侯来了,大家快让让!”
“竟是祁侯亲至!”
借助华佗之口,王景的仁义之名也在泰山一带广为流传,毕竟医兵营就是王景出资建立的,现在还打算大量培养医生,为百姓提供他们能够负担得起的医疗服务,他们自然对王景充满了感激。
因此听闻王景要来,根本不需要人来驱赶,百姓们自发地站到了路的两旁。
随后大股骑兵在前方开道,王景则是在平邑县令的陪同之下,步行走到了英雄纪念碑面前。
王景身边的,还有郭嘉、程昱和典韦等人随行。
他们今天,要一起来祭拜平邑保卫战中牺牲的烈士。
虽然是一场政治作秀,但通过此举,也表明了王景对待手下士卒的态度,与其他诸侯全然不同。
纪念碑前,众人面容肃穆。
王景亲自主持祷告,诵读祭文,随后宣布对烈士家属的封赏。
百姓在这个时代,太苦了,而出身于百姓中的小卒,更是卑微如同尘埃,若是换做以前,他们战死也就战死了,王侯将相,谁又会对他们多看一眼?
可王景不一样,他来自后世,深知军队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因此拉拢军心不能只在将领身上心思,更该在小兵身上心思。
战争的胜负,名将的作用自然重要。
但士卒肯不肯奋勇杀敌,为国捐躯,才是最关键的制胜因素。
百战百胜的戚继光就曾说过:“打仗,百人有十人敢战,就是正军。有二十人敢战,就是精锐,有五十人敢战,就天下无敌。”
哪怕是这个世界的武道强横无比,高手往往都能做到以一敌百,甚至一骑当千,战斗力碾压普通士卒。
然而兵家神通仍旧需要凝聚军心和士气才能发动,集众之力仍旧远胜个人之勇武。
王景如此费尽心机,就是为了解除士卒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明白,哪怕他们在战场上战死了,家人也有人照顾。
因此当王景宣布了对烈士家属的封赏之后,许多人都惊呆了,纷纷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其中一位家属杨氏,更是带着儿子跪在王景面前:“民妇在此谢过大人恩典。”
她的丈夫名叫刘柱,夫妻二人原本都是青州的贫农,因为活不下去才投了黄巾军,结果被裹挟着攻入兖州,之后就成了王景的俘虏。
而刘柱身材高大,是典型的山东猛男,生得孔武有力,因此而被典韦选上,加入了武猛营。
此次平邑保卫战中,刘柱战斗极其英勇,在城头上杀了七个敌人,最后还是被人围攻致死的,临死前都抱着一个敌人跳下城墙。
原本以为死了丈夫,日子怕是要不好过,所以杨氏才在写着丈夫名字的纪念碑前哭得如此伤心。
眼下正值乱世,一个家庭,没了男人,等同于是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那真是天要塌下来的感觉。
而正当杨氏绝望之际,王景出现了,并且仅仅几句话,就用温暖的光明,照亮了她即将堕入黑暗的人生。
杨氏还把一个十来岁出头的毛孩子拉到王景面前,呵斥道:“阿驰,还不跪下,拜谢将军对我们刘家的恩典?”
王景却是将杨氏从地上扶起:“不必如此,你是烈士家属,按照刚刚定下的规矩,可见官不拜。更何况这些赏赐,本就是刘柱用命换来的,所以你不必谢我。”
一番话,说得杨氏感动不已。
而周围的许多百姓,也纷纷露出羡慕的眼神。
见官不拜,而且家中子女的开销,全部都由军府负责,甚至刘柱的儿子刘驰,还能送去读书识字,这样的待遇,说真的是许多老百姓一辈子都不敢奢望的。
要知道,光是见官不拜这一条,就非常厉害了。
这个时代,官法如炉,可不是开玩笑的,百姓面对官员,根本没有站着说话的份,只有跪在地上,只为求得对方一丝怜悯。
至于读书,那更是许多百姓难以想象的事情。
毕竟印刷术还未在兖州铺开,对百姓来说,能读书的人只有大户人家,就算是郭嘉出身的所谓寒门,也和贫穷没什么关系。
寒门只是身份卑微而已,并不是穷到吃不起饭。
而普通百姓,很多是真的穷到饭都吃不起,只能挖野菜充饥,平日里吃的都是粗粮,许多人还没到三十岁,牙齿就差不多全给磨坏了。
因此王景开出的条件,足以让许多百姓羡慕不已,更是让军中的士卒,都有了奋死之心。努力拼杀,立下功勋之后就能得到封赏,就算不幸战死,家人也能衣食无忧。
这还担心什么?
拼他娘的就完事儿了!
就连只有十岁的刘驰,都抱着母亲,慷慨激昂地说道:“娘亲,你不要哭了,长大之后,我也要像父亲一样,成为顶天立地的大好男儿,倒是定要杀光天下反贼,为父亲报仇!”
刘驰虽然年幼,却性情刚毅,坚忍不拔。
在他眼中,害死刘柱的反贼阙宣已经死了,但天下间乱臣贼子何其多也,群雄为了自己的野心,将百姓视若草芥。
他此刻已然将心中的怒火宣泄在了这些野心家的身上:“我以后要当将军,为祁侯扫荡天下,建立人人都可以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