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之后,便是上朝。
当然
好处是很多,坏处就是有点费皇帝。
之前刘禅已经召开了大朝会,并且发下腊赐,换个好理解的,就是年终年会,发放年终奖。
时间是在为岁首元旦。
所谓侍讲侍读或经筵日讲,是指廷臣入禁中在皇帝或太子面前讲授儒家经典或治国之道等。
旋即,身着皇帝四时常服的刘禅,缓步走来。
坐定之后,刘禅缓缓问道。
明帝即位后,也常与桓荣子郁居中论经,问以政事,并亲自制定五家要说章句,令桓郁校定于宣明殿。
但这个早朝,如果遇到懒成狗的皇帝,比如说万历同学,那肯定是形同虚设的。
刘禅虽然很烦这经筵侍讲,但搞出这个来也是有意义的。
“参见陛下~”
好在刘禅现在年轻,体力充沛,现在还能坚持坚持。
而刘禅加上去的早朝,则是在天亮前后上的。
其实,就西汉的帝王教育而言,廷臣入内殿讲经乃偶尔行之,不是常制,且无侍讲之名。侍讲之名始于东汉,本指朝臣入授太子,并非官名。
宣帝诏诸儒讲经于石渠阁,为侍讲经筵制的嚆矢。
两千石官吏每日都可来早朝,不必奏请。
除了早朝、常朝、内朝、大朝会之外,刘禅每三日还有一次经筵日讲。
至于其来源,便是在前汉昭帝之时。
这是去年刘备给观众士族允诺的,现在就专门来折磨他的。
章帝之后,东汉政局进入中衰时期。
光武帝立阴后子为皇太子(明帝),并未仿西汉置保傅设官僚,而是改由朝中儒臣负责教授太子,但储君无外交之理,乃由廷臣入禁中教授。
当然,又不完全是三派,三派之中,似乎也有争端。
刘禅话语方毕,下首之中,当即走出一个身着谏议大夫官袍的五六十岁的儒士,他对着刘禅郑重行了一礼,然后环视群儒,下颚微抬,傲然道:
“今日由臣来侍讲!”
这些人在能力得到锻炼之后,将会渐渐的接手国家管理。
在这里,反倒是元从派没什么争夺的能力。
在汉国现在,主要是原太子宫的人参与内朝。
两千石以下,六百石以上,一个月可来参与早朝一次,要提前三日申请。
后来又诏拜何汤的老师,通《欧阳尚书》的一代名儒桓荣为议郎,入内教授太子,并经常留宿太子宫中。
这些能取得加官身份的成员都是在皇帝身边比较受宠的人,主要是皇帝身边的侍从官,他们不属于三公九卿系统,也不同于为皇帝日常寝食服务的仆役。
汉代皇帝召集大臣召开决策性会议,史料中经常出现“召公卿议”“召群臣议”公卿、群臣主要是朝中二千石到六百石的朝官。
突然,黄门太监的公鸭嗓喊出这四个字,石渠阁中众人顿时安静下来了。
群儒皆是对刘禅行礼。
关陇世家,荆襄士族,益州豪族,这三方都想要通过经筵日讲,来影响刘禅,从而让自己派别的理念,学术得到宣传。
也就是常朝参与的人员。
汉代朝会形式主要分为为:常朝、内朝、大朝会。
这是前朝故事,到了刘禅这里,所谓是经筵日讲,其实更像是话语权之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