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处时代洪流中的个人,受制于有限且杂乱不堪,参杂大量无用信息的来源中,很难分辨当下到底发生了什么。
只有行业亲身经历者,或在未来通过历史回顾,才恍然大悟“哦”一声,原来当时发生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啊。
比如在09末10初发生的这场,贯穿春节前后,波及整个制造业大厂的销售渠道大战,它的结果,深深影响今后数十年的行业格局。
以十一月初,苏拧首先对京东商城发难为标识,拉开了这场大戏序幕。
接下来两周内,以扰乱正常市场价格秩序,无法提供正常商业服务等诸多理由,逼迫各大厂商相继停止对它供货。
对任何一个厂商来说,在电商渠道没成长起来之前,失去传统分销渠道,都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销售量暂时只有几个亿,且明目张胆降价促销的京东商城,成为最大受害者,被迫终止促销活动。
它不是受伤害的第一家电商平台,也不会是最后一家,利益之争本就没有对错可言。
传统零售业和电商新零售之间的爱恨情仇,将在未来十几年里不断上演精彩剧集。
事情本该在这告一段落,但以1.5亿家电产品支援京东的拼夕夕,却彻底曝光在传统渠道商面前。
实际上没有刘强栋在微博曝光,以苏拧国美的尿性也不会轻易妥协,这本就是线下对电商的一次集体反击。
一个披着体验店外皮冒充线下渠道商,却依靠线上商城把产品卖到全国的拼夕夕,远比京东威胁更大。
如果任由拼夕夕顺利成长起来,一个拥有物流运输便利,体量巨大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成本,无需承担巨额物业支出。
依靠线上渠道,不受区域限制将生意做到全国的巨无霸,将是所有渠道商的噩梦。
11月中,渠道商代表企业苏拧,再次给众多厂商发去一份措辞严厉的商业函件,公开指出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包括不仅限于拼夕夕违反销售区域保护制度,存在严重串货问题;通过商城抽奖赠送无限制购物券,变相拉低产品实际零售价格。
影响厂商一线大品牌的市场定位,造成消费者认知和产品价格混乱。
聘用毫无专业产品知识的兼职业务员,采用不专业甚至诱骗性手段模糊销售,造成购买产品的消费者投诉量激增。
等等一系列扰乱正常商品交易的恶劣影响,已经严重损害其它严格遵守厂家政策的经销商利益。
如果任由这股行业不正竞争之风蔓延下去,以苏拧为首的渠道商,将被迫使用包括终止合作在内的所有手段,进行商业反击。
这份正常的商务质问函,本该是渠道商和各个厂商之间的保密文件,却在一开始就在互联网上传的沸沸扬扬。
参与讨论的网民数量一度高达数百万之多,甚至出现有组织的恶意摸黑,一时间针对拼夕夕的负面信息络绎不绝,恶评如潮。
那些在外卖,快递,城市团购行业竞争中落败的对手,也不甘失败,大有借助这次事件,集体向青云系发起总攻的企图。
有限的正面言论,根本掀不起任何浪,就在茫茫多的摸黑言论中消失不见。
这幕后,逃不开别有用心者推波助澜。
谁让拼夕夕玩下沉市场建设,试图通过绑定大多数人利益,绕开资本控制,想另辟蹊径突围?
这是不可能被接受的结局,资本希望用最小的代价,掌握最多的资源。
用最少的成本,赚取更多的利益。
别看在抢占市场阶段,资本可以闭着眼睛几亿几十亿的砸,那是因为它们知道,一但完成垄断,可以赚回无数倍。
但拼夕夕模式显然不对劲,因为它的支出大头在人工成本,这家伙竟然真的在践行共同富裕那一套。
这怎么行?
如果拼夕夕模式取得成功,将来资本的优势怎么体现?
哪怕资本主动参与其中,未来完成市场垄断,然后呢。
这家伙明显奔着雇员百万去的,再加上远超行业的薪资待遇水平。
这一百万人,未来一年人均支出算十万,光工资就得掉一千个亿。
电商行业龙头企业,未来能不能做到万亿销售规模?
这一点,资本从不怀疑,甚至它们认为电商,可以完全取代传统零售行业,做到十万亿都不是问题。
但这个利润分配的权利,必须掌握在资本手里,总不能做一万亿,赚一千五百亿,其中的大头让全体员工共同分享吧?
那还要资本运作干什么?
干脆把股份分了,人均一份不更好?
做梦呢!
所以一般的资本根本不打算参与,目光长远的大资本,则试图加入进去后,慢慢影响改变这一结果。
比如,将来把全职员工改成劳务派遣的临时工,把原本需要缴纳的五险一金,隐形福利待遇通通砍掉。
比如蜂鸟和拼夕夕互补的商业模式就不错,持续投入产出不多的环节通通外包出去,管什么用户体验啊?
没事多点钱给掌握舆论的公司打广告,让后者帮忙操纵舆论,屏蔽不利的信息就好了。
利益受损的个人,永远别想和大集团斗,就像李泽华开会说的那样,公司养一群法务干嘛用的?
不就是拿来对付这群看不清形势的个人么(原话是应对竞争对手恶意摸黑,违约,侵权),节约出来的成本大家一块分,多完美。
这一点在股市反应出来的结果更直接,比如后世做一万多亿销售额的京东,正常来看应该比2000多亿的拼夕夕市值高吧?
结果完全相反,万亿营收的京东,只有拼夕夕四分之一市值,和营收对此正好相反。
而京东的公开数据显示雇员60多万,而拼夕夕呢,才1.3万人,依靠巨大的人力支出成本差距,拼夕夕愣是以600亿净利润。
碾压前者200多亿净利润,成功登顶东大电商行业市值第一宝座。
这就是资本最直接思维模式,我投钱给你,不是让你做慈善,不是让你改善基层员工的福利待遇。
更不是让你准备用这个商业模式,去惠及多少家庭,改变多少人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这关资本什么事?
真正的资本,从来只在乎你能不能够在占领市场后,通过合法的,不合法渠道赚来的钱,100%交给资本。
如果不是需要人来做市场,它们宁愿一个人的工资都不付,尽最大可能削减成本,多赚利润。
一旦出事,立即塞钱操作舆论,买通关节,压热度,能处理掉提出问题的人更好。
万一失控,给出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利益,丢出个替死鬼平息众怒就好,接下来酒照喝舞照跳,天下太平无事。
它们永远不会考虑所谓的行业可持续性,反正一个行业作没了,换个赛道继续玩,只要能赚到快钱和超额利润就行。
它们把市场环境搞得一团糟,反过来埋怨普通人为什么不努力工作,典型的既要搜刮最后一个铜板,还要怨恨穷人为什么不消费。
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生产过剩基本属于这种资本极限运作的恶果,极少数人收益,绝大多数人承担严重后果。
放在此时的拼夕夕身上,是同样的道理,利润都被下面人分走一大半,这个分配模式很遭人恨。
虽然不太可能有其它资本介入进来竞争,商业模式有很大可能成功,但做起来以后呢?
已经加入,或即将入局的大资本很反感这一套,对竞争对手来说,则是怨恨加绝望。
资本绝不会从自己兜里,多拿出一个钢镚与人分享,更别提主动给基层员工加薪,提高福利待遇。
这就是淘点点,菜鸟包括现在的淘多多和青云系竞争时,所面临的一个致命缺陷。
不给钱,员工没积极性,导致大批量被挖走,业务发展没有可持续性,在有服务对比的情况下,客户会用脚投票。
给钱,增加的额外负担不是一点半点,看青云系这个死样子,每天都和饿死鬼投胎似的,永远招不满。
而有人就有服务,没人就没服务,你不可能指望一个机器客服,来解决你的实际问题。
那要增加多少钱才合适,又要招募多少人,投入多少亿资金,才能压制住青云系?
最后要投入几个一百亿,才能从青云系手里夺取市场份额,并彻底打败它呢?
一算账,所有人都不吱声了。
这就引申出另一个主流思维,既然给自己投资的企业做加法,没办法干掉青云系,那就想办法拿钱出来,给它做减法。
只要青云集团自我崩溃掉,或者想办法在市场上给它污名化,让潜在消费者讨厌它,甚至拒绝接受它的服务,不就好了?
家电传统渠道商的集体跳反,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和很多资本默契的一拍即合,矛头直接对准青云集团。
好在,李泽华及时将拼夕夕电商和拼夕夕团购分割开,团购业务完全依靠资本运作打法,勾引到一大批国内外顶级资本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