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胡遵就是趁着这个空当,才得以从容进入上邽城内的。而东路军后面的魏延部、吴班部,距离此地还有一日的距离。
郭淮入城之后,第一件事当然就是清点兵力、与众人商议抗敌之事。
但出乎郭淮的意外,他入城之后的第一时间,竟然在上邽城的官署中看到了天水太守马遵!
郭淮面带质疑的问道:“马太守,我记得鹿将军给我的军报中说,你不是在冀县吗?如何到了上邽?”
马遵义正言辞的答道:“郭公,我并非自己轻身来的,而是在冀县力排众议、将冀县的一千五百郡兵,一并带到上邽城来了!”
郭淮身为一州刺史,马遵是何等之人、他自然是清楚的。马遵此举虽是为了自己保命,但也歪打正着的充实了上邽城的兵力!
郭淮点头应道:“马太守做得对!想必此时左将军已经在驰援上邽的路上了。”
“坚守上邽城、阻断敌军交通,直到左将军与朝廷大军来援!”
“郭公说得极对!”马遵说道:“如果郭公要议论军略,不如先请人将鹿将军唤回来?”
“鹿将军辰时就出城、到城北山上去观察蜀军行军与营垒了。”
郭淮点头:“速速遣人去将鹿将军叫回来!”
县中吏员出去还不到一刻钟,鹿磐已经走进了城中的官署内。
听闻郭淮的安排,鹿磐脸上露出一丝尴尬之色:“使君,恐怕上邽城现在的兵力,难以阻断敌军交通,只能勉强自保。”
郭淮一路回来的匆忙,还没来的及去城北山上、细细观察蜀军营垒,因此出言问道:“城中有你部三千外军、马太守带来的一千五百郡兵、本地大户仆从与周边农户也有四千人之多。”
“如何阻碍不了交通?”
鹿磐拱手答道:“我方才在城北山上观察,渭水南岸之敌恐有数万之多!”
“城中战兵仅有四千五百,四千民夫也只能用作辅兵守城,又如何能出战呢?”
郭淮皱眉:“数万是几万?你也是为将多年的老行伍了,总要有个大略的数字吧?”
鹿磐微微叹气:“蜀军营寨都坐落在渭水南岸,离上邽城以西三、四里外有蜀军一部,上邽城以东还有一部。
看蜀军两个营垒的范围,估计至少有两、三万人以上。”
竟如此之多??
郭淮心中大惊,但面色丝毫未变。他作为雍州刺史、受雍凉都督张郃之托负责陇右军事,自然不能在旁人面前露怯,必须要显露出胸有成竹的模样才行。
“两、三万人以上吗?蜀军动向可曾探知?”郭淮从容问道。
鹿磐答道:“如我所料不差,蜀军能为之事只有两个。”
“其一,欲要攻取我们所在的上邽城。其二,绕过上邽,或是向北占据陇山道、或是向东攻取临渭县。”
郭淮听闻鹿磐之言,坐在堂中静静的思考着。
虽说上邽地处要道,但也绝不是如潼关或者散关那般、卡在山谷中央,不攻下上邽就无法向东。
大多数地处交通要道的城池,敌军如果一定要坚持绕过,其实问题也不大。
但如果绕过这种关键城池,就必须在城池的周边留下相当的兵力驻防,防止城中出兵袭扰后勤、攻击后路。
也就是分兵。
蜀军如此之多,看来所图甚大。
看来此前祁山堡的守军第一次传讯,称蜀军至少有两、三万人,应该是估计错误了。如果真有两、三万人,岂会此刻都聚在上邽城外面?
郭淮捋须,看了看堂中众人:“上邽城高壁坚垒,且有渭水在南作为遮掩,城中还有本刺史、鹿将军坐镇。即使蜀军三倍于我,若无一月以上,也定难攻下!”
“而蜀军从汉中远道而来,粮草补给定然匮乏。有我在此,坚守上邽定然无虞!”
“鹿将军,”郭淮转头看向鹿磐:“趁蜀军尚未合围,速速沿陇山道向陈仓方向派遣使者,将此处军情报与左将军知晓。”(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