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十七年八月初七,山东各地失守的消息传到了京师。 内阁首辅谢三宾震惊之余开始害怕。 一旦山东沦陷,叛军将进入直隶威胁京师。 无论在军事角度还是舆论角度,对京师朝廷都很不利。 为此他来到兵部。 打算说服之前不愿意配合的官员,让他们尽快给定王签发调兵命令。 出乎意料的是。 那些官员一改之前的态度,纷纷配合起来。 凡是涉及到定王的公文,一律加快特批通过。 他来到礼部,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礼部用最快的速度铸造了官印,并派人给定王朱慈炯送了过去。 谢三宾站在原地想了一会,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之前那些反对定王掌兵的官员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在崇祯的授意下升了官。 不过只是升官,并未升职。 太子勤王喊出的口号是清君侧。 而他这位户部尚书兼内阁首辅,是被清理的主要目标之一。 除了他,还有他的党羽也要被清理。 那些反对定王掌兵的兵部和礼部官员,在他的推动下升了官。 在南京朝廷看来,这些人都是他的党羽。 叛军攻入京师后必然要对他们进行清算。 之前叛军被挡在山东南部,兵部和礼部的官员没有危机感。 随着叛军连下数十城,兵临济南城下。 兵部和礼部官员开始慌了。 因为按照这个趋势,叛军迟早会攻入京师。 到时候无论他们怎么狡辩,都会被当成谢三宾的党羽处理。 至于下场,他们也能从两百多年前的靖难之役找到结果。 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后诛杀朱允炆仰仗的重臣齐泰、黄子澄和方孝孺。 除此之外,还有卓敬、暴昭等一众朝臣被处死。 为了自己和整个宗族的命运,那些曾经反对定王掌兵的官员不得不放弃原则,同意对方掌兵。 八月初八清晨,定王朱慈炯拿到了自己的官印和调兵的手续。 他盯着官印底部看了一会,轻轻念道:“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副总兵官。” 他对这个官职非常熟悉。 当年明武宗朱厚照给自己封官时,官职是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 与明武宗的官职相比,他的官职里多了一个副字。 现在他的父皇将这个官职授予他,可谓意义非凡。 旁边的礼部官员说道:“恭喜殿下,贺喜殿下!殿下此番出征必能一帆风顺,马到成功。” 兵部的官员也说道:“殿下以后发达了,还请殿下提携一下老臣。” 朱慈炯却一脸严肃:“诸位大人都请回吧,我还要进宫面见父皇。” “是是是,我等告退!” 他们走后。 朱慈炯简单整理衣服,来到了乾清宫跪地施礼:“儿臣叩见父皇!” 崇祯从龙椅上站起身,走到朱慈炯身边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从今以后,你就是领兵的大将军了。” 朱慈炯低着头:“父皇,儿臣有一事不明。” “讲。” “儿臣不相信我大哥会造反...” 不等朱慈炯把话说完,崇祯便制止道:“不重要,事情已经发生了。” 朱慈炯抬起头:“可是...” “没有可是,你此次南下有两个任务。一是把钱带回来,三是把土地分给百姓。” “钱?土地?”朱慈炯一怔:“儿臣愚钝,请父皇示下。” 崇祯让朱慈炯站起来,屏退左右后说道:“知道历代王朝为何很难传承三百年以上吗?” 朱慈炯摇头:“儿臣不知。” 崇祯缓缓说道:“三百年不是王朝的极限,而是土地兼并的极限。天灾只是表象,实际还是人祸。天灾越严重,土地兼并越严重。当土地兼并严重到一定程度时,活不下去的百姓就只能揭竿而起......” 定王朱慈炯难以置信地张大了嘴巴。 他没接受过帝王教育,所以当他第一次听到这种言论时震惊地说不出话来。 在解释完土地的原因后,崇祯继续问道:“朱慈炯,历代王朝衰败还有一个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你知道是什么吗?” 朱慈炯刚从震惊中缓过神,认真思考后快速回答:“儿臣以为是税。” “哦?”崇祯对朱慈炯的表现有些意外,“还能往深了说说吗?” “能。”朱慈炯低着头:“儿臣就从父皇刚才所说的土地兼并说起。土地兼并越严重,普通百姓手里的地就越少。官府征税时往往让普通百姓承担大头,却让有钱有地的士绅和富户承担小头......” “当朝廷征不到富人的税时,王朝就此衰败。” 说完这些,朱慈炯有些傲娇的抬起脑袋,等待崇祯的夸奖。 他虽然没接受过帝王教育,但是在辽东军中时接触了大量底层将领和士兵。 他经常与那些人促膝长谈。 起初他们说话拘谨,有些话根本不敢说。 接触的多了,敢说的话也多了。 朱慈炯发现制造民间疾苦的不是朝廷,也不是百姓自己。 而是地方官府和当地的权贵。 于是他便有了一套自己的见解和理论。 崇祯笑着问:“你的意思是王朝衰败的直接原因是征不到权贵和富人的税?” 朱慈炯点头:“回父皇,儿臣确有此意。” “呵呵,”崇祯有些欣慰地拍了拍朱慈炯的肩膀可,却摇头表示:“说的不错,但你刚才所说的还是表象,并非本质。” 朱慈炯先是低下头,然后再次抬起头问:“请问父皇所说的本质是什么?” 崇祯语重心长道:“是权力。” “权力?”朱慈炯没听懂。 他不敢直接看向崇祯,只能看向大殿顶部。 那里横梁竖柱,和大明朝的形势一样错综复杂。 “对!”崇祯点头:“任何朝代,钱财都会依附于权力。看似是税收的问题,实则是权力的问题。” “自古皇权不下县!我大明立国之初,太祖高皇帝用刀从南杀到北,让所有人都知道皇权的威严。靖难之时,成祖皇帝又展示了一次。” “自那之后,再无类似之事发生。两百多年过去了,下面的人尤其是那些士绅和富户已经忘记了皇权的威严。” “现在,是时候让他们再见识一次了!”喜欢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