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不肯告诉你,我上面那几位嘴严着呢,我不也没打听到吗?” “他才多大?还早呢,起码得在京北书院再念几年书,先拖着看看情况吧。” 多亏跟着苏成一路认真念书,韩禧虽是排在最末位,但好歹是有资格进京北书院了。 苏成拿出几块碎银递给韩禧,“多谢你让我爹娘住在你家的房子里。” 苏成将银子硬塞到他手里,“我还有件事想跟你打听,你可知道怎么往宫里递消息?” 苏成颔首。 “多谢。” 苏成第一次知道这事儿,眉头皱起,“可我姐已经过了二十五了。” 韩禧意识到自己说错话,连忙闭嘴。 碧海楼诗会 周围时不时有视线落在他们身上,苏成并不在意,和韩禧盛好饭挑了个位置坐下。 韩禧靠着家里有钱在州县的学堂里多少算是个风云人物,第一次遭受这种待遇有点不习惯,忍不住低声吐槽。 苏成笑笑,“他们这样是因为我的缘故,不是瞧不上你,再说这样宽宽敞敞的不是很好吗?” 两人正专注扒饭,忽然一个声音在他们头顶响起。 来人一身布衣,看着面料比苏成穿的还不如。 “我叫林珣,是菏州人,你们呢?”林珣人如其名,长得也是瘦骨嶙峋,身无二两肉。 对方也没在旁边一直聒噪,只是简单交个朋友就闭上嘴安静吃饭,很有分寸感。 韩禧出去晃悠一圈也没闲着,带回来一个消息,“那林珣还挺厉害的,听说是以他们州里第二考上来的。” 多数名额还得给当地的名门望族,寒门子弟除了最拔尖的几个,肯定是没机会的。 他和韩禧多半是没机会进京北书院的。 “没你说的那么夸张,这作诗和做官是两码事,那些大儒岂会不懂这个道理?不过能结交些人脉总是好的。” “咱们尽力争取吧,轮得上就去,轮不上也无妨。”苏成一路考上来,早就明白有些圈子不是他硬挤就能挤进去的。 因为不抱太大希望,苏成和韩禧都没把这事放心上,跟以前在旧书院的日子没什么两样。 秉承着多个朋友不是坏事的原则,二人没过多抵触林珣的接近。 而且林珣的确挺有本事,文章典籍那叫一个倒背如流,讲得比书里还详细。 林珣压下心中的疑惑,目送二人离开。 韩禧见苏成一脸为难,瞬间明白他多半是不清楚,“你这是一问三不知啊,你爹娘呢?他们能知道不?” “你姐这么多年都没跟家里联系?连封书信都没有?”韩禧心里有了不好的猜测,“听说皇宫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稍有不慎……” “我明白你是好意提醒。当初家里为了给我治病把我姐卖了,我姐心里一直不大高兴,所以少有联系,何况昭南和京城相距千里,总是多有不便的。”苏成这话是在安慰韩禧也是在安慰自己。 一定……不会有事。 “有劳。”苏成将自家阿姐的名字写给韩禧。 “可以啊苏成,你竟然不声不响就上了诗会名单,都不跟兄弟我讲。”韩禧这话有羡慕,更多的是打趣。 “恭喜。”林珣郑重其事地道贺。 将名单交给各院夫子的文谨回去找自己的上司复命。 “什么因为他姐姐,你少胡乱揣测,嘴巴没个把门儿的。咱这诗会也不能光让世家的人参加,尤其这 再者他腿有疾一事算是给咱们多添了一层噱头,让人看看咱们京北书院才是真正的有教无类,免得外面总说咱们只为世家子弟谋出路。” 【本文的科举不是按照明清时期从秀才一直考到状元的设定,借鉴了更古早的一些朝代,也有私设,大家看个热闹就好哦。】 “诶,林珣,诗会你没去啊?我以为你会和那苏成一块儿呢。”说话的是一个家境普通的学子。 林珣其实也想不通为什么明明自己学得比苏成更好,被选中的却是苏成,但他听得出眼前的同窗没安什么好心,只得假装不在意地收拾书本。 林珣暗中捏捏自己瘪到不行的荷包,摇头想拒绝。 韩禧从来没为钱发过愁,苏成已经算是他接触过比较穷的朋友了。 “咱们就去碧海楼附近的竹里小馆吧,兴许还能碰见苏成他们。”韩禧天生对吃喝玩乐的地方感兴趣,早就将京城的地皮摸了个透彻。 “你瞧瞧喜欢喝什么?”韩禧示意林珣选茶。 韩禧看出对方不熟悉茶道,也不勉强,“要一壶小岘春,配三种糕点,不要太甜的。” 他知道韩禧比自己和苏成有钱,但没曾想他能有钱到这么花都不眨眼的地步。 林珣的关注点却不在于此,他本来以为苏成和自己是一类人,没想到苏成还能有钱去酒楼吃饭。 韩禧虽然嘴上说着不喜欢京北书院的人,但家里毕竟是做生意的,该结交的没少结交,这次参加诗会的许多人他都认识,也没单把注意力放在苏成一人身上。 林珣却只认识苏成一人,下意识盯着苏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