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还未到一病不起的程度,你早些回来就是。枫儿去接个人,你二哥稀里糊涂的留了个子嗣,与永王的幼女同年。当年吴冬青去北境接管兵权,朕密令他将那孩子送入了晏安寺抚养,今年该是六岁,是时候领回来给个名分了。”陛下落座,淡淡的解释着。江映华听得一愣一愣的,这等要事,她全然蒙在鼓里,一无所知。“去世”多年的二哥竟然还留了个子嗣!这人还被陛下养在了自己兴建的佛寺里,当真是好一出灯下黑!见人恍惚,陛下又道:“你藏着的那个住持,此番西行带上吧,他的智计谋略,国朝上下少有人能及。既肯为你留守晏安寺数载,此人你该拿捏的住。遇事切记三思而行,不可意气用事,大局为重。朕会下诏暂收回你的监国职分,免得朝臣生疑。”陛下说话不绕弯子了,如此直白的戳破江映华先前埋下的暗棋,叫人有些下不来台。她垂眸,轻声道:“谢陛下,臣自当万事小心,早日归来。”又过了两日,昭王与安王启程离京,以为社稷祈求福祉为由,往晏安寺拜会高僧。一行人目标明确,并不曾随意在半路停留。而事实上,马车内只有赢枫一人,江映华早已悄然快马入了北境,先一步见了吴冬青,知会了最新的边防部署,着人暗中整顿。多年不曾归来,此番来了振威军的驻地,却也不敢现身。秘密留宿昔日王府的江映华,看着眼前住了数载的庭院,一时间五味杂陈。这里曾是她的伤心地,但颜皖知来了以后,二人留下的多是温馨回忆。往事历历在目,岁月则如燕过无痕抓不住。待赢枫赶来,江映华草率的和人在晏安寺露了个面儿,便拉着住持大师一路西行。沿途传讯的,都是江映华麾下信得过的将官,她隐匿行踪,只与大师讨教如何排兵布阵,应对长于骑射的西凉铁骑。当年马踏西凉,将凉国逼入匈奴的,便是她的伯父汝阳王。而当时的太子,江映华的父亲,便是在住持大师的辅佐下,在京中坐镇指挥,兄弟二人配合的甚是默契。是以大师的确是江映华此行的难得助益,他的脑子里知晓太多西凉的战术。半个月后,江映华几经辗转,到了大楚的边陲。在估量了西凉的兵力状况和大楚的边防军备后,她萌生了一个大胆又冒险的想法:以大楚守将之名,凭秘司传讯,约凉国郡主在凉国边镇一见。身为大楚秘司指挥使数年,秘司的传讯手段,颜皖知定然还认得。这人若是心还在大楚,合该会极力促成此事。若当真要反,选在边地,两方出兵容易,打上一架,将人抓回来也不错。江映华在用兵一事上,总是胸有成算便信心满满,也许这便是年少历练的优势。只要握住了关键的情报,便果敢一试;即便是最坏的结果,她也安置了托底的预案。第71章 巧探军情西北边塞凛冽的寒风如刀, 冬月方至,便已然飞雪落戈壁。漫天鹅毛席卷着风沙,此景波澜壮阔, 倒也别有洞天。江映华立在边军帐下, 抬手去接落雪。昔年北境离别那日, 她也是这般, 巴巴的望着王府门口, 期待着一个人的出现。依照江映华的安排,住持会与守将留守边军,而她今夜, 则要随着影卫乔装摸过一座终年积雪的山峦, 潜入凉国边陲的小镇。秘司递送了消息, 颜皖知也给了回应。此番江映华前去, 便是探个虚实。无论结果如何,若江映华天亮未归,大楚的边军就要兴兵西进。她如此孤注一掷,也算是一步铤而走险的危棋了。夤夜,一身风雪的江映华依言到了两方议定的一个小客栈内。四下观望, 江映华并未觉察颜皖知埋伏了人,影卫亦摇了摇头,感知不到暗中的布置。江映华顺势将人散开在四周, 自己一人女扮男装的入了小店, 寻到了之前说明的房间。站在略显破旧的木门外, 江映华有些忐忑难安。她握紧了袖中淬了毒的匕首,侧身踢开了房门试探, 内里却毫无动静。她小心翼翼地抄起匕首,缓步警觉地探身入内, 漆黑的房间内,竟空无一人。江映华蹙眉,颜皖知在耍什么花招?她摸着黑游走一圈,最后在暗沉的烛台下,发现了一个小纸条,墨迹未干,乃是秘司的加密暗语:“北侧对窗,一盏烛光。”江映华译出暗语后,眸色一凛。自己冒充守将用秘司传讯,颜皖知这是猜到了,守将不会一人孤身来此,才故意留下了密语试探。她走到窗前,当真望见了对侧的一处民宅内,有一盏微弱的昏黄烛火摇曳。她快步出了客栈,跨过街道,悄无声息的走近了那个房间,以匕首戳破窗户纸,寻了个孔洞观瞧,屋内只坐了一个人,而那人即便裹着厚厚的衣衫,只余一个背影,江映华也心悸不已。她绕了个方向,灵巧的翻窗入内,走着猫步踱到颜皖知的身后。“现身吧,何必鬼鬼祟祟,此处只我一人。”颜皖知背对着她,幽幽的品茶,倒是丝毫没有慌乱。江映华闻言,收了匕首,快步站到了她的身侧。烛火下,一抹飘渺的暗影打在墙上,这影子太清瘦了些。颜皖知眸色虚离的瞧着,不由蹙了眉头,怔愣的回身去看。四目相对的刹那,江映华甚是淡然的负手瞧着她的举动。可颜皖知在看清来人的那一瞬,倏的站起了身子,错愕的半张着嘴巴,呆愣当场。江映华冷哼一声,语气平平:“一人赴约,胆子够大的。也不知该称你莫姑娘,还是河阳郡主?”闻言,颜皖知宽大皮衣下的手指死命的扣着手掌心,眸中挣扎了许久,还是抑制不住,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死死抱住了江映华,登时就呜咽个不停,喃喃道:“华儿,我如何也想不到,你会来此。”江映华设想过千百种二人重逢的场景,梦里亦有过许多次。可真的见了,感受着这人温热的鼻息打在脖颈上,她竟然心如止水,只冷声道:“松开。”“不,我不。”颜皖知的话带着浓重的鼻音,将环在一处的手又紧了紧,生怕人跑掉一般。江映华闭上了眼,深吸一口气,怨怪道:“从前你漂泊在外被人劫持,可入了西凉这般天高地阔,就寻不到机会给我递个口信,让我心安么?此时泪落如雨的痴缠,算什么?五年,整整五年,人这一辈子,有几个五年可以蹉跎?你好狠的心。”话音入耳,颜皖知哭得更猛了,啜泣不停,身子一颤一颤的。江映华如同柱子一般,由着她抱着,由着她哭。两个人有一个发泄就够了,何须水漫金山。缓了许久,颜皖知的呜咽声才小了,啜泣的频率也慢了。江映华用力将人推开,“哭够了?聊聊正事?”颜皖知清晰的感知到了江映华态度的疏离,话音的冷漠。她垂着眸子,本就矮了人许多的身量,显得更加娇小,平复着呜咽,低声道:“都是我的错,是我不好,是我糊涂把你弄丢了。”见人说得恳切,江映华心下动容,料想颜皖知该有苦衷,未见得真投效了西凉。她软了语气,淡淡道:“我生在云端,却不可恣意飘摇。一路走来,被忠孝裹挟,被亲故逼迫已然成了常态。即便今时今日,亦然如是。我多次同你吐露幼年心事,你却将身世仇怨狠命锁在心扉。我只当你少年孤苦不忍提及,原竟瞒了我这许多。在你眼里,我是非不分,不会为你主持公道,对么?”话音方落,颜皖知死命的摇着脑袋,“不……不是的。”,说着说着,豆大的泪珠子又掉了下来。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在自己眼前泪落如雨,江映华一时竟有些手足无措。这人心里从前如何想,她大抵问不出来了。打衣袖里摸出来一方丝帕,江映华给人塞到了手里,才柔声道:“从前你我隔着长姐这尊大佛,我们同为她的臣,却各有各的忠君之道。我深谙两相为难的苦楚,从不曾施加同样的逼迫于你。我本以为,只一人掏心掏肺的待你,让你日日瞧见,总会懂的。我没有想到,你总是决绝的孤鹰般独行,不与我敞开心扉说上半点心事,竟连牵涉前程性命的决定都敢独断专行。一别数载,这结果你可能料到?”颜皖知握着丝帕,胡乱的摸着泪痕,嘴里呢喃半晌,除了道歉,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得。认错态度倒是无可挑剔。江映华如是想着,一点儿重话都不敢说了。她垂眸看着颜皖知,一身胡服,头上编了好些麻花辫,再高高的束起马尾来,挺像西凉郡主那一回事儿的。随手替人撩拨着额间的碎发,江映华附耳在旁,“快别哭了,我在这儿很危险的,说说正事可好?”颜皖知这才后知后觉的想起二人的处境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疑惑道:“为何是你来了这儿?你不是在京中监国?”江映华绕过她,自顾自在桌案前坐下,食指点了点桌子,“这就是郡主的待客之道?”颜皖知屁颠屁颠的跑过去给人斟茶,双手举着奉上,柔声道:“小心烫,这里的茶水也不好喝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