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太后本来正在闭目欣赏音乐,闻言缓缓睁开眼睛,先是看了皇帝一眼,然后对着这些乐师淡淡的挥了挥手:“你们都下去罢。” 但是沈毅,却察觉到了这位太后娘娘的一些异样之处。 那个时候,他并不是在暖阁里见得太后娘娘,也不曾见到这些乐师。 如果真是临时安排的,也就是说,即便是这位天底下最为尊贵的女人,在面对自己儿子的时候,心里多少也是有些紧张的。 她只扶了皇帝,并没有扶沈毅,甚至没有让沈毅起身。 他目光变得坚定起来:“母后您要给家里的两位表兄安排职事,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是儿臣的舅表兄弟,给个五品四品,乃至于三品的职事,只要他们不胡作非为,也没有人会说什么。” 皇帝深呼吸了一口气,他冷静了一下之后,先是回头把地上的沈毅给扶了起来,然后扭头看向孙太后,声音略微有些沙哑:“但是母后给他们安排职事之前,应当先问一问儿臣的意见,最起码,应该知会儿臣。” 孙太后皱起了眉头,她先是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然后抬头看向皇帝,淡淡的说道:“咱们母子一体,哀家担心你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会不高兴,再加上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便没有知会你。” 孙太后看了一眼沈毅,意味难明的笑了笑:“你这个忠心不二的臣子,不是立刻去知会你了么?” “这件事,可以影响未来五年,乃至于未来十年的朝局。” 见皇帝满脸严肃,孙太后沉默了半晌没有说话,然后她默默站了起来,轻声道:“我儿既然不愿意,那么这件事情就就此作罢。” “毕竟是表兄弟,总不会期瞒你的。” 皇帝默默抬头,看向自己的母亲。 自己……以及沈毅…… 不过很快,这个念头就被他否决了。 “您过多的眷爱,对于将来的孙家来说,可能不一定全是好事情。” 她看向皇帝的目光,变得有些不对劲了。 “沈毅是儿臣身边很得力的臣子,他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儿臣授意。” “母后要是想要追究他的不是,便直接算在儿臣头上罢。” 皇帝说出这句话,并不是在替沈毅揽什么责任。 虽然这的的确确是事实,但是皇帝其实是没有义务替沈毅做这件事的。 他不会办任何不对的事,或者有碍道德的事。 也就是说,皇帝身边的人,就是天生的背锅侠,替皇帝背锅,合情合理。 但是现在,皇帝陛下却主动站了出来,把沈毅从这件事里摘了出去。 有很小的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少年人的义气。 最好,他能够在这场冲突之中取胜胜利,最少也是要占得上风,这样皇帝在将来的漫长岁月里,才能在家事国事上,拥有最顶尖的话语权。 太后也不行。 他已经亲政两年整了,这两年时间里,他开始陆续掌握朝廷里的各个机要衙门,手底下的亲信也越来越多,更有二十万禁军牢牢的握在手里,现在的小皇帝的底气是很足的。 而现在,在小皇帝底气最足的时候,孙太后突然跳了进来横插了一手,正好让皇帝借以发发威。 那就是……他是孙太后的亲生儿子。 也就是说,眼前这位只要联合宰相,就可以废立皇帝的太后娘娘,没有第二个皇帝人选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皇帝在孙太后这里,无可替代。 孙太后坐在软榻上,默默的抬头,看着眼前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儿子,心情十分复杂。 她到现在还记得,当初那个年仅十岁,懵懵懂懂的小孩童,是被他牵着走上帝位,接受百官朝拜的。 不得不承认的是,眼前的这个皇帝陛下,已经不再是九 孙太后想到这里,又瞥了一眼沈毅,然后叹了口气:“怎么?为了一个沈毅,就要跟母后生气了?” 皇帝垂手,站在太后娘娘面前,虽然微微低着头,但是脸上的表情却十分严肃坚定:“即便是只论沈毅,沈毅在儿臣这里,也并没有做错什么。” 提起顾横波的事情,皇帝脸色先是变了变,然后微微低头道:“既然母后已经知道了,儿臣也就不瞒着了,顾姑娘是儿臣在晋王叔寿宴上认识的,儿臣对她一见倾心,后来才知道请托他人,替儿臣好生安置顾姑娘。” 太后娘娘闭目摆手,表示不想听皇帝继续说下去了。 皇帝面无表情,只是默默点头应是。 这个年轻的皇帝陛下,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低头道:“母后您想给两位表兄安排职事,儿臣并没有什么意见,除了抗倭军之外,他们去哪里都可以商量,儿臣稍后就会约见国丈跟舅公,与他们商议这件事情。” 孙太后是这么觉得的。 说到这里,她又瞥了一眼沈毅,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了:“至于这个宝贝一般的沈翰林,皇儿还是赶紧带出去罢,哀家这里庙小,容不下这尊大佛。” 因为沈毅太“不懂事”了。 可是这个愣头青,一转脸就去皇帝那里告状了,甚至影响到了母子二人之间的感情。 说罢他退后几步,带着沈毅一起离开了坤德宫。 年轻的皇帝陛下,这会儿情绪有些低落,他声音甚至带了点沙哑:“后花园的梅花开了,沈卿陪朕走一走?” 皇帝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沈毅,然后摇了摇头:“你没有什么错处。” 皇帝陛下走在前面,心情还是有些低落:“朕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跟母后发生什么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