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苏轼摇摇头:“未必,你听楚姑娘先前所讲,诗骚不忘,魏晋至唐,更有那明清的高明、曹雪芹。他们虽有新文学,却仍不忘旧之典籍,对李杜二人更是尤其推崇,我看不是决裂,而是兼收。” 启新风而未忘本,他们的君王真是崇德知礼之人! 他边看水镜上的文章边做总结,“第三自然段,从‘一椽破屋’起始,所见景物俱限于院中,便是院中秋色;第四段写秋槐落蕊,不写菊花梧桐,反写槐树,倒是新奇。” 苏辙对这一段描写甚是喜欢。 骆宾王初至临海,履任县丞,在此之前,他堪堪才度过了一年牢狱之灾。那时在狱中,也是一个秋日,骆宾王听到寒蝉的鸣叫声,写下了“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之句。所以,他很容易捕捉到了关键要素。 老鼠就算了,用的还是民间俗称,格局都拉低了几个档次好吗?! 郁达夫,你能不能好好写蝉? “我看倒也有新意。”李白看向后面几段,弯唇端起酒杯,似在品酒,又似在品文。 他念的是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杜甫点点头:“观文中所绘之景,倒也有些像里坊生活。” 观其形状,与西域字形也不一样啊!为什么要在文章里加入陌生文字?难道这是后世的一种风俗?这字,长得也不好看啊! 同一时间,看到这里的秦皇汉武等人同样缓缓打出一个:“?” 【大家找出来了吗?我在这几段中一共找到了五幅典型图景,以供大家参考,分别是庭院秋色、落蕊秋意、寒蝉秋声、秋雨话凉、秋果奇景。】 【首先来看第一幅,庭院秋色。 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腻,破屋、碧绿的高天、驯鸽的飞声、槐叶日光、牵牛花。设想一下,如果你在这间庭院之中,看到这些景色,你会是什么感受?】 柳宗元亦是写景名家,听到这话略一思索,便道:“破屋、破壁腰,感觉倒是有些萧瑟。”他对这两个“破”字印象颇深。 辋川别业。 “佛家有习静之说,于破壁腰中,静对朝荣的蓝朵,可见物华之变化,陶冶性情,向内观心,郁达夫颇有佛性。” “这是怎么看出来的?” 辋川庄上,可比皇城破屋适合习静多了。再说,他可是有一院子的朝荣! 【不知道大家感受如何,就我自己的阅读体验,读到这一句时,我是真的为故都的秋心动了。 刚刚参与回答的刘禹锡和王维但笑不语,看吧,我们和后世人的感受是一致的! 【这是我对这一段中秋景的感受,总体来看应该是一种清新静谧的色调。那大家回想一下,郁达夫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故都的秋3 刘禹锡:“他有蛰居之苦,抑或家国之悲?” 柳宗元觉得不太对:“知人论世虽是必要之章,但人各不同,尽作如此解读,似乎有些失之武断。” 曹丕和柳宗元等人一致点头:说得没错,悲秋之旨自有其渊源。 众人:诶?又来一个哦! 北宋。 在大家或期待或好奇地目光中,水镜里放出了《济南的秋天》全文。 从郁达夫的行文中受到启发的曹雪芹对新文学兴趣颇深,听到水镜提起另一篇,他早有先见之明的铺开一页新纸,准备相机抄录。画面一转,他就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 唐代的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将诗之格调境界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等二十四品,老舍说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自然给人以无限遐想。 曹雪芹眼中闪出几l分光彩,不再耽搁,立即奋笔疾书。他觉得老舍的行文似有一种韵味,竟比郁达夫的更为吸引他! 苏轼敲着桌面细细玩味:“这一篇里集中写山与水,山之色彩极为丰富,又有‘晴暖的阳光’‘诗一样的温柔’之句,水则极言它的绿,鲜明而蓬勃,哪里是秋景,直是刘梦得所谓‘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盛况了!” 刘禹锡也觉得恍然明朗起来:“这竟是北地的秋!济南,便是齐州?”他忽然被这篇文章勾出了几l分游兴。 不过嘛,柳宗元想了想,还是投了郁达夫一票,他觉得郁达夫写的更符合他的审美。 倒是之前关注到goldendays的秦始皇又迅速发现了一个类似的符号:sweetheart。 【在老舍的笔下,同为北方的济南,秋天却是充满生机的,“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桂花的香味”。这是一个蓬勃的、生机盎然的秋天,跟北地萧瑟可以说是一点也沾不上边了。 大家想得也没错,在关注庭院秋色之外,我们不妨将目光聚焦到两处闲笔。 等等等等。 朱标也觉得奇怪:“《魏书》有载,任城王澄上表请求‘减公园之地,以给无业贫口’,公园是古代官家园林,天坛而冠以‘公园’之名,楚姑娘提起来又这般随意,难道那天坛、皇宫,人人可去?!” 大家觉得推断出的信息过于挑战认知,纷纷否定,倒是被声讨半晌的朱棣想到了什么,谨慎开口: 朱元璋眼神陡然一凛。 他初读时只觉气势惊人,但仔细一想,“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分明有些像他当年率军同蒙元对峙的样子,起义军与朝廷针锋相对! 【陶然亭,在北京城南,亭名取自白居易的诗,“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芦花,就是芦苇,也就是我们学过的蒹葭。“故垒萧萧芦荻秋”,芦花也是古诗词中的常客。】 白居易:……有点开心,但也不太多。 再看第二处,牵牛花。按理说,这一段讲到“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就可以结束了,但作者硬是要加一段—— 为什么作者喜欢蓝、白而最不喜欢红色?红色的牵牛花也很好看呀!而且,为什么一定要疏疏落落、尖细且长的秋草作陪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