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听她软语安慰,心里宽慰几l分,反手与她双手交握,道:“话虽如此,孩子还是要好好教,结束后就把承乾他们都叫来,朕亲自考校。尤其是稚奴,想到李隆基是他的孙子,朕就恨不得抽他!” 李世民眼中犹自不郁:“朕还没追究他怎么当上皇帝的呢!还有那唐隆政变,这帮不肖子孙到底做了些什么?!” 闻言,李世民心里稍微好受了一点,观音婢说得没错,如今为时尚早,仍可筹谋,希望教好这些孩子,大唐能多出几代明君吧! 课下大家还可以拓展阅读他的《秋兴八首》等作品,相信了解了杜甫的人生经历,大家再读杜诗,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感受。接下来按惯例布置一下作业~】 【第一个是常规的背诵并默写全文;第二,请大家尝试运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风格,改写一下杜甫的《登高》,进一步体会不同诗体的抒情效果。】 杜牧一声冷笑:是不是想我继续喷你? 秦皇汉武等人暗自沉吟:这次应该不会因为诗体出错被点名批评了吧? 水镜里的画面沉寂下来,只剩早已眼熟的三个图标。众人一边点赞一边饶有兴趣的猜测:“不知下一课会讲谁的诗?” “后世的课文选了这么多的诗啊!我看韩退之的文章也很不错啊!没有韩退之的文章我不看。” 几日后,长安,白家。 仿佛听到了他心中所想,水镜倏然亮起,熟悉的女声传来: 明朝。 冯梦龙当时整个人都懵了,仙人的东西太过灵敏,他就拿着书稿在图标下面晃了一下,莫名其妙水镜上面就出现一行字——已检测到您的作业,请问是否提交。 下一刻——确认通过,您的作业已提交成功,请再接再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走上人生巅峰! 反应过来的冯梦龙有些失态地对着水镜大喊,然而水镜十分高贵冷艳,根本没有任何反应。 【上课之前同样先点评一下这次的作业。好吧,我预判成功了,这次作业完成得最好的是李白,从运笔到风都很一比一仿真,太恐怖了,我时常觉得自己不配给你们讲课。】 刘彻日常夸了一把水镜上李白的新诗,随后轻哼一声:“你有这个自知之明就好,不过朕疼惜后辈,你讲得也勉强尚可,朕就姑且听听吧。” 唐朝。 【苏轼和陆游也写得很好,意外地是二凤陛下发挥也很不错啊!那种愁苦悲愤的感情,真的很有冲击力,这位二凤粉是不是代入了安史之乱和中晚唐啊?写得这样情真意切。】 大唐诸人纷纷惊呼,尤其是中晚唐的人,他们无数次在书册里怀念那位圣明英武的君主,期盼着能有人再续他的功业。楚棠不知道,但他们知道,看完水镜并写下这首诗的人,就是他们的太宗陛下!在那个时空里,太宗陛下是真的在为大唐的衰落而难过。 “不能让太宗创下的基业就这样衰落了!” 太极宫。 明朝。 【另外,冯梦龙同学在不在,你这个作业有点东西啊!】 其他人也纷纷面露疑惑,冯梦龙是谁?竟然被点名了,难道他的作业也完成得非常好?而冯梦龙同时代及其之后的却是隐隐露出了兴奋地表情。 “唐太宗夜骂李隆基,杜子美集贤展高才。”李世民缓缓念出上面的标题,目露怪异,“这文题……” 未央宫。 他想起司马相如赋篇中的子虚、乌有亡是公,但这个题目听起来比司马相如的更有意思诶!刘彻端着酒杯,感觉好奇极了。 杜甫看着水镜也是目露茫然:“《汉书·艺文志》有言,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魏晋六朝时有《世说新语》、《搜神记》之流,这冯梦龙,竟敷衍了我朝之事?”昏聩之举,他将执杖痛打,绝不留情。还贴心的当场演示,先把李隆基揍了一顿,直接把李隆基给揍醒了。 接着,李隆基仍然想说把事情交给李林甫处理,结果又被打了。一连几l次,都是如此。他才想起梦里太宗皇帝的话,于是试探性地开口表示自己亲临集贤殿主考,果然没有再被打了。 此后,李隆基但有行差踏错之举,就会有棍子毫不留情地抽下来,他由此深信了太宗皇帝梦中之语,一辈子兢兢业业,并提前发现了安禄山等人的谋反之举,将他们一网打尽,安史之乱没有发生,杜甫也做了一个盛世臣,家庭圆满,喜获大团圆结局。】 李世民听罢精神一振:“好!朕正想要这么做,好好教训教训李隆基这个不肖子孙!” 洛阳。 他笑了笑:“冯梦龙倒是个有趣之人。” 刘彻听得很爽:“这冯梦龙编得真不错,又是仙人又是入梦,又是挽救大唐国运的,他怎么不帮朕编一个,就叫什么……汉武帝梦临三国世,斩曹贼重光汉江山。” 司马相如忍不住捂脸,小声反驳道:“曹操也没有篡汉,不如斩了司马懿,将曹刘孙收为己用,重振大汉威名。” 刘彻笑盈盈地摆摆手,面容和蔼可亲:“长卿何罪之有?你的想法很好嘛,比冯梦龙的好,下去写出来给朕看看。” 他确实不该多嘴的。 朱元璋乐得直拍大腿:“有意思,有意思,这些民间话本子异想天开,倒是极适合解闷。” 冯梦龙的好友冲他竖大拇指:“这个本子不错,冯兄捂得这样紧,竟没有给我等拜读。” 他真的后悔死了,现在不仅是被点名了,历朝历代都知道自己写的话本内容了。 不论他们如何做想,普通百姓却是对这个故事极为喜欢,尤其是中晚唐的百姓,明知道写的都是假的,但还是忍不住红了眼圈,冯梦龙,是圆了他们的梦啊! 众人一致点头:没错,非常解气,要是太宗能取代李隆基就好了。广大人民群众无师自通开始进行再创作。 刚刚还在讨论的朱家父子对视一眼,朱元璋哈哈大笑起来:“好,是咱大明的文人!” 【不过安史之乱是封建矛盾的集中爆发,约束李隆基虽然能解决一时,但是还是逃不过历史周期律,大家要坚持唯物史观哦!】 李世民微微皱眉,楚棠的意思是,即使换了李隆基,唐朝也难免衰落?他想起前隋,杨广无道,民怨四起,最终天下大乱,这便是封建矛盾的集中爆发?可安史之乱,不就是因为昏君奸臣么?楚棠这几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嬴政同样目露沉思,她记得楚棠曾经称他们为封建时代,封建矛盾,是说整个封建时代的矛盾么?那大秦后来是否也陷入了这种矛盾?还有那历史周期律、唯物史观,虽然听不懂,但总觉得是有点不得了的东西。 北宋。 皇宫,宋神宗哈哈大笑:“王爱卿果然高才,都被后人写到话本子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