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都司制造的一桩桩惨案被揭露出来,兵部听得直吸冷气,五军都督府也开始愤怒,内阁谴责,六部更是跳出来弹劾,好好一顿饭,成了菜市场般的批判大会。 徐辉祖揉了揉脸,放纵不放纵,皇上你还会不清楚,他们可是奉了你的旨意去犁庭扫穴的。不过为了配合,还是站出来承担责任:“皇上,地方都司失职,便是五军都督府失职,还请皇上降罪。臣请皇上选派官员调查东北之事,若杨都指挥史如此暴行,应押解至京问罪。” 铁铉看了一眼不开窍的陈性善,他难道不清楚朱允炆想要的是东北的土地,不是东北的女真? 朱允炆没有推辞,看向铁铉:“命令辽东都司停止征战,调杨文、华聚、毛整返回京师,配合调查。另外,调盛庸暂领辽东都司,安抚女真各部。” 解缙看着这一群喜笑颜开的女真首领,很是赞同他们的观点——朱允炆圣明。 杨文发来文书,库页岛已在控制之下了,基本战斗基础,剩下的就是处理残兵败将,给他一个月的时间清理,等文书到了,东北战事早就结束了。 朱允炆笑得很开心,还不忘安抚:“你们放心,只要臣服大明,听从朝廷调遣,就是大明子民。朕不会伤害大明子民,也绝不允许任何人伤害大明子民。” 杨士奇进言:“皇上,杨都指挥史行兵神速,只用了三个月便肃清了东北大部野人女真所部,将兵力进驻库页岛。然土地虽得,东北地广人稀,人口极度匮乏,不利长治。臣请提前准备移民关外之事。” 杨士奇赞同,转而言:“所以应借鉴山西移民经验与不足,提前筹备移民事宜,规划百姓居所,打造房屋,筹备木料,调配棉花、粮食、农具等物资。” 朱允炆喃语。 朱允炆错愕,笑着解释:“朕的意思是,百姓只要带着简单的包裹,抵达地方后可以直接入住,无需再购置其他物资等。杨士奇说的是,移民东北,事关关外长治久安,事关东北黑土地大粮仓,应尽早准备移民事宜,不可耽误,着令户部与地方布政使司,全力配合。” 朱允炆略一沉思,继续说:“此番移民东北,在山海关以东,就叫闯关东移民计划吧。” 东北人骨子里就有着一股闯劲,这股劲头不就是当年闯荡风雪铸造出来的脊梁。 东北需要开发,军屯、民屯都需要跟上。 孔家虽然在历史上锤子过很多次,但朱允炆还不得不使用这一把锤子。 孔家的新家规 孔公鑑提着一壶酒,走过冗长的石道,两侧的苍柏留下绿荫,给人清凉。孔林深处,蝉一直在鸣叫,杨树干上还残留着蜕去的壳。 孔府,衍圣公。 然而这只是假象,当孔公鑑跳出曲阜之后才发现,天下人推崇的只是孔孟,与衍圣公府没有任何关系,就连朝中重臣,对于衍圣公的自己也只是礼仪性的迎合,并不愿深交,甚至避之不及。 孔公鑑认为,天下人对衍圣公府缺乏敬重,问题不是出在天下人身上,而是出在衍圣公府身上。 大明开国时,朱元璋连北平(大都)都没有打下来,再具体一点,连山东都没打下来。 哪怕是在朱元璋的军队打下北平之后,衍圣公府渴望的也不是待在朱元璋的统治之下,而是元朝可以反攻回来。 孔公鑑认为,衍圣公府失去人心,失去天下读书人的敬重,原因在于衍圣公府干了太多肮脏的、卑躬屈膝的、不要廉耻的事。 可那又如何,天下人记住的是孔夫子,还有他那七十二贤,没有几个人记得衍圣公府,没有几个人愿意谈论起曲阜孔家! “父亲,我要改变衍圣公府了,家族的传承固然重要,但失去气节与骨气的传承,不要也罢。” 衍圣公传了话,孔家无论老少,无论身份,只要是孔家之人,一律到孔庙候着。 “衍圣公到。” 无论老少,皆行揖礼,迎衍圣公。 “新规?”观志、孔慎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孔公鑑在搞什么,如此重大的事竟然不与大家商议商议。 孔慎惊慌不已,连忙走出来:“衍圣公,慎言,慎言啊。如此授人以柄的话,如何能在这里公然说出。什么大明不灭,孔家沦陷,不得体,不得体啊。” 咳咳。 毕竟孔家不姓吕名布! 孔公鑑无畏地看着族内长老级的老人们,肃然说:“是不可加,还是羞于加?诸位,各位!衍圣公府过去的所作所为,你们不说,你们不言,难道天下人就不知道,就不说了吗?万民悠悠之口,有谁能堵得住?” 孔观志气得发抖:“放肆!” 此言一出,众人皆不敢言。 孔公鑑凝重地说:“我知这一条家规沉重,可为了孔家万代,为了不再让后人背负耻辱,我们这些作先人的,只能自己背了。” 孔公鑑深深看了一眼孔恭礼,微微点头,继续说:“第二条家规,不涉高堂,专心学问,兴扬文教,归化人心。” 高堂,指的是朝廷,不涉高堂,意味着孔家子弟日后只能做学问,躬亲于曲阜一地,不进入朝廷做官。 话虽是不好听,却没有人反对。 孔公鑑的话,更像是给这种现实加固了一道墙,仅此而已。 “过去事,我不追究。给你们三日时间,切断与商人的关系,好好回到家里,该耕种的耕种,该教书的教书,该做工的做工。孔子明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三纲五常之理,示法万世。我们身为他的子孙,当站得住,挺得起胸膛!” 不久之后,朝廷传召,孔公鑑带孔恭礼、孔养孝两人,随山东布政使南下京师。 朱允炆仔细翻看着,不由地连连点头。 相对于城府与心思太多的孔讷而言,孔公鑑是一个有志气、胆量的书生。 早在建文七年时,朝廷大力招抚辽东女真部落的同时,为了同化女真人,让其习大明礼仪、文教,朝廷需要一批先生。 朱允炆选择了衍圣公府。 实事求是,抛开孔府历史与过去来说,孔公鑑是一个不错的人,他的觉悟超过了他老子。 论教化,曲阜的孔氏还是在行的。 小佛母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