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徐辉祖、刘儁等率大军浩浩荡荡而来。 朱棣抬起握着鞭子的手,下达了军令。 朱棣、徐辉祖等人下马,面对行礼的河南官员,笑谈一二,引众人含笑不已。 刘儁上前问候。 刘儁看其他人围着朱棣在言谈,便拉着齐泰、景清到一旁,低声说:“原本定于五年的大朝觐,因为寒灾而取消,改在了今年年底,正好又恰逢再次遴选十优州府与百强县,这将是两位最后一年留在开封府了。” 齐泰、景清对视了一眼,刘儁的话,是肯定句。 “皇上亲自嘱托?” 五年来,开封府风气大改,百姓忙于耕作,商人络绎不绝,开封府彻底从一个依赖于朝廷户部支持的府,转变为一个向朝廷支持的府,加上移民有效,开封府年年赋税增加,俨然成为了北方赋税重地。 这一切,都被朝廷看在眼中,就连朱允炆也对这两人产生了极大的改观。 可经过五年的地方生涯,齐泰用才能、政绩证明了自己。 “皇上口谕。” 齐泰与景清刚想下跪,却被刘儁连忙拦住,快速说:“皇上要你们选好接任之人,务求开封府延续清廉为政的大局,保护开封百姓不遭贪官污吏毒害!” 说不想回京,就真的有些自欺欺人了。 刘儁严肃地说:“燕王治军,令行禁止。大军停宿,当扎营,这是军律。当下虽未出关,但也是尊令行事。” 齐泰沉声。 可这一晃五年,风云变幻,燕王臣服了,周王死了,齐王死了,宁王也臣服了,其他藩王一股脑入了京,要么成了商人,要么守着矿山当金山在家里过日子。 可令齐泰疑惑与费解的是,朱允炆削藩最畏燕王朱棣,可偏偏在这种关键时候,竟启用了朱棣,还将十万京军交付于他! 开封府囤积有大量粮草,足够大军取用。 受朱允炆新军之策革制影响,大明军队中虽然没有推行“双首-长制”的政-委+军事长官,但为了强化军士的忠君爱国思想,培养军士为国征战,马革裹尸的信仰,军队中设置了不少儒生为主体的督官。这些督官大多良莠不齐,但为首的三个督官,却是闻名于整个京军,是为京军三大营大督官。 五军营大督官——陈洽! 最令人惊叹的是,这三人是亲兄弟,为京军称为“三陈大督官”。 出于培养京军政治思想的需要,朱允炆在翰林院中选拔人才进入军队,宣读忠君报国,杀敌立功的事迹,陈济信手拈来,自春秋战国,至大明建文,讲得军士热血沸腾,被朱允炆重视,提拔为大督官。 此番出征,陈济因身体不适,没有随行,由王景彰、陈洽、陈浚担任三大营大督官。 如此少的督官,如此多的军士,平摊下来,一个督官要管两千多人,根本无法顾全,这也就导致有些军士没得到照顾,意志不够坚强,以致于还没出关,就出现了个别逃兵。 西北的军情文书已经不再直走京师,而是先走朱棣的军营,再走京师。 朱棣看着这份军情文书,对徐辉祖、何福、刘儁、薛夏等人说:“从宋晟的告急文书中可以看得出来,西北情况不容乐观。” 朱棣淡然一笑:“这不过是帖木儿想要保守军事秘密,掩盖进攻目标,想要出其不意东进罢了。” 帖木儿这是将战争的准备做到了极致啊,连使臣都给赶走了,看得出来,他是真的想大干一场,而且还渴望取得全胜。 朱棣忧愁地说:“现在我们已经出兵,都到了开封了,倒不担忧帖木儿会提前东进,而是担心他拖延东进。” 徐辉祖连忙说。 可问题是,冬天冷得要人命,夏天热起来,也一样要人命啊。 听说一到夏日,白天温度简直能把人给烤了,除了骆驼,牛、羊、马都不敢走白日的沙漠。 看来,得让宋晟拿着小木棍,戳一戳帖木儿…… 感谢v臭不要脸v读者兄弟的打赏,十分感动,十分感谢。也谢谢大家的支持,月初有票的请给惊雪,谢过。 后湖。 “乔妹妹,给我采朵桃花来吧。” 多年陪伴在骆颜儿身边的侍女乔慧自是答应,安排其他侍女小心搀着,摘得桃花,骆颜儿将桃花佩在耳边,笑着问:“可还过得去?” 骆颜儿拍了下乔慧的手,天生丽质,形容伊真儿、阿晓穆还差不多,自己就是一落难人家的女儿:“前几日句容来信,说祖母身体已大不如从前,你说,若请旨,皇上能不能恩准她老人家到宫里来,着太医看看?” “姐姐若是请旨,皇上定会恩准。眼下京师至苏杭一带的混凝土道路已完工了,道路平坦得很,只需老人家上了马车,一路没有颠簸,便会到了京师。只是,姐姐眼下怀胎已有八个月,可没空暇照料祖母,倒会让祖母挂忧,徒增心事,不如请旨差一太医去趟句容。” 骆颜儿想了想,安排太医去一趟或许更稳妥,毕竟路途也不远,当天来回都可以,打算等会与朱允炆商议。 刘长阁犹豫了下,低声说:“句容刚传来消息,郭菲儿郭夫人走了。” 朱允炆有些惊讶。 “告诉杨士奇,让他安排礼部官员去治丧,另外,严密封锁消息,不准此事传入淑妃耳中!” 刘长阁答应下来,道:“皇后那里……” “皇后那里朕会亲自去说。” 刘长阁了然,转身安排人去办。 看着笑着的骆颜儿,朱允炆莫名有些悲伤。 在返回坤宁宫后,马恩慧听朱允炆说起这件事,作出了周祥的安排:“臣妾会安排后宫,以臣妾、淑妃的名义,送内侍送一些抚慰之礼至句容,并对郭氏、骆氏说明前情况。” 马恩慧小心地说:“那安排一位大臣前往治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