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应天戍卫部队,完全可以称得上精锐一词。 只不过,常年镇守京师的他们在战力方面也实实在在的弱了一些。 就连当初,从燕王那里调来的卫队,肉眼可见的是精气神也颓废了一些。 “这些士兵一般的俸禄是多少?” “回陛下,他们都是足粮足饷,一月有粮一点五石,饷银也是足额发到将士手中,没有人敢在近卫军这里做手脚。” 因为做手脚的那些,都没有火过洪武大逃杀。 目前苟活下来的寻贵基本上都把贪污的军饷加倍退还,他们是真的害怕朱家再出一个朱元璋。 “如果朕没记错的话,当初的大都督朱文正就是死在了这个方面” 朱文正,明军铁壁,指挥过洪都保卫战,以三万大军镇守洪都百日,陈友谅60万,大军都无法攻破。 原本以他的战功当一个公爵是没有问题的。 只不过老朱没有给他供钱之味,后来他也堕落贪污腐败,在军饷问题上堕落。 “记住,我可以给你很多钱,让你去完成一件事情,但有的钱绝对不能动,一动,朕只能把你的狗爪砍掉” “不知应天有多少军户?” “不过十万户” “那军户的生存条件呢?” “这个?”盛庸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不该说。 由于明朝保甲制与户籍制并行,使得原本的军囤,变得比曹魏版本的更加坑爹。 船新版本的军囤。 对于军户而言,你可以不用扶徭役,但是卫所差役的苦可能更甚。 一旦逃跑拒服差役的话,那么你所在的家庭以及邻居都要被抓来服役,相应的还有200多条名为充军的款项。 一旦犯事,世代从军,不管愿不愿意,你有可能立军功,但绝大多数都只能成为军官的奴才。 “所以呢” “回陛下,这些军户,好歹还是有粮食吃的,哪怕一个月只有一石半,但终究是有粮食吃啊” 盛庸摸了摸脑袋。 “唉,粮食粮食啊” “咱变不出更多粮食,但咱只有一个期望,至少在咱统治时期,你们这些家伙,能不要克扣这微薄的粮饷” “遵命” 想当初的郭桓案2,400万石粮饷的余威至今还在。 一想到这阿斗还是觉得当年的洪武皇帝太过仁慈,应该将这些贪官全部派上战场,让他们战死,再将他们的尸体制作肥料,哺育大地。 随即一道指令发了下去。 “凡秀才举人不应朝廷征调者,抄没家财田产,押送诏狱伺候。” 随后刘阿斗又在京营参观了一下京军的演武,慰问了京营官兵,对京营军户的生活及其遇到的困境予以专款资助。 “陛下这钱不能收” “这钱不是给你的,十万两,不多,对于生活困难的军户朝廷应予以帮扶,当然,将士们要进行监督” “关系到你们之后的伙食以及养老,种种问题你们自己不做好监督,那么别人就会来压榨你们” 阿斗在上面说着,台下的士兵在下面听着。 确实阿斗的提议很吸引人,明朝这几十年积累的财富也确实能够给军户进行一个最基本的保障。 只不过,推行难度不小。 并且,相比较科举,这条更安全的晋升之路,头盔的性价比真的不怎么高,甚至不少当初在明朝军队效力的军户,也通过关系去读书争取当官。 像张居正,他老祖就是军户,只不过后来挂在楚王朱祯的卫队之下。 “多谢陛下” 没得说的,10万军队标准的行了一个军礼。 眼神中的狂热是压抑不掉的,谁说这陛下偏袒文官的? 这陛下简直是太好了。 随后又在京营这里与京营全体官兵过了一个热闹的除夕。 当然也有一个喜闻乐见的节目:包饺子。 伙头军的汉子今天可忙了,因为得知陛下巡视京营。 朝廷里头的大员如建文三坑这些也都来到了京营,与民同乐,留在京城的藩王权贵勋贵也都来凑热闹。 原本准备10万人的料理,如今一下多了几万人,火头军也是忙不过来。 当然。 皇帝都在这了,那么各大官员也吩咐自己家的仆人拿出绝活。 但人一多的话,就容易进入莫名其妙的对比之中。 甚至为了做出更好的菜品,让自己主家有面子,这些大厨不仅拿出了绝活,甚至在现成绝活上再度创新,色香味俱全。 直接摆了十几里流水席,皇帝大臣与民同乐,依附于皇权臣公的商贾,为了让自己的品牌更加出名,也是来凑了一波热闹。 有闲人评:普天同庆迎新春,十万军民共欢乐。 那一夜,热闹的氛围笼罩了整座应天城。 达官贵人,也为了迎合皇帝的期盼,对于下面的平民施舍了一些残羹冷炙,单是这些就可以令不少民众饱腹。 不管如何,应天城的民众倒是过了一段好日子。 十五天的假期,也在这欢乐的氛围中悄然流逝。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建文元年十六日,大朝会。 见闻时代正式降临,刘阿斗新的一年的第一板斧也随之发动。 “着令” “天下士子,凡进士举人秀才,调往大明各地,审核各地政令及其开展推进之事,若有恶政暴政,令各地锦衣卫配合捉捕缉拿。” “令吴王朱允熥为主将,郑国公常茂为副将,衡王朱允熞为监军率领京营精锐,南下平安南叛乱。” “多谢陛下天恩!” 作为大明朝的附属国,安南由陈家掌控是理所应当的。 只是那狗日的丞相竟然叛乱,灭了安南陈氏,只留一陈天平,叔叔可忍,婶婶都不忍。 吴王一行领旨离京。 “三哥,我们还能回来吗?” “老四,我想就回不来了,如今二哥已经成为大明帝国皇帝,他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弟弟还在京城享福的” “那五弟?” “放心吧,老五迟早也会出来,只不过还要几年” 此时的兄弟,早就不计较之前的那些仇怨。他们终究是朱家兄弟,大明的栋梁,不应该闹气而是应当外出展现大明风采 “再看看吧,不出意外的话,这将是我们最后一次看应天城了” 此时应天后宫中。 吕氏含泪洗面,为什么?她这是为什么? 为了权势,自己的好大儿舍得让自己十四岁的弟弟带兵。 她不明白也不想明白。 “母后,别哭了”朱允希为吕氏擦拭泪水眼中却一脸迷茫。 但他也明白之后他也像现在一样离开应天,离开他从小生长的地方,离开他的母亲,更有可能是一辈子都无法回来。 类似的场景在各家各户上演。 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结束之后,民众为再也回不了家的孩子感到悲伤,政客们早已握手言和,商人赚得盆满钵满,将军功成名就。 阿斗对于离别的场景,也是心有不舍。 但他,先是大明帝国的皇帝,才是一个人的儿子,一个人的丈夫。 “陛下” 小马皇后虽然不清楚皇帝的伤感有多深,但此时此刻,在后面抱住他便胜过万语千言。 而阿斗,做为大汉(明)皇帝,为了不让五胡乱华的场面,再次显现于这古老的帝国,只能不停征战,有时,他也曾问过自己,他后悔吗? 阿斗的回答:无悔。喜欢阿斗:我为建文大帝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阿斗:我为建文大帝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