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291章 繁城之下

第291章 繁城之下(1 / 2)

(' 第291章 繁城之下

马尔马拉之滨,君士坦丁堡。

已经是1471年的初春,大雪刚刚停歇,天气依旧微寒。

乌云暂时消散,苍白的太阳挂在天边,为人间带来微不足道的温暖。

寒风小了些,海面上的船只重新多了起来,一艘艘高挂着各色旗帜的帆船通过窄小的海峡,驶入金角湾,在各个港口停泊卸货。

各处商港中,领航员们挥动着小旗,将船只引进预设好的泊位,工人们忙上忙下,把船上的小麦,黑麦和各种原材料搬往仓库,又将君士坦丁堡的家具,衣服,钟表,玻璃和各种奢侈品运上舰船。

正值清晨,城市从睡梦中苏醒,工坊区的敲打声和锯木声在初春的早晨传得很远,家家户户的烟囱中冒起黑烟,中产市民们在炉火上煮好早茶,家庭主妇会为自己的丈夫和子女准备面包片,鸡蛋和牛奶。

哪怕在文艺复兴时期,绝大部分欧洲人依旧无法享受一日三餐,大量的农民都会在早晨带上一点干粮,在田地里劳作半天,就着冷水啃完干粮,继续劳作到夕阳西下,这才收工回家,吃上一顿正餐。

如果收成不好,如果遭遇天灾和人祸,百姓们甚至连一天一顿都吃不上,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求生。

当然,对于这些生活在君士坦丁堡的老罗马人来说,饥饿已经是很久远的名词,许多年轻人都快忘记了挨饿的感觉,二十年来,他们从一天一顿,一天两顿直到现在的一天三顿,粮食种类越来越多,肉食占比越来越大。

君士坦丁堡没有流民和乞丐,完善的赈济法规会将“以工代赈”推行到实处,哪怕你在赌博中输光了家产,哪怕你在投资中亏空了本钱,哪怕你的庄园遭到了灾害,君士坦丁堡的官员们也会为你提供工作的机会,开垦荒芜的田地,营建街道和新城区,去各个工坊当学徒,去各个工地当工人……机会很多,这是最好的时代。

当然,任何一座城市都有懒汉,白吃白喝是不存在的,不愿工作的懒惰者会被装船送走,扔到新色雷斯和西境边疆区,随你自生自灭。

出生在新时代的孩子们当然是幸福而安逸的,孩童时期,主日学校会提供最基础的教育,长大一些后,成绩优异者和家境富裕者会被送进高等学府和修道院继续深造,其他人则会在父母的安排下学习手艺,前往各个工坊当学徒,也能养活一家老小。

在手工业时代,熟练工人可是稀缺品,根本没办法代替,收入非常不错,社会地位也相对较高。

至于以农牧业为生的百姓,他们的日子当然比不上手工业者和商人,但皇帝脚下的农民也远非边远乡下可比,他们往往拥有更多的田地,更多的牲畜和更加先进的工具,哪怕遭了灾,前几年剩下的家底也就可保数年无虞。

皇帝没办法让所有农民过上好日子,但完全可以通过宏观手段来调控生产资料,让他们的土地越来越多,让生产资料趋向集中,使他们从少地农民逐渐变成富农和地主。

至于劳动力,牲畜很多,农奴很多,而且只会越来越便宜。

当单位农田所需要的农民逐渐减少,空闲下来的劳动力就会流入城市,进一步促进工商业的兴盛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皇城子民的眼光是很刁钻的,胆子也越来越大,哪怕失去田地,也不怎么愿意给他人充当地位低下的佃农,他们会穿上军装,在战场上博取功勋,他们会踏上航船,探索远方的土地。

每逢礼拜日的傍晚,君士坦丁堡的孩子们会从各个主日学校中放学归家,他们走在宽敞的大街上,看着整齐而富饶的城市,闻着家家户户飘出的饭菜香气,脸上会洋溢出欢快的笑容,对未来不再恐惧,而是满怀憧憬。

他们也许会想,二十多年过去,君士坦丁堡从贫穷走向富饶,人民们从饥馑走向小康,这一切奇迹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他们偶尔会从饭桌上听到只言片语,盛产粮食的埃及爆发饥荒,饿急了的百姓冲向粮仓,却倒在佣兵团的火枪和马蹄下。

他们偶尔会从报童口中打探到些许消息,联合果品公司招募更多海员,去西非和刚果贩卖麻醉品和劣质布,收购黄金和柯拉果,和甘蔗。

他们偶尔会从车夫口中听到一些闲话,象牙工坊制造出的每一件挂坠上,都带有十几个为了猎取大象而当场惨死的土著的鲜血。

父亲会兴趣盎然地继续攀谈,母亲会堵住他们的耳朵,他们对这些故事半信半疑,也并不在乎。

他们只知道,神圣而贤明的皇帝为他们带来了一个盛世,让他们穿上了保暖的衣物,喝上了更多的热水和热牛奶,吃上了许许多多从前不敢想的食物。

民以食为天,这个年代根本不用担心肥胖,吃的越多,吃的越好,人民的总体身体素质就会越强,平均身高就会越高,能够走上战场的士兵和水手就会越多,人才比例就会越大。

大量的人才会造出坚船利炮,强壮的士兵和娴熟的水手又会前往远方的战场,击败那些在贫困和饥饿中骨瘦如柴的敌人,开辟一条条不平等的商道,将更多的财富向欧洲聚集,用鲜血和生命浇灌出这一座世界渴望之城。

繁城之下,无不堆积无数血汗,要么属于别人,要么属于自己人。

……

君士坦丁堡对岸,皇帝的军队已经攻下了雷穆斯堡,控制了小半个比提尼亚,彻底打通了通往亚细亚的道路。

这一片地方已经被划归君士坦丁堡直辖区,使其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横跨亚欧两大洲的巨型城市。

海峡对岸的卡尔西顿区已经化为了一座大工地,士兵们将积雪扫向两边,清理出一条道路。

道路中央,几辆皇室马车缓缓行驶着,最大的四轮马车上,以撒拉开帐帘,向路边的士兵们举手致意。

以撒身边,五岁的阿纳斯塔修斯和四岁的小君士坦丁好奇地探出脑袋,眼巴巴地看向聚拢的人群。

这是叔侄二人第一次离开皇宫,虽然仍未踏出君士坦丁堡的大门,但也十分新奇,一路上有说有笑。

马车十分宽敞,用厚厚的保暖物填满四周,温暖而舒适。

在即将过去的冬天里,东罗马帝国数万大军在卡尔西顿和雷穆斯堡之间的空地上安营扎寨,在训练之余,他们还奉命搭建房屋,修筑城墙,为君士坦丁堡的新城区添砖加瓦。

以撒清楚,中央禁军大概是不怎么愿意充当劳力的,但数目更多的射击军可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临时征召起来的奴隶和四处搜寻过来的奥斯曼人成为了建筑大队的主力军,一旦停止下雪,监工们立马挥动皮鞭,将他们赶上工地。

在以撒的规划中,成熟后的君士坦丁堡主要有三个区域,分别是位于欧洲的狄奥多西区,加拉塔区和位于亚洲的卡尔西顿区,城市规划上基本仿照现代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等到了近现代,跨海大桥是肯定会修建起来的。

君士坦丁堡的卡尔西顿区主要位于狄奥多西老城区的对面,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的中南部,大致参考现代伊斯坦布尔的于斯屈达尔区。

卡尔西顿区以北虽然也是平原,但森林广布,是现代土耳其的国家公园。

去年秋季的大火烧掉了一些树林,以撒准备将部分地域划分为农田,大部分区域划为果园和林地,以免水土流失,造成自然灾害。

为了确保海路畅通,从罗曼努斯堡到雷穆斯堡的浮桥已经被拆除了,民船全部归还,木板则被用以搭建卡尔西顿新城。

以撒在君士坦丁堡的亚洲部分规划出三个渡口,分别位于现代伊斯坦布尔的三座跨海大桥处,各种渡船会往返在海峡两岸,使商品和人口的流通更加便捷。

目前,几万大军和更多的辅助人员聚集在这一片平原上,每一天费的金钱都是天文数字,但以撒并不心疼,他们的存在本身都将为君士坦丁堡新城区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这么多人,总得有地方住吧?帐篷,城寨,木屋,各种基础设施……等大军离开,这些都将留给百姓。

士兵们不喜欢建房子,但修筑军事防御措施可是你的天职吧?等大军离开,一座还算不错的城墙,十几座堡垒和为数众多的哨塔也将留给卡尔西顿新区的人民。

你不爱干劳工的活,但作为基督徒,修建教堂无可厚非吧?等大军离开,几座崭新的木制教堂和石制教堂将留给教士,为百姓传播主的福音。

以撒还准备仿照奥斯曼人的库里耶,设计出属于基督徒的建筑复合体,以教堂为中心,将学校,医院,客栈,市场和澡堂放在周围,集传教,教学和服务于一体。

现在,君士坦丁堡的卡尔西顿区总共拥有将近五千人的罗马公民,一部分从安纳托利亚逃难而来,一部分是从巴尔干迁移过来,他们靠着军用帐篷和皇帝的救济度过了寒冬,正在砍伐树木,修建自己的新家园。

以撒没有规定户籍制度,任何罗马公民在理论上都可以前往君士坦丁堡定居,但日渐高昂的地价和生活成本很自然地劝退了不少人,卡尔西顿百废待兴,土地不值钱,成为了不少心向首都之人的不二之选。

当然,君士坦丁堡的老居民历来眼高于顶,连加拉塔人都不爱搭理,更别说暂时一穷二白的卡尔西顿人,这是无法避免的情况,以撒也没办法过多干涉。

“四叔,那是什么?”

马车走上高处,小君士坦丁指了指远处的海面,海面上,一座尖塔隐隐约约。

“那是利安德塔,又称贞女塔,君士坦丁堡的地标之一,是一座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古老灯塔。”

阿纳斯塔修斯得意地炫耀着自己的学识。

这个小子年长一岁,已经开始接受简单教育了,每逢放学回家,就会得意洋洋地找到大侄子,向他讲解自己一天的收获。

“四叔,你懂得真多。”

小君士坦丁羡慕地看着阿纳斯塔修斯。

“呵呵,这算什么。”

阿纳斯塔修斯状若矜持地挥挥手。

“你看那些人,猜猜看,他们背上的石头来自于哪里?”

阿纳斯塔修斯指了指奴隶们背上的白色石头。

“我不知道。”

小君士坦丁低下了头。

“嘿嘿,那是来自马尔马拉岛的大理石,上好的建筑材料,估计是从海上运过来的。”

最新小说: 我的能力太常见啦 异之理 女总裁的上门女婿 乌鸦给了我一双眼 恋爱攻略小竹马自我攻略 母子 重生只为傲娇青梅,谁管你系不系统的? 外科教父 够野 more,more,n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