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稚影摇光(1 / 1)

《云麓词心录》第一百七十章:稚影摇光 一、阶前拾趣 暮秋的阳光像揉碎的金箔,透过雕花窗棂洒在煜明的宣纸上。他握着狼毫的手顿了顿,忽闻庭院里传来银铃般的笑声——六个半月大的云舒正被外孙女云汐抱在桂花树下,藕节似的小胳膊挥向飘落的金黄花瓣,发间还沾着两三片碎瓣,像撒了把碎金子。 "阿爹快看,云舒抓花呢!"云汐的声音里盈满笑意。煜明搁下笔,扶着雕花栏杆望去,只见粉雕玉琢的小人儿穿着葱绿夹袄,鹅黄色兜肚上绣着莲蓬图案,正用肉乎乎的指尖捏着一片桂花,眯起眼睛对着阳光瞧。那专注的模样,让他想起案头那方"稚趣"闲章。 忽有微风掠过,一片花瓣轻轻落在云舒发间。孩子仰头追着风的轨迹,乌亮的眼睛里映着晃动的光斑,像藏着两颗未落的星辰。煜明心中一动,转身取过狼毫,宣纸甫一润墨,四句七绝已跃然纸上: 云间灵鹊唤新晴,舒意娇娃正弄情。 黄帽绿衣添稚趣,黑衣蓝镜伴童真。 "外公又在给云舒写诗啦!"十五岁的重外孙楠哥儿探进半个身子,眼睛亮晶晶地望着宣纸上的字迹,"这句'黑仪蓝镜'说的是她玩相机那次吧?" 煜明笑着点头。半月前云汐给女儿拍照,不慎将微单放在藤椅上,不想被云舒瞧见。小家伙竟扶着椅子踉跄着爬过去,两只小手握住相机镜头,鼻尖几乎贴在液晶屏上,睫毛扑簌簌地颤动,逗得全家哈哈大笑。当时他就在凉亭里,亲眼看见孩子眼里映着镜头里的世界,清澈得像春潭水。 "祖父,您看这'弄情'二字,用得真是巧。"云汐抱着云舒进来,指尖轻轻拂过纸面,"既写出她玩耍的情态,又有天真烂漫的意趣。" 煜明捋着银须轻笑:"小孩子哪里懂什么情致,不过是天地间一团活泼泼的生气罢了。你瞧她瞧花瓣的样子,倒像是在和秋天说话呢。" 二、镜里童真 午后的书房浸在琥珀色的光线里。云舒趴在黄花梨书案上,正对着煜明的青铜古镜 fascinated(着迷)。镜面映出她圆鼓鼓的脸颊,小家伙伸出手指去戳镜中的自己,却扑了个空,咯咯地笑起来,口水顺着下巴滴在案上。 "小祖宗,那是明代的镜子!"煜明笑着抽出帕子给她擦嘴,却见云舒突然抓住他的袖口,肥嘟嘟的手指指向博古架上的青瓷水盂。盂身上绘着婴戏图,几个孩童正围着水缸嬉戏,其中一个扎着冲天辫的小丫头,竟和云舒有几分相似。 "这是'五子夺魁'的纹样。"煜明抱起云舒,让她的小手轻轻触碰冰凉的瓷面,"你看这些孩子,手里抓着莲花、石榴,都是吉祥寓意。"云舒似懂非懂,忽然扭头对着他的白胡子笑,露出两颗珍珠似的乳牙。 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云汐抱着软垫进来,见父亲正对着镜子逗弄女儿,忽然想起什么:"阿爹,上次您给云舒拍的照片洗出来了,要不要看看?" 相册翻开的瞬间,时光仿佛被按了慢放键。第一张照片里,云舒戴着黄色遮阳帽,穿着绿色连体衣,正趴在草坪上研究一只七星瓢虫。她的小手半蜷着,像是想抓又怕惊动了那抹红点,睫毛在眼下投出细细的阴影,像振翅欲飞的蝶。 眸光澄澈星辰慕,笑靥纯真岁月倾。 煜明轻声念出这句诗,手指抚过照片上孩子的眉眼,"你看她这双眼睛,比星辰还干净。古人说'赤子之心',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云汐望着父亲专注的神情,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每次生病父亲都会在她床头抄《诗经》。那些佶屈聱牙的句子,在父亲低沉的嗓音里化作潺潺溪流,淌过她发烫的额头。如今轮到自己的女儿,又成了父亲诗里的主角。 "半载时光如梦幻,未来之路满瑶笙。"她轻声和着,"阿爹总说孩子是天赐的诗眼,如今才明白,原来每个小生命都是一首待写的词。" 三、案头清嘉 戌时三刻,云舒已在乳母怀里昏昏欲睡。煜明坐在书桌前,借着羊脂玉台灯的光,细细摩挲着新得的澄泥砚。砚台上刻着"童心可鉴"四字,是西泠印社老友所赠,不想今日竟应了景。 忽闻窗外细雨沙沙,他起身关窗,见云汐正抱着云舒在游廊下看雨。孩子的小脑袋从披风里探出来,盯着雨珠砸在青石板上溅起的水花,眼睛一眨不眨,仿佛在看一场盛大的演出。 灵感如清泉涌出,他迅速铺纸研墨,笔锋流转间又成一绝: 云舒半岁绽娇憨,绿袄黄兜映笑颜。 小手轻拨相机趣,眸光闪烁似星悬。 "祖父又在写云舒?"楠哥儿不知何时进来,手里捧着《宋词三百首》,"上次那首'纯真模样惹人爱,烂漫时光梦也甜',祖母说要裱起来挂在云舒屋里呢。" 煜明点头,目光落在博古架上的全家福上。照片里,四世同堂围坐在老槐树下,云舒被他抱在膝头,正伸手去抓他的眼镜。那时她还不满百日,却已会用软糯的笑声点亮整个院子。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看这'悬'字,"他指着诗中最后一句,"既是写眸光亮晶晶的样子,又像说星星悬在夜空里。孩子的眼睛,不就是人间的星辰吗?" 楠哥儿似有所悟,低头在笔记本上记下:"赤子眼中无杂尘,一颦一笑皆天真。此非诗眼,乃心镜也。" 雨声渐密,乳母抱着云舒进来添衣。孩子刚睡醒,眼睛水润润的,看见煜明便伸出小手要抱。他接过孩子,闻着她身上淡淡的奶香,忽然想起自己的母亲——七十年前,她也是这样抱着蹒跚学步的自己,在青石板路上数过多少个春秋。 "阿爹,该用晚膳了。"云汐端着银耳羹进来,"母亲说今晚做了云舒爱吃的山药泥。" 煜明低头看着怀里的小人儿,她正用手指戳他的酒窝,发出"咯咯"的笑声。窗外的雨打在芭蕉叶上,像极了儿时听过的梆子戏。他忽然想起秦少游的词:"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却觉得此刻的雨丝里,满是细密的欢喜。 四、笺底流光 夜深人静时,煜明独坐在书桌前,将日间所作的诗稿整理成册。烛光摇曳中,五首《题云舒萌照》依次排开,像一串珍珠,串起半岁光阴里的点点滴滴。 最后一首是方才临睡前写的: 云舒半岁意清嘉,黄帽青裳映粉霞。 小手探机添稚趣,眸光流盼绽无邪。 他放下笔,望着窗外的一轮明月。月光透过窗纱,在宣纸上投下斑驳的树影,像极了云舒伸手抓光的模样。想起白天她扶着桌角学站,摇摇晃晃却固执地不肯坐下,那股子倔强劲儿,倒有几分他年轻时写诗的痴气。 "纯真自是惹人爱,烂漫犹能逗客夸。"他轻声吟诵,忽然明白为何古人总说"返璞归真"。在这个被词句堆砌的世界里,孩子的一啼一笑,远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接近诗的本质。 案头的铜炉飘来沉水香,他想起云汐说过,云舒第一次闻到香时,竟盯着香炉里的烟篆出了神,小手指跟着烟圈打转。或许在孩子眼里,这袅袅青烟也是会跳舞的精灵吧。 忽然想起多年前在岳麓书院见过的一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此刻望着熟睡的云舒,他忽然懂得,真正的诗心,从来不在名山胜水间,而在这人间烟火里,在孩子抓着花瓣不放的小手里,在四世同堂的欢笑声中。 他提起笔,在诗集扉页写下:"丙申年秋日,云舒半岁,于云麓阁记。"墨迹未干,窗外忽有流星划过,像云舒眸光里闪过的一丝狡黠。 五、词心永续 次日清晨,云舒在庭院里蹒跚学步。煜明坐在藤椅上,看她摇摇晃晃地走向盛开的菊花,忽然想起李清照的"满地黄花堆积",却觉得眼前这团晃动的小绿影,比任何词都更鲜活。 "阿爹,该吃药了。"女儿端着药碗过来,"医生说您最近要少劳神。" 煜明笑着摆手:"见了云舒,哪里还想得起劳神?你瞧她踩落叶的样子,像不像在给秋天谱曲?" 云舒忽然被一片梧桐叶绊倒,却不哭闹,反而抓起叶子举过头顶,咯咯地笑起来。阳光穿过叶面上的虫洞,在她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碎钻。 煜明心中一动,取过身边的笺纸,笔走龙蛇: 云舒恰似小灵仙,黄帽绿衣童趣添。 小手轻扶相机处,眸光专注意绵绵。 "祖父又有新作了?"云汐抱着针线筐过来,看见纸上的字便笑,"这'小灵仙'的比喻真是妙,昨儿她抓着您的胡子不放,倒像个小哪吒呢。" 煜明望着云舒摇摇晃晃的背影,忽然想起自己的曾祖父。那位清末秀才,也曾在这样的秋日里,握着他的小手教念《千家诗》。如今时光轮回,他又成了那个授业的长辈,而云舒,就是家族诗脉里新的泉眼。 "纯真模样藏娇俏,烂漫时光映丽颜。"云汐轻声读着,"阿爹可还记得,我小时候您给我写的《云汐周岁志》?如今轮到云舒,倒像是把从前的时光又重走了一遍。" 煜明点点头,目光落在院角的老梅树上。那是他祖父亲手栽的,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年年开花。枝头的花苞已微微泛红,像极了云舒笑时的酒窝。 他忽然明白,所谓词心,从来不是文人案头的风月,而是血脉里流淌的温情,是代代相传的凝视与懂得。当云舒用沾满口水的手指触碰他的诗稿时,她不知道,自己正用最本真的方式,续写着家族的词心录。 暮色四合时,煜明抱着云舒站在台阶上,看归鸟掠过天际。孩子忽然指着漫天晚霞咿呀学语,他知道,在她稚嫩的认知里,这漫天的流光溢彩,或许只是一团可以追赶的彩色泡泡。 但总有一天,她会懂得这些诗词里藏着的星光,会明白曾祖父在每个辗转难眠的夜里,如何用文字为她编织童年的锦缎。而此刻,他只需轻轻哼起自编的童谣,让祖孙四代的心跳,在渐浓的暮色里,汇成同一首温暖的诗。 半载娇娃多可爱,未来喜乐永相牵。 最后一笔落下时,云舒的小脑袋已靠在他肩头沉沉睡去。窗外,一轮圆月正爬上老梅枝头,将满地碎影酿成一坛清甜的月光酒。喜欢云麓词心录:白云着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云麓词心录:白云着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量子游戏没有爱 顶级BOSS伪装玩家后无情虐菜 荒岛求生之我的入职考试 全球极寒天灾,我带崽躺赢 病弱天师逆袭成神 都末世了,当个雀神不过分吧? 1285号蓝星:觉醒之路 全职之狂君 叶罗丽:绝世剑仙 龙族:我路明非不做衰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