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麓词心录》 第一百六十五章 初抵贵阳·酸汤风味里的故人重逢 高铁如箭,劈开蜀地的青峦,将煜明一行载向黔中腹地。车窗外,峰峦叠嶂似水墨长卷舒展,邻座孩童指着远处惊呼:"看!像不像青绿山水!"煜明闻声望去,忽忆起与老友明远同游青城时,那人曾泼墨题句"云生万壑衣"的模样。 "明远,你瞧这山岚叠翠,可比你当年画的《蜀道青嶂图》更添几分灵秀?"他转头笑道,却见邻座的明远正对着车窗呵气,在雾气上勾勒山峦轮廓。这位丹青圣手年过五旬仍童心未泯,闻言侧头,镜片后眸光湛然:"水墨易得,这般流动的青绿神韵,须得醉翁之眼方能捕捉。" 租赁公司的师傅如期而至,车过街市时,明远忽然指着窗外笑:"煜明,你闻见没?这酸香里竟藏着《山家清供》的妙意。"果然,转角处"黔诚酸汤牛肉"的招牌映入眼帘,木楼飞檐下,酸汤翻滚的声响如碎玉叮咚。 红酸汤端上桌时,明远忽然击节而歌:"苗岭椒姜渍玉缸,酸香漫溢齿牙凉。何须更问莼鲈美,且醉黔中琥珀光。"煜明笑着夹起一片牛肉:"好个'琥珀光',你这即兴之作倒让我想起陆放翁的'东门买彘骨,醯酱点橙薤',烟火气里见真章。"两人相视而笑,汤中浮光跃金,倒映着二十载相交的默契——那年在岳麓山听雨煮茶,明远画竹,他题诗,墨迹未干时骤雨敲窗,竟在宣纸上洇出一片烟岚,恰似此刻酸汤里翻涌的云霞。 第二章 甲秀楼月·墨香深处藏诗魂 暮色初合时,甲秀楼的飞檐已挑破云霞。明远抚过栏杆上的苔痕,忽然低吟:"万历年间月,犹悬玉柱间。"煜明一怔,抬眼望那三层重檐,檐角铜铃随河风轻晃,竟似摇碎了四百年光阴。南明河在脚下蜿蜒,浮玉桥如带束水,涵碧亭里有老者弹着月琴,声调苍凉似从《黔记》里漫出来。 "你看这'甲秀'二字,"煜明指了指门额,"万历年间巡抚江东之取'科甲挺秀'之意,不想三百年后,竟成了抗战时学子避乱之所。"明远从帆布包里取出便携画具,边勾勒楼影边道:"昔年文渊阁大学士朱文正公在此题联'烟雨楼台山外寺,画图城郭水中天',今日观之,倒像是为你我写照。" 话音未落,忽有细雨飘落。两人躲进涵碧亭,看雨珠在河面砸出万千小令。煜明摸出随身携带的便携砚台,就着石桌题笔:"浮玉桥边雨织帘,涵碧亭外水生烟。何人解识楼头月,曾照青衿夜诵篇。"明远搁下画笔,以指蘸水在石上和道:"苔痕漫漶前朝字,山色空蒙隔世烟。莫向栏干叹兴废,一川灯火正摇船。"墨迹未干,雨幕中已见画舫载着笑语掠过,恍若古今在此刻悄然叠印。 第三章 龙宫探幽·溶洞深处的时空对话 驱车往安顺途中,明远忽然指着窗外笑:"看!云落青崖成玉唾。"煜明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山腰云雾缭绕,真如仙人遗落的珠串。待进入龙宫,游船划破碧水的刹那,洞顶垂落的钟乳石在灯光下宛如倒悬的星河,明远忽然握住煜明的手腕:"此景只合《游仙诗》里寻!" 水溶洞里,导游的讲解声忽远忽近。煜明望着洞顶的"寿星石",忽道:"你记不记得,二十年前我们在张家界黄龙洞,你说钟乳石是光阴的琥珀?"明远伸手轻触岩壁上凝结的水珠:"此刻更觉,它们是大地写了亿万年的绝句。"船行至"洞中佛堂",万千石幔如垂帘听经,煜明低声吟道:"一窟清凉境,千年寂静心。石钟悬未叩,恐惊坐禅人。"明远取出速写本,笔尖在纸上沙沙游走:"你这诗该配米家山水,墨气氤氲里藏着古佛青灯。" 出得洞来,天光骤亮。明远望着波光粼粼的龙潭,忽然长叹:"当年徐霞客游至此地,怕是也会搁笔——这般鬼斧神工,文字终究太轻薄了。"煜明却想起行囊里那卷《徐霞客游记》残页,某页边角有明远早年批注的"岩溶之奇,当以黔中为最",此刻两相映照,竟比任何金石都更见岁月情长。 第四章 黄果树听瀑·壮怀激烈处的诗心 未至瀑布,先闻雷霆之声。明远忽然停步,从包里翻出个青铜镇纸塞给煜明:"握着这个,当年徐文长写'捣珠崩玉,飞沫反涌'时,怕是也有这般振聋发聩之感。"镇纸上"听涛"二字被摩挲得发亮,正是他们三十年前在琉璃厂共购的文玩。 水雾扑面而来时,煜明终于明白李白为何要写"飞流直下三千尺"——那不是比喻,是直觉的迸发。瀑水砸在犀牛潭中,腾起的水雾如碎玉乱琼,明远忽然指着彩虹喊道:"看!天地为炉,炼就这一弯七彩金丹!"煜明被水雾迷了眼,却笑出泪来:"你这比喻倒像《抱朴子》里的丹炉,只是不知这金丹,能否炼就一颗永不沉沦的诗心?" 在观瀑亭避雨时,明远展开画纸,水墨在潮湿的空气中洇开奇妙的纹路。煜明见状,提笔在画角题道:"万斛明珠碎玉盘,天风海雨逼人寒。凭栏莫怪衣衫湿,吸入江山气未干。"明远掷笔大笑:"好个'吸入江山气'!当年在庐山观瀑,你说'飞流已逐青云去,剩有烟岚染客衣',今日倒更见豪壮了。"雨声渐急,两人却如闻天籁,忽觉天地间只剩下这一瀑雷霆,和二十载知己的相视而笑。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五章 西江千户苗寨·灯火里的苗族长歌 暮色四合时,苗寨的灯火次第亮起,从山脚漫至山巅,恍若银河倾泻人间。明远忽然指着对面山坡:"你看那些吊脚楼,像不像星子缀在黛色丝绒上?"煜明却想起《黔南识略》里"苗人喜楼居,依树为巢"的记载,此刻看来,何止是巢,分明是把星辰摘下来砌成了家园。 民宿的观景台上,房东送来自酿的米酒。明远举杯对月:"此景当浮一大白!"话音未落,远处传来芦笙声,穿盛装的苗家少女结伴走过,银饰叮当如碎玉落盘。煜明忽得佳句:"千盏星灯悬木牖,一溪明月浸苗裳。芦笙吹破千山墨,银饰摇来万斛光。"明远击节称赏,忽然从包里掏出个油纸包:"差点忘了!在民生路买的锅巴糍粑,配这米酒正好。"油纸展开时,糯米香混着黄豆粉的气息扑面而来,两人忽然笑倒在竹椅上——当年在敦煌戈壁,他们也曾就着风沙啃干粮,此刻有美酒、美景、老友,夫复何求? 夜深人静时,明远忽然指着星空:"记得我们第一次合作题画吗?你题'醉后不知天在水',我偏要补'满船星梦压星河'。"煜明望着灯火与星光交辉的苗寨,忽然握住老友的手:"明远,所谓知己,不过是能在同一处风景里,看见同样的银河。"对方的手微微发颤,却反手拍了拍他的手背:"明日要走了,可敢与我赌酒题壁?就写在那风雨桥上如何?" 终章 返程·山水皆成词心录 离别那日,贵阳的阳光暖得像苗家的米酒。明远在高铁站忽然塞来个纸包,上车后打开,竟是幅未署名的水墨画——黄果树瀑布如白练垂天,一角题着"君看银河落,应知素志坚"。煜明笑了,摸出怀中小楷本,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写着:"黔山楚水总关情,廿载相携鬓已星。莫叹天涯行渐远,此心原是不羁萍。" 高铁再次驶入崇山峻岭时,明远发来消息:"见山壁有藤如瀑,忽忆黄果树前你说'瀑水倒流天',今补下句'藤萝垂作地维纲',如何?"煜明望向窗外,某座峰顶的古藤果然如垂天之云,他提笔在车窗雾气上写道:"君寄青藤句,我怀碧瀑章。人间千万壑,终是共情长。" 水珠顺着玻璃滑落,将字迹晕成一片朦胧的墨痕。煜明忽然想起西江苗寨的风雨桥上,两人乘醉题写的诗句——明远画了幅《苗寨灯火图》,他题了半阕《鹧鸪天》:"千户楼台接翠微,星河落处染罗衣。芦笙吹老秦时月,银饰摇开汉渚扉。"此刻念及,竟觉每一笔都浸着黔地的烟岚,和比山岚更浓的友情。 列车穿过最后一道隧道时,夕阳恰好落在画纸上,将明远笔下的瀑布染成金红色。煜明合上本子,听见自己心跳如鼓——原来最美的词心,从来不在平仄间,而在与知己共赏山水的每一个瞬间,在相视而笑的默契里,在岁月酿就的陈酿中。 (全文完) 【注】文中诗词皆为原创,化用贵州风物与古典意境,如"钟鼓馔玉不足贵"化用李白《将进酒》,"米家山水"指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的水墨技法,《山家清供》为南宋林洪所着饮食文献。通过诗词与叙事的交织,既展现贵州山水人文之美,亦刻画文人挚友间以诗画相契、以山水为笺的深厚情谊,力求构建兼具画面感与文化底蕴的旅行叙事。喜欢云麓词心录:白云着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云麓词心录:白云着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