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秋屏题句(1 / 1)

《云麓词心录》 第一百六十三章 秋屏题句 云麓山的秋来得格外清透。 煜明抱着新制的狼毫笔穿过竹林时,听见身后传来簌簌响动。回头只见苏郁茗披着件月白披风,衣襟上沾着几片枫叶,手里提着个油纸包——不用猜便知是镇上那家老字号的绿豆糕。 "快尝尝,新出的桂花味。"苏郁茗掀开油纸,露出码得齐整的糕点,"昨日在西街见这纸包上印着'竹露松风'四字,忽然想起你说'笔锋需带秋意',便买了来。" 两人在书院后园的竹影里铺开毡子,秋阳透过叶隙织成碎金,落在苏郁茗新制的诗稿上。煜明扫过纸角"钗头凤"的词牌,目光停在"竹影摇,墨香飘"两句:"苏兄这阕,倒像是为这方竹荫量身而作。" "昨夜听雨打竹叶,忽然想起去年此时,你我在岳麓书院抄录《白石道人歌曲》。"苏郁茗用指尖碾碎一块糕点,撒在石桌上逗雀儿,"当时你总说我字太瘦,像竹枝——如今倒真让竹影落了满纸。" 忽有微风掠过,将诗稿卷到石凳下。煜明俯身去捡,见背面竟画着幅小像:松树下有两人对坐,一人执卷,一人煮茶,题款是"壬午秋日,与明兄小聚"。他指尖摩挲着"小聚"二字,想起那日苏郁茗冒雨送来避虫的芸香草,自己则翻出藏了三年的武夷岩茶,两人就着烛火辨茶韵,直喝到月过松梢。 "这'墨香飘'三字,"他指着词中句子,"该是指那天你泼翻了墨汁,却在宣纸上晕出片潇湘竹影。" 苏郁茗闻言大笑,袖口扫落两片枫叶:"分明是你救纸心切,用镇纸刮出的竹节——罢罢,明日去山下寻个匠人,将那方'竹露'砚刻上你画的竹枝如何?" 第二章 霜桥联句 霜降那日,两人约好去观枫。 山路铺满赤金般的落叶,苏郁茗忽然在溪桥边驻足,指着石上青苔道:"煜明兄看,这苔痕倒像个'秋'字。"话音未落,一阵山风卷着枫叶袭来,他抬手接住一片,见叶面叶脉如细笔勾勒,忽然从袖中摸出炭条。 "且看我补个'意'字。"他半跪在地,在落叶堆里勾勾画画,霜白的靴底蹭上了泥色。煜明凑近去看,见他以枯枝为笔,将枫叶拼成"秋意"二字,中间用松针点缀,倒真像幅微缩山水。 "缺个词牌。"煜明解下腰间锦囊,取出半卷桑皮纸,"就用《钗头凤》如何?" 苏郁茗眼睛一亮,炭条在掌心敲出节奏:"你我各写半阕,如何?"说着便在纸上落墨: "风敲竹,霜侵菊, 阶前枫叶题诗读。" 煜明望着桥下流水将落叶送往远处,忽想起去年冬日苏郁茗为他寻来的暖砚炉——炉中炭火烧得通红,这人却偏要说是"怕墨汁冻成冰蝴蝶"。指尖一动,续道: "炉温续,茶烟簇, 十年心迹,半窗幽独。 笃、笃、笃。" "这'笃'字用得妙。"苏郁茗用炭条点着"幽独"二字,"世人皆道'独'字凄凉,却不知有知己如你,即便独坐,心下也笃然。"他忽然将炭条扔进溪里,看它随波漂远,"就像这枫叶,看似孤零,却知流水会将它送往老友案头。" 归途中,暮色浸染层林。苏郁茗忽然指着远处山坳:"看,那片枫香林像不像被打翻的朱砂砚?"煜明顺着他的指尖望去,见夕阳将万木染成琥珀色,忽然想起方才词中"题诗读"三字——原来最美的诗,从来不在纸上,而在有人共赏的秋光里。 第三章 雪窗补帖 冬至前,苏郁茗染了风寒,在煜明的书斋养病。 窗棂上结着冰花,案头的《淳化阁帖》摊开在"快雪时晴"帖处。煜明坐在榻前研墨,忽听苏郁茗轻轻咳嗽:"莫研太浓,小心伤了笔锋。"抬头见那人蜷在锦被里,发梢还沾着冷汗,却仍惦记着笔墨。 "先喝药。"煜明将青瓷碗递过去,碗底沉着几粒冰糖——这人总说苦药坏了诗兴。苏郁茗却盯着他袖口:"你昨夜又抄经到子时?瞧这墨渍都染到袖口了。" 忽然一阵风卷着雪粒扑窗,帖上"羲之顿首"四字被烛火晃得微颤。苏郁茗挣扎着坐起,从枕边摸出个绢袋:"前日整理书箱,发现这卷王右军残帖......" 绢袋里是半张泛黄的拓本,"情"字缺了半边,倒像片飘落的竹叶。煜明想起三个月前,苏郁茗为换这幅残帖,竟将祖传的羊毫笔典当了——此刻见他病中仍记挂着自己的喜好,喉间忽然发紧。 "补个字吧。"苏郁茗将笔塞进他手里,"用你的'松烟墨',定能补得浑然天成。" 煜明握着笔悬在帖上,雪光映得纸页发白。他忽然想起两人初遇时,苏郁茗伞面上未写完的《钗头凤》,以及后来每回和词时,对方总爱用朱笔在字旁画松竹的习惯。笔尖落下,"情"字右侧添了丛墨竹,竹梢轻轻勾住缺角,竟似天生如此。 "竹报平安。"苏郁茗望着那丛竹笑了,"这样一来,这'情'字便有了根脉,纵是风雪,也折不断。"他忽然从枕下摸出个锦盒,"早备下的冬至礼,原想等病好了再给......"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盒中是方竹节砚,砚池里蓄着清水,映着盒底细刻的"岁寒"二字。煜明指尖抚过砚侧的"露"字——正是苏郁茗说的"竹露清响,最宜磨墨"。窗外雪落无声,砚石却透着暖意,像极了这人惯常的笑眼,总在清寒里藏着春风。 第四章 梅坞论禅 立春那日,两人去后山寻梅。 谷中梅枝初绽,白瓣上凝着未化的雪粒,远远望去像落在绿绮上的碎玉。苏郁茗忽然停步,指着岩石上的苔藓:"你瞧,这纹路像不像怀素的狂草?" 煜明凑近细看,苍苔沿石缝蜿蜒,倒真有几分"笔走龙蛇"的意趣。他摸出随身携带的小楷笔,在袖口撕下的宣纸上勾了几笔,苔藓竟化作幅《墨梅图》,枝头栖着只振翅的山雀。 "好个'寒雀闹梅枝'。"苏郁茗抚掌赞叹,从腰间解下酒葫芦,"去年酿的梅子酒,该开坛了。" 酒液入喉清冽,带着点未褪的酸涩。煜明望着苏郁茗仰头饮酒时,喉结在苍白的皮肤下轻轻滚动,忽然想起去年他染病时,这人也是这样倚着窗棂,用枯枝在积雪上写《赤壁赋》,说"病中需见些壮阔气象"。 "还记得在白鹿洞书院,你我赌书泼茶么?"苏郁茗用酒葫芦在石上画圈,"你输了半阙《西江月》,却拿自家酿的梅子酒抵账——那时我就想,这酒里该浸着三分诗骨。" "醉翁之意不在酒。"煜明指着他衣襟上沾的梅瓣,"在乎山水之间,更在乎......"话未说完,忽闻深谷中传来钟响,惊起几只寒鸦。苏郁茗忽然将酒葫芦往他怀里一塞,拔腿往梅林中跑:"看谁先找到那株'宋梅'!" 雪泥上的脚印交叠前行,惊起的梅香混着酒香。那株传说中的古梅果然在谷深处,主干皴裂如铁,枝桠却缀满新花。苏郁茗掏出随身携带的炭笔,在树皮上刻下:"与君同醉梅花下"——刚刻到"醉"字,忽听煜明在身后轻笑:"该添个'醒'字,免得误了下山时辰。" 于是歪歪扭扭的"醒"字挨着"醉"字刻下,笔画间还嵌着片飘落的花瓣。多年后有人路过,见这刻痕已被岁月磨得温润,却仍能辨出"醉醒"二字,旁有小字注着:"丁未年立春,与明兄寻梅戏刻。" 第五章 驿路寄笺 暮春时分,苏郁茗因家中急务需暂返江南。 长亭外的老槐树正落白花,像极了三年前初逢时的栀子雪。煜明将个油纸包塞进苏郁茗行囊:"里面是云麓山的雨前茶,还有你说缺角的《山谷题跋》抄本。" 苏郁茗捏了捏纸包,触到里面硬物,打开见是方刻着"竹露"二字的印泥盒,盒底用极小的字刻着:"墨痕可干,心印不磨。" "此去或需半载。"苏郁茗望着山下蜿蜒的驿道,风卷起他的衣袂,露出腰间煜明送的松纹锦囊,"若有新词,当寄与你共赏。" 三日后,煜明在书斋收到第一封信。素笺上是首未写完的《钗头凤》: "舟行缓,春山远, 孤灯独对书窗晚。" 墨迹在"晚"字处洇开小团水渍,像滴未干的泪。煜明摸出松纹砚,就着残墨续道: "砚池浅,心河漫, 半笺鸿字,满庭蕉篆。 盼、盼、盼。" 他望着窗外新长的芭蕉,想起苏郁茗总说"雨打芭蕉如听琴",遂取来刻刀,在窗棂上轻轻刻下道蕉叶纹。刚刻完,忽闻檐角铜铃骤响——有信差冒雨送来江南的纸笺。 这次的字迹格外清瘦:"见道旁枇杷初黄,忆起云麓书院后园那株,曾与君共摘酸果。今补前词: "茶烟散,诗怀展, 枇杷树下落花软。" 煜明望着"落花软"三字,忽然笑出声来。那年他们偷摘未熟的枇杷,苏郁茗被酸得皱眉,却偏说"此味最宜入诗"。他取过朱砂笔,在"软"字旁画了只衔果的山雀,又题:"待君归日,同尝新酿。" 尾章 竹露松风 半年后,银杏染金时,苏郁茗踏月而归。 煜明在书院门口迎他,见其衣襟上别着枝半干的桂花,正是自己上月随信寄去的。"江南无所有,"苏郁茗笑着摊开掌心,"唯有这枚砚滴,刻着你说的'竹露松风'。" 那是个青瓷小兽,口中衔着竹节,腹中空空可盛露水。煜明接过时,发现底部刻着细如蚊足的字:"每到夜深磨墨,便觉君在侧,以竹露调墨。" "该写《钗头凤》的终章了。"苏郁茗取出半卷残纸,正是分别前未完成的那阕。煜明看见纸上新添的"鬓微霜,又何妨",忽然握住他的手,用狼毫饱蘸松烟墨: "山长在,松风畅, 十年心迹同天朗。 星霜换,情如篆, 竹露研墨,松烟入卷。 念、念、念。" "这'情如篆'妙极。"苏郁茗用指尖拂过"篆"字,"篆书贵圆转,友情贵久长,可不就像松枝缠石,竹露滴砚,看似清浅,实则刻入岁月肌理。" 窗外忽然掠过归鸟,翅影剪碎满地月光。两人相视而笑,都未问这半年的奔波辛苦——有些话语,早被磨进了墨里,写进了词中。煜明将竹露砚滴注满清水,看苏郁茗铺好澄心堂纸,忽闻远处山寺传来夜钟,惊起檐角铜铃,叮当声里,仿佛又回到了初逢的那个春朝。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全文完) 诗词赏析:友情的时空哲学 《钗头凤》在本文中完成了从"即时相契"到"时空对话"的蜕变。苏郁茗的"舟行缓,春山远"以空间距离写思念,却在"孤灯独对"中暗藏信任——真正的知己,即便隔着烟水,也能在同一轮明月下共写新词。煜明续的"砚池浅,心河漫"堪称神来之笔,以具体的砚池对照抽象的心河,道尽"纸短情长"的妙谛。 最动人是"枇杷树下落花软"的日常意象。告别时的"折柳"太刻意,反不如回忆里共摘酸果的琐碎细节,见出友情的烟火气。当苏郁茗用"茶烟散,诗怀展"承接前句,已将离愁煮成了回甘的茶——原来真正的想念,不是执手相看泪眼,而是行至某处风景时,本能地想:"这朵花开得正好,该让那人也瞧瞧。" 词中"竹露研墨,松烟入卷"的对仗,暗合中国文人"物我相忘"的精神境界。竹露与松烟本是自然之物,经知己之手,便成了传情的媒介。这种将思念物化的写法,比之"海内存知己"更见细腻,如竹露滴砚,虽无声响,却在墨痕里洇出整片春天。 当终章的"星霜换,情如篆"收束全篇,《钗头凤》的曲栏已化作云麓山的石阶——两人拾级而上,未必步步相挨,却始终朝着同一轮明月。就像词中"念"字的叠用,不是空茫的守望,而是将每一个当下的月光、竹影、墨香,都酿成待与君说的"新凉"。喜欢云麓词心录:白云着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云麓词心录:白云着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量子游戏没有爱 顶级BOSS伪装玩家后无情虐菜 荒岛求生之我的入职考试 全球极寒天灾,我带崽躺赢 病弱天师逆袭成神 都末世了,当个雀神不过分吧? 1285号蓝星:觉醒之路 全职之狂君 叶罗丽:绝世剑仙 龙族:我路明非不做衰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