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音惊三界 凌霄宝殿的铜钟刚敲过五更,张兴东正对着星象图蹙眉,案头的暖玉忽然发出轻颤。他指尖抚过玉面上的云纹,想起昨夜巡天的星官回报——西域的黑风老妖冲破了镇妖塔,妖气已蔓延到凡间的戈壁,连过路的商队都被卷进了妖风里。 “太白,”他抬头望向阶下,金冠上的明珠在晨光中流转,“传玉瑶到凌霄殿来。” 老仙长刚踏云而去,殿外就传来细碎的筝音。那调子清越如冰泉,顺着回廊漫进来,竟让案上跳动的烛火都平稳了几分。张兴东转头,见玉瑶抱着古筝立在丹陛之下,白衣上沾着些微的沙尘,显然是刚从西域赶回。 “陛下,”她将古筝放在金砖上,弦轴上还缠着根干枯的骆驼刺,“黑风老妖的妖气里藏着怨毒,寻常法器镇不住。臣试弹了《清心咒》,能让妖风暂歇。” 张兴东看着她指尖的薄茧——那是常年练琴磨出的印记。三百年前这柄玉如意刚到他手里时,棱角锋利得能划开云絮,是他日日摩挲,才养出如今的温润;而如今,这温润的玉灵竟练就了以音驱邪的本事。 “弹来听听。”他从案上取过自己的玉佩,系在她的筝首,“这玉能聚音,让凡间的百姓也能听见。” ***黑风老妖正坐在沙丘上狂笑,看着妖风卷着沙石砸向镇妖塔的残垣。忽然一阵清越的弦音穿风而来,像冰棱坠进滚油,烫得妖风滋滋作响。 “哪来的小丫头片子?”他挥爪劈开音波,却见云端立着个白衣女子,腕间的金铃随着拨弦轻响,筝首的玉佩发出柔和的光,将妖气挡在三丈之外。更奇的是,她指尖流淌的调子钻进耳朵,竟让他翻腾的戾气渐渐平息,想起五百年前自己还是只修善的黑风怪时,曾在菩提树下听过类似的梵音。 玉瑶没有抬头,指尖在弦上翻飞得更快。《清心咒》的调子裹着西域的风沙气,既清冽又坚韧,听得被妖风困住的商队都直起了腰。有个老驼夫忽然喊道:“这调子能定心神!大家跟着哼!” 百人的声浪混着筝音,竟在沙丘上织成道无形的网。黑风老妖的妖风撞上去,像鸡蛋碰在石头上,瞬间溃散成漫天沙尘。他又惊又怒,喷出团黑雾直扑玉瑶——那是他五百年的怨气所化,专伤神魂。 “小心!”张兴东的声音从云端传来,他踏云而至,金靴踩在沙上发出闷响,佩剑已出鞘。 玉瑶却忽然变换调子。《清心咒》的柔和里猛地炸出《广陵散》的刚烈,弦音如刀,劈得黑雾节节后退。她腕间的金铃跟着爆响,与弦音交织成网,将黑雾困在中央。更奇的是,筝首的玉佩忽然射出金光,照得黑雾里露出张痛苦的脸——那是被怨气侵蚀前的黑风怪模样。 “你本是修善的灵物,”玉瑶的声音裹在弦音里,清越如钟,“为何要被怨气裹挟?” 黑风老妖在金光里痛苦挣扎,五百年的记忆忽然翻涌上来:被猎人剥去皮毛的幼崽,被道士误解的修行,被天庭忽视的哭诉……这些委屈化作怨气,让他一步步成了凶兽。而此刻的筝音像只温柔的手,轻轻抚过那些结痂的伤口。 “罢了……”他望着云端的白衣女子,忽然垂下头,“能听见这样的调子,也算没白活五百年。”黑雾在筝音里渐渐消散,露出只巴掌大的黑风鼠,缩在沙丘上瑟瑟发抖。 玉瑶指尖放缓,调子又变回《清心咒》的柔和。她望着那只认罪的小兽,忽然想起张兴东教她弹《流水》时说的:“最厉害的功夫,从不是杀伐,是懂得。” ***回天庭的路上,张兴东看着玉瑶指尖的血痕——那是弹断第七根琴弦时被划伤的。他从袖袋里摸出药膏,像当年她初化人形时那样,轻轻抹在她的伤口上:“这药膏里加了瑶池的莲子粉,能让伤口好得快些。” 玉瑶缩了缩手,耳尖发红:“陛下,臣自己来就好。” “别动,”张兴东按住她的手腕,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温和,“你今日救了百人性命,朕替三界谢你。”他看着远处渐渐亮起的东方,忽然笑道,“当年你总弹不好《广陵散》的转调,今日在沙丘上,那段转调比王晓晓弹得还有劲。” 玉瑶想起初学那段转调时,总把琴弦弹断,是张兴东拿昆仑的冰蚕丝给她做新弦,还陪着她在瑶池练到深夜。有回她气哭了,把指甲套摔在地上,他捡起来笑着说:“当年朕学御剑,摔断的剑比你弹断的弦还多。” “是陛下教得好。”她低头看着自己的指尖,忽然觉得那些茧子都带着暖意。 ***蟠桃宴上,张兴东亲手将“弦音护法”的金匾挂在瑶池水榭。仙卿们纷纷举杯祝贺,只有王晓晓注意到,玉瑶新换的琴弦里,掺了根极细的金线——那是从张兴东佩剑的穗子上取下的,据说能让弦音更坚,更能护持神魂。 “你这驱魔神功,算是练成了。”王晓晓替她斟酒,看着她腕间的金铃,“不过也别太拼,上次你为了镇压山精,弹得七窍流血,陛下在凌霄殿急得连奏章都批错了。” 玉瑶刚要答话,就见张兴东走过来,手里捧着个锦盒:“这是西域进贡的羊脂玉,做指甲套最养手。”他打开盒子,里面的甲片雕着细密的弦纹,正是照着她常用的尺寸做的。 “陛下还记得……”玉瑶的声音有些发颤。 “你初化人形时,指甲盖薄得像蝉翼,”张兴东笑着合上锦盒,“如今练出这身本事,朕既欣慰,又……”他顿了顿,换了副语气,“以后不许再弹到流血,听见没有?” 玉瑶望着他眼底的关切,忽然明白,他的赞赏从不是简单的嘉奖。是看着她从懵懂玉灵长成能独当一面的仙子,是看着她用自己的方式守护三界,是看着她身上既有玉的温润,又有剑的锋芒——就像他亲手打磨了三百年的珍宝,终于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后来三界都在传,玉瑶仙子的古筝能驱邪避魔,她的弦音到过的地方,妖邪不侵,戾气消散。而每当她弹奏时,玉皇大帝总会坐在不远处静静聆听,金冠上的明珠,与她筝首的玉佩交相辉映,像两盏温暖的灯,照亮了三界的每个角落。 水榭的金匾在岁月里愈发温润,就像张兴东看着玉瑶时的眼神,藏着赞赏,藏着欣慰,藏着三百年光阴里,早已融入血脉的疼惜与骄傲。喜欢玉皇大帝转世之长生诀续!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玉皇大帝转世之长生诀续!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