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中午,是时候吃中午饭了。 杜小娟就问王长根和李秀兰: “叔叔阿姨,你们想吃饭还是吃面?我给你们点午餐。” “吃饭吧。”王长根回道。 李秀兰也跟着说: “我也吃饭,吃面吃不饱。” 他们习惯了吃米饭,不像北方人那样习惯吃面条,面条只是偶尔吃一下,所以会产生一种吃面条吃不饱的错觉。 “行,那我给你们点两份米饭!” 就在这时,乘务员推着小推车走了过来。 杜小娟向其招手: “你好,有米饭吗?” “有的,有红烧牛肉饭,有鱼香茄子饭,还有牛腩饭,您要什么口味的?” 杜小娟看向王长根和李秀兰,问: “叔叔阿姨,你们想要什么米饭?” “我要红烧牛肉饭。”王长根回道。 李秀兰也跟着附和:“那我也要红烧牛肉。” 然后又下意识问了一句: “多少钱一份?” 乘务员如实回答: “五十元一份。” 李秀兰当即被惊到:“啊?这么贵啊!那不要红烧牛肉饭了,有没有便宜点的?” “鱼香茄子饭四十块钱一份,另外面条便宜一些,最便宜的鸡蛋面条,30块一份。” “都这么贵啊……”李秀兰惊讶无比。 要知道,在镇上吃一份鸡蛋面条,也就6块钱而已! 这里竟然要三十块钱! “算了算了,不吃了!” 李秀兰连忙摆手。 她实在接受不了这么贵的食物。 王长根也觉得贵了,也不想吃了。 杜小娟连忙劝说: “叔叔阿姨,你们就吃吧,咱们要到下午六点钟才能到北京呢。” 赵心怡也忙说: “叔叔阿姨,不用省这点小钱,放开了吃就是了,娟姐她会出钱。” 李秀兰却依旧摇头: “要吃你们吃吧,我不吃,太贵了,我下了高铁再吃就是了。” 杜小娟和赵心怡连忙劝说,可无论怎么劝,李秀兰就是不愿意吃。 这让她们很不解,也很无奈。 她们不理解李秀兰这行为也是正常的,因为她们没有经历过李秀兰所受到的那些苦难。 遥想当年,李秀兰为了支撑起这个贫苦的家庭,去镇上做泥水小工,就因为从镇上回山沟村的摩托车车费比较贵,她宁愿选择徒步走三四个小时回家,也不愿意花那十五块钱的摩托车费。 另外做自家楼房的时候,因为拖拉机要二十块钱的费用,她觉得贵了,她就宁愿自己动手去搬运建筑材料,也不愿意花那20块钱的拖拉机费用。 15块钱的摩托车费和20块钱的拖拉机费她都不愿意出,何况是这50块钱一份的米饭和30块钱一份的面条? 长久的贫穷,使得节俭已经刻进了她的骨子里头。 让她在省钱方面,变得比王长根的死要面子还要固执。 李秀兰和王长根不愿意吃这火车上的快餐,那杜小娟和赵心怡自然也不便于自己吃。 她们自己吃,让人家两个老人家干瞪眼看着,很明显不礼貌,要是让两个老人产生什么误会,那就更不好了。 所以她们就只能跟着挨饿。 饿到下午两点多,赵心怡实在有点忍不住了。 她就找了个借口,拉杜小娟一起去上厕所,然后对杜小娟说: “娟姐,要不咱们自己点饭吃吧,我实在饿的不行了,再不吃可就要低血糖晕倒了,我没吃早饭呢。” 杜小娟见赵心怡脸色确实不太好,就说: “那你去前面的餐厅车厢吃吧。” 赵心怡这时问: “那你呢?” 杜小娟苦笑: “他们不吃我哪好意思自己吃?” 赵心怡不免埋怨: “他们也真是的,不就是贵点而已吗,至于这样省吗,又不是穷到饭都吃不起!” 杜小娟无奈笑道: “老人的观念很难改变的,他们节省,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是他们生存的环境所塑造出来的,没必要去苛责什么。” 赵心怡这时说: “要不这样吧,等会我吃完饭回来的时候,给你们买三个泡面回来,我就说泡面三块五一个,这样他们应该会吃了吧?” 杜小娟笑着说: “还是心怡你脑子灵通,那你等会吃完买泡面回来吧,对了,看有没有糖果,有的话也买一些,我就怕他们连泡面都不吃,那吃点糖果至少不至于低血糖饿晕过去。” 赵心怡忙说:“好的好的。” 与此同时,不忘吐槽一句: “坐着几千块的一等座,却去省那几十块的饭钱,也是没谁了。” 赵心怡去了餐厅车厢,杜小娟自己一个人回到座位上。 “心怡她去哪了?” 李秀兰见赵心怡没回来,就问了一句。 杜小娟就说: “她去买吃的了。” 李秀兰忙说道: “我们不饿,真不用买,这车上的东西贵死了,买了不划算。” 杜小娟唯有忙说善意的谎言: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阿姨,心怡她去买的是平价货,前面餐厅车厢,有三块五一桶的泡面,这价格和外面的一样。” “真的?”李秀兰半信半疑。 “当然是真的,不信等心怡回来了,您亲自去问她。” 杜小娟保持微笑。 过了二十来分钟,赵心怡带着三桶泡面回来了。 李秀兰就忙问: “心怡,这泡面多少钱一桶啊?” “三块五一桶,和外面价格一样。”赵心怡不假思索回答。 王长根则是问: “你咋只买了三个?我们一共四个人。” 赵心怡连忙说道: “我买了四个的,不过我吃完了再回来,这三个你们吃就好!” 杜小娟忙说: “叔叔阿姨,你们坐着,我和心怡去给你们泡泡面。” 两人拿着泡面去接热水。 赵心怡还忍不住小声嘀咕: “就吃个午饭而已,没想到还这么费心劳神,这老人,可比小孩还要难哄。” 然后又说: “话说他们这样的老人,怎么能培养出考上清华的儿子来呢?那是他们亲生的吗?” 杜小娟哭笑不得: “你小声点,要是这话被他们听到了,会给他们留下不好的印象的。” 不过杜小娟心里也同样的疑惑,这两个老人实在太平庸了,不但平庸,还满身坏毛病,在外人看来,他们这些贫穷所塑造出来的坏毛病,大多数都是子女突破阶层的障碍。 可偏偏这样一对父母,竟然培养出了一个考入清华的儿子。 “没准王小华基因突变了吧。” 杜小娟想到王小华那矮小丑陋的样貌,不由说出这么一句。 要说王小华不是王长根亲生的,那几乎不可能,因为王小华虽然矮虽然丑,但五官轮廓上和王长根这个父亲,以及和王大山、王二海这两个哥哥,都有几分相似。 所以唯一能够解释的,就是基因突变了。 ……喜欢乡村荒唐往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乡村荒唐往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