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阳光柔和地洒在十二里铺村,给这个宁静的村庄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今天我值班,在办公室里忙着整理一些与玉阳观相关的资料。突然,一个陌生的身影出现在我面前。他看上去四十来岁,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文质彬彬的,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 “你好,请问你是……”我疑惑地打量着他。 “你好,我姓辛,是文旅局的工作人员。”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证件递给我。我仔细看了看,证件上确实显示他是文旅局的民俗学者。 “幸会幸会,辛老师,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吗?”确认身份后,我热情地说道。 “是这样的,我听闻十二里铺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是与玉阳观相关的民俗文化,受局里委派,想来做些深入的调研。”辛老师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那太好了!我们村几个老人对这方面还挺了解的。”说着,随后立刻想到了村里几位熟知十二里铺村历史和风俗的老人,“我这就给您找几个老人来,他们对村里的事儿门儿清。” 不一会儿,我便找来了五个老人。老人们听说有文旅局的学者来了解村里的历史风俗,都格外热情,纷纷搬来小板凳,围坐在辛老师身边。 采访正式开始,辛老师拿出笔记本和录音设备,认真地提问:“各位大爷大妈,我想先了解一下咱们村从老一辈传下来的一些特别的风俗,尤其是和玉阳观有关的,你几位给讲讲?” 万大爷率先开口:“要说这玉阳观啊,那可是咱村的宝贝。以前每逢初一十五,观里都会敲钟,钟声一响,全村人都知道该敬神祈福了。那时候,男女老少都会去观里,带上自家做的供品,求个平安顺遂。” 李大妈接着说:“对呀,还有每年的上元节,玉阳观都会举办盛大的法会。观里张灯结彩,道士们会诵经祈福,远近几十个村的村民们也会跟着一起诵经,那场面可热闹了。” 赵大爷也补充道:“玉阳观的道士们还精通医术呢。以前村里有人得了病,没钱去看郎中,就会去观里找道士。道士们都会免费给看病抓药,可帮了我们不少忙。” 辛老师一边认真地记录,一边不时地提问,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将那些尘封的往事和传统风俗一一诉说。采访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辛老师对老人们提供的信息非常满意。 采访结束后,辛老师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想要深入农户家中,对道教在当地的影响、旧社会玉阳观道士对当地村民的帮助以及道教节日和习俗等进行更深入的走访。 我带着辛老师来到了刘大叔家。刘大叔热情地将我们迎进屋里,辛老师刚一坐下便问道:“刘大叔,你能给我讲讲道教在咱村日常生活里的影响吗?” 刘大叔挠了挠头,思考片刻后说道:“辛老师,要说这道教的影响,那可真是方方面面的。就说咱平时吃饭吧,老一辈传下来的,初一十五都吃素,说是对神灵的敬重。而且家里有什么大事儿,像婚丧嫁娶、盖房上梁啥的,都会请玉阳观的道士来看看日子,选个吉利时辰。” 辛老师点点头,又问:“那在旧社会,玉阳观的道士对咱们村民的帮助,除了看病,还有其他方面吗?” 刘大叔一拍大腿,说道:“有啊!以前咱村穷,一到农忙时节,劳力不够。玉阳观的道士们就会下山来帮忙,耕地、播种、收割,啥都干。而且他们还会教我们一些耕种的技巧,让咱们的收成好了不少。” 在张奶奶家,辛老师了解到了更多关于道教节日和习俗的细节。 “辛老师,到了重阳节,玉阳观会举办登高祈福活动。观里的道士会带着村民们登上村东的那座山,在山顶上摆上供品,祭拜天地神灵,祈求老人健康长寿,全家平安。”张奶奶满脸笑容地回忆着。 随着走访的深入,辛老师收集到了丰富而珍贵的一手资料。他对这些内容如获至宝,一边记录一边感叹十二里铺村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 走访虽顺利,也有小插曲。在一户人家中,年轻的男主人对辛老师的来访表现得有些抵触:“现在都啥时代了,还研究这些老掉牙的东西,有啥用?”他皱着眉头说道。 辛老师并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解释道:“老弟,这些看似老掉牙的东西,其实是咱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啊。它们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生活经验,了解和传承这些文化,能让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根在哪里。而且,随着时代发展,这些民俗文化说不定还能为咱们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呢。” 在辛老师的耐心劝说下,年轻的男主人态度逐渐缓和,开始讲述起他从长辈那里听到的一些关于玉阳观的故事。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天边染上了一抹绚丽的晚霞。 辛老师感激地对我说:“今天真是收获满满,多亏了你的帮助和村民们的热情。这些资料对研究咱们地区的民俗文化太重要了。”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太客气了辛老师,能为传承咱村的文化出份力,是我们应该做的。”我笑着回应道。 接下来的几天,辛老师继续在村里深入调研。他还让我带路,来到了玉阳观遗址,仔细观察那些残留的建筑遗迹,试图从一砖一瓦中探寻更多关于道教文化的印记。他还参加了村里一些自发组织的小型祭祀活动,亲身体验了道教仪式在村民生活中的延续。 在一次与村里几位老道士后人的交流中,辛老师了解到了玉阳观曾经的一些不传之秘。 “辛老师,以前玉阳观有道法高深的道士,他们会一些独特的养生之术,通过修炼和特定的饮食、作息方式,能让人保持身心的健康。可惜这些东西随着玉阳观的衰落,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一位后人惋惜地说道。 辛老师对这个信息非常感兴趣,他详细地询问了关于这些养生之术的细节,包括修炼的方法、饮食的配方等。虽然很多内容已经残缺不全,但他依然认真地记录下来,希望能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让这些古老的智慧重见天日。 辛老师还积极推动十二里铺村道教文化与民俗的宣传工作。他在文旅局领导的协调下,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形式,向更多的人展示了十二里铺村的独特魅力。在一次文化展览上,十二里铺村的图片、故事和传统习俗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 “原来咱们身边还有这么有文化底蕴的小村庄啊,真想去看看。”一位市民在参观展览后说道。 随着宣传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十二里铺村和玉阳观的故事。 而在十二里铺村,村民们也因为辛老师的努力,对自己的家乡充满了新的希望。他们开始更加积极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一些年轻人自发地组织起来,学习传统的道教仪式和民俗技艺。 随着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外界对十二里铺村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在社会上酝酿起了对重建工作十分有利的社会氛围。喜欢天下一宅断阴阳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天下一宅断阴阳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