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大杂院的三进两出格局已算宽敞,但从老孙当时的权势来看,这种宅院根本不入他的眼。 如今最要紧的是,这些财物究竟是如何藏到这里的?藏匿之人又去了哪里? 按理说,那个人应当已经不在了。 否则,绝不会任由如此巨大的财富闲置。 这样说来,岂不是没人知道这些财物的存在?然而,这大杂院鱼龙混杂,难道就没有一个人知晓? 贾建设思虑片刻,认为这大杂院里应该无人知道此事。 毕竟居住者众多,稍有不慎便可能走漏风声。 因此,除非那人愚蠢至极,否则定会将财物转移他处。 无论如何,大杂院绝非藏匿财物的理想之地。 至于这些财物是否为老孙所藏,为何藏于此处,则无从得知。 五百一十一章 茫然不解(求全订打赏) 另有一事困扰着贾建设,便是如何处置这些财物。 面对堆积如山的珍稀宝物,即便他家财万贯,仍难掩贪欲。 更何况,他多年来经营商行,又有哪个商人能对财富毫无觊觎? 他轻抚金条与玉石,随后逐一展开画卷,准备细细品鉴。 咦? 竟还有油画。 贾建设凝神细看,发现竟是老郎之作,这并不奇怪,当年他在朝中地位颇高。 这是…… 他又端详一番,怎还有几幅人物油画?这些都是谁?这般开放? 这些油画描绘的尽是外国人,风格略显大胆。 那位“老佛爷”倒是越活越年轻了! 十余年前,他曾从**购得几幅类似的画作。 据卖家称,这几幅正是属于“老佛爷”。 诸位可还记得,贾建设上次赴港,不是卖出几幅老郎的画作吗?当时成交价高达两千多万美金! 那几幅画,正是从**收购而来。 基于你的要求,我将原文进行了文字调整和内容优化: --- 由于上次在 ** 卖画的经历,贾建设近年来开始主动了解相关知识。 说实话,他对西洋画始终兴趣不大,总觉得难以欣赏这种所谓的西方艺术风格。 在他看来,中国的水墨画才是真正的艺术瑰宝。 不得不承认,老祖宗确实厉害,在洁白的宣纸上,只需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心中所想的画面! 尽管对这些画不太感冒,但贾建设依然具备准确判断其价值的能力。 虽然不清楚具体作者身份,但他确信这些画作极为珍贵。 “这是老苏的《枯木怪石图》,那边是老唐的作品。”贾建设揉揉眼,再次确认无误——果然是那幅名画!他记得后世这幅画拍出了四亿多元的天价,引起极大轰动。 不过有些蹊跷:他记得此画早在三十年代就被一位叫次郎的日本藏家以高价购得,为何此刻却出现在这里?难道又是平行世界的影响? 观赏完这些字画后,贾建设悄然退出了空间。 他的心情已恢复平静,毕竟见过太多珍品,再好的东西也难以打动他。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他能完全放下,这些东西依旧存于他的空间中,未来如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回到外屋,他依旧以瘫坐的姿态出现,但神情已焕然一新,眼神重归平静淡然。 拍掉身上的灰尘,整理好略显凌乱的环境后,他看了看时间,快到八点了,便直接出门前往单位。 这次外出一个多月,不知李民富是否趁机搞出什么麻烦。 贾建设认为,自己与李民富因去唐海一事闹僵,这位轧钢厂的主任必定会伺机报复。 即便他曾为李民富效力多年,两人关系看似密切,但在李民富心中,从未真正容纳他人。 在他眼中,唯有利益永恒,朋友或敌人都取决于你能带来多少价值。 过往,他们尚能和平共处,甚至李民富常给予贾建设诸多好处。 毕竟他已远离燕京城七年,尤其上次因前往唐海产生分歧后,两人关系再也无法恢复如初。 再加上李民富带领手下入驻运输队,还让庞庆丰直接休假回家之举,足以证明他为利益不惜一切代价。 自他加入运输队起,便意味着与韩庆阳彻底决裂,而这也等同于与贾建设决裂。 要知道,现在的李民富不再是初掌大权之时,那时他还需贾建设和韩庆阳的支持。 因此,前一次对峙,可视作两人斗争的开端。 贾建设不清楚李民富这一个月究竟有何动作,也不知他何时会反扑。 但他确信,李民富一伙人的结局已定,好日子所剩无几。 贾建设无意扩大争端,只待李民富出局之日,那时便是他的反击时刻。 “贾厂长,您回来啦!” “厂长,下次有好事别忘了带上我们!” “是呀厂长,咱们可是老交情了,以前还在食堂外聊过不少呢。” 贾建设一头雾水地回应众人,他完全摸不清状况,只能含糊其辞应付过去。 他决定先找马敏了解情况,免得一会儿遇到李民富时措手不及。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贾建设进入后勤部办公室,向众人打了声招呼。 “主任,您怎么来了?” 徐威作为后勤主任见到贾建设时,依旧像从前在食堂一样称呼他。 “哈哈,徐威,这些年过得还好吗?” “这次回轧钢厂,一直没顾得上来看看后勤这边。” “毕竟这里曾是我的工作地,今天有空就来看看你们。”贾建设笑着拍拍徐威的肩。 他没看错这小子,脑子灵活,还知道叫自己主任而非副厂长。 不错,这些年主任没白做! “主任,这些年过得挺好。” “对了主任,本想等您闲时请喝一杯。” “既然您来了,今晚叫上柱子哥和韩副主任聚聚如何?” 徐威本就有意,一直跟随韩庆阳的他,见贾建设回归自然想重新归队。 相较韩庆阳,他认为追随贾建设前景更广。 并非唯利是图,只是两人本属同一派系,且贾建设才是提拔他的老领导。 “行,那就今晚聚聚。” 贾建设觉得此举也不错,借此提醒大家警惕李民富的潜在威胁。 约好晚上聚会后,贾建设没再深谈便离开,仅瞥了一眼马敏随后出门。 稍后马敏果然跟了出来。 “嫂子,究竟怎么回事!” “今日来厂里……” 随着马敏叙述,贾建设逐渐理清事情原委。 李怀德因“最后的疯狂”决定与贾建设等人撕破脸,欲实施报复。 但昨日上级突然传来消息,让他的计划戛然而止。 贾建设意外成为唐海援助行动中的典范人物。 这并不难理解。 由于贾建设协助唐海抓获了三个笨拙的小偷,为钢厂挽回了十万元损失,这一成绩在众多援助单位中堪称首例,因此他自然成为了典型代表。 然而,事情有些复杂。 当时,贾建设带领的队伍是以两家单位的名义派遣的。 起初上级打算派医院的人,却发现名单里没有贾建设。 直到后来找到轧钢厂,才得知贾建设竟然是副厂长。 此外,轧钢厂还派出了民兵连长韩庆阳、食堂主管何雨柱以及运输队长庞庆丰。 这一发现意义重大。 此次前往唐海的七人中,竟有四位是厂领导,其中包括两位副厂长——贾建设和韩庆阳。 这样的人员构成在所有援助单位中独一无二,上级对此高度重视。 外界局势本就不稳定,上级急需寻找突破口转移公众视线。 而贾建设一行人的出现恰逢其时。 于是,不仅贾建设等人受到表彰,他们的事迹也被各大媒体广泛宣传。 虽然计划昨天才敲定,但报纸已登出头版头条,电视新闻则会在晚间播出。 听到这个消息后,李民富先是一惊。 然而,这位 ** 湖岂是轻易认输之人?他立刻辩称,贾建设等三人是由他派遣的,甚至将协和医疗队的加入归功于自己的努力。 在他的解释下,贾建设的荣誉似乎变成了整个轧钢厂的功劳。 为了争取更多利益,李民富甚至愿意做出妥协,比如将一两个重要部门的职位及轧钢厂最后五个工人名额交给贾建设。 别小看了这五个名额,在那个年代,它意味着巨大的权力和资源。 此时大批青年返城,城市工作本就稀缺,根本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就连清扫街道这样的活儿,大家都争着抢着干,更别提像轧钢厂这样规模大的企业岗位了。 要获得轧钢厂的工人岗位,要么自身非常出色,要么有家庭背景,普通人基本无缘。 而且轧钢厂的工人人数通常固定不变,一旦有空缺,往往由离职人员的子女或亲属接替,外人根本无从插手。 这次轧钢厂之所以开放岗位,是因为大量返城青年使各街道压力剧增,最终上报至上级单位。 经过多方协调,各单位开始增加招聘名额,虽不多,但确实缓解了部分压力。 轧钢厂也因此获得特别批准,扩招100名工人。 说实话,这100个名额到轧钢厂时,仅剩35个。 李民富与几位副主任各有关系网,分配后,轧钢厂仅分得20个岗位。 剩下的五个是他预留的,用作笼络人心之用。 他深知自己在厂内威信不高,后台反馈的消息也不乐观,意识到自己的职位可能保不住,于是想趁机捞取更多利益。 此次为争取荣誉,他决定拿出几个岗位,主要是为了堵住贾建设、韩庆阳、何雨柱等人的质疑声。 庞庆阳则借此机会官复原职,而李民富自身也因处理此事获利颇丰。 加之贾建设树立了榜样,双方皆有所得。 因此,当天上午李民富便将此事广为宣传。 贾建设这才明白,为何大家今天如此热情。 "建设,柱子今天因为照顾石头没来单位,他说一切听你的安排。” 前天马敏就得知了这件事,当时贾建设正和何雨柱喝酒,她本想晚点再提。 谁料石头又病了,她这才没顾得上说。喜欢四合院:贾家远亲,我的截胡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四合院:贾家远亲,我的截胡人生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