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新党得势(1 / 1)

太和殿内,金光交映,肃静如压顶山岳。 当户部郎中秦庸的奏策声落下之际,整个朝堂再次陷入一阵短暂的凝滞。 新党的连番出击,如同寒潮扑面,节奏紧密、攻势不止,连老谋深算的清流阵营都被逼至悬崖边上。 许久未动的许居正终于缓缓走出列位。 他一身中相朝服,银须飘拂,望向萧宁的目光沉稳却带着一丝藏不住的焦虑。 “陛下——” 他拱手一拜,语气比以往更为沉重:“臣以为,林尚书之‘六策’,虽言皆合理,策亦紧迫,然其背后权利结构之变,实难不惹人疑。” “‘封总令制’若行,恐地方政令为人所控。” “‘吏审堂’之设,表面为察治,实则为权中之权,恐扰三省之纪。” “再若‘巡政使’之议、‘军讯内使’之策,皆非朝廷本制,而为党派私谋。” “臣等身为辅国之臣,实不忍见此等改革之名行私利之实!” 话音一落,殿中再起波澜。 而许居正并未止步。 他声音洪亮,再次上前半步:“若陛下今日采纳此策,虽一时得民心之声,然三月后,民赋转重,政不下达,诸郡失序,诸吏无章,届时,不仅百姓痛苦,更有国运动荡之忧!” 霍纲也终于再忍不住,踏前一步,随之附和: “臣等皆是陛下登基前便侍奉左右之臣,今日所言,无他私心,唯惧朝纲毁于一旦!” “这‘新策’实为圈权之术,一旦放任,不出两年,吏部、户部合控天下之人、财、政,臣子虽有异议,亦将难以上达天听!” 他面如铁石,声音如钟:“陛下三年平乱立威,若在朝堂上被人暗施手脚,那……实为不智之举!” 郭仪亦向前一步,低声沉道:“林志远等策中用意深沉,手笔之妙,在于听来无懈可击,然其中暗藏的‘绕制’与‘绕命’,臣三夜未眠,方识其五处机关。” “若非有心人预设此局,怎会藏得如此之深?” 三人齐出,清流阵营其他朝臣也隐隐欲动,有人已按不住心头义愤,低声附和。 “不错,林志远此策绝非纯善。” “封总令制、巡政使……岂不都是跳出朝制之外的独门架构?” 然而,就在这群清流纷纷出列,众志成城之时—— 金龙之上,那本一直沉默不语、似在听策思量的帝王,忽地抬起了头。 眸光如电,望向朝堂之上。 “——够了。” 仅仅两个字,如雷贯耳! 许居正、霍纲、郭仪等人齐齐一震,不约而同地止住言语。 只见萧宁缓缓起身,朝服猎猎,目光冷峻如霜,俯视众臣,一字一顿: “你们……是不是太过分了?” 此言一出,清流阵营众臣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萧宁却已迈步而下,步步震阶,声音陡然拔高: “朝会之上,听策议政,本是国家大事。朕未曾下旨,你们便急不可耐地当堂质疑,连户部尚书之策未曾评断,你们便急着给人定罪。” “这改风日,到底是听策还是看你们几人争口舌之勇?” “许卿、霍卿、郭卿,你等在朝多年,自视清正,口口声声言为社稷,实则——” 他眼神一寒,厉声道: “你等一贯倨傲自持,视新党为小人,视年轻官员为无能,连朕……你们也从未真正信任过!” “自朕即位以来,你等三人掌中枢,布朝政、控六部、握大柄……可朕问你一句,你等——可曾真正服过朕?!” “在朕未起于军中之前,你等如何议论?” “——‘纨绔子弟,空有王位’,‘只会舞剑,不通朝纲’,‘大尧之殃’!” “你们从未信我,甚至……从未把我当成真正的天子!!!” 这番话,一句胜过一剑! 许居正脸色大变,急忙俯首拜倒:“陛下息怒,臣等绝无不敬之意!” “绝无不敬?”萧宁冷笑。 “你等一次次劝我退兵,一次次劝我避战,一次次劝我‘三思而后行’——你们所谓的三思,不过是借口!” “不过是……不信我!” “改风日,百策齐出,诸卿可言,我亦可择。” “朕若择林志远之策,不是因为他是新党,是因为他之策,确有章法,条理清晰,有利可见。” “而你们三人呢?除了指责与否定,又提出何策?” “有良方者,当堂献之;无良策者,只知唇枪舌剑,尔等……配做三公?” 许居正、霍纲、郭仪三人齐齐跪地,一时竟无法辩解! 整个太和殿上,群臣俱惊。 新党众人面面相觑,随后不动声色地低下头,眼神中却已闪现胜利的光芒。 林志远唇角微扬,低声轻叹: “果然……他是信了。” 此刻,没有人注意到,殿后最角落里,太常寺少卿、年纪轻轻的沈仪,脸色变了又变,拳头早已紧握在袖中。 ——今日之变,恐将掀起滔天巨浪。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龙椅之上,那双冷漠的帝眼,却渐渐收敛起一切锋芒,只留下无可置疑的帝王冷意。 “尔等——” “闭嘴罢。” 朝堂之上,再无人敢言。 堂前之日,仍明朗无云。 可天下众心,却仿佛坠入了一个阴影未曾散去的深谷…… ——大尧,或许要变天了。 边孟广见此,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身为兵部尚书,脾气本就爽直的他,再次站了出来! 只可惜,才说一句,就再次被打断! 太和殿内,朝气肃杀。 随着边孟广被陛下当庭斥责,整座朝堂瞬间陷入了一种令人窒息的寂静之中。 那一刻,文武百官无不屏息凝神,心中皆泛起了异样的涟漪。 边孟广身为兵部尚书,一向是朝堂之上敢言敢谏之人,性情耿直,铁面无私。 今日能在改风日这等场合站出驳斥林志远的“改革”之策,既是职责所系,也是出于忠心。 然而,令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是—— 陛下不仅未作沉吟,竟是毫不掩饰地当众发怒! 那一瞬,太和殿的温度仿佛骤然降低三分,朝臣们脑中回响的,唯有那句陛下冷斥的怒语: “边爱卿,此处是金銮殿,不是你兵部衙门!你这等武将,只会以力驭人,又懂什么国计民生?朝纲律法?” “你可知你方才那番话,会寒了多少为国献策之臣的心?” 这番话斩钉截铁,毫不留情。 边孟广面色涨红,拱手半跪,沉声回道:“臣无意犯上,更无不敬。臣所忧者,乃民心之所向,朝纲之正直!” 可这句辩解,却并未能换来萧宁一句安抚。 他只是冷冷看了边孟广一眼,然后挥袖:“退下。” 四字落地,殿内死寂。 边孟广咬牙而退,回列之际,竟连步伐都略显踉跄。 这一幕,落入朝堂两侧清流官员的眼中,却如一盆凉水兜头泼下,瞬间寒透了心底。 许居正、霍纲、郭仪等人彼此对视,只觉得眼中一片沉沉的灰色。 他们原本对萧宁抱有一丝希望—— 那是一个在刀山火海中走来的帝王,一个以身犯险、带兵平乱、一剑定江山的君主。 但今日……这位看似睿智强横的天子,却在短短数语之中,将所有的光芒尽数熄灭。 霍纲嘴唇紧抿,面色铁青。他低声对许居正道:“许公,看来……我等真是错看了。” 许居正面色不变,只是缓缓闭目,一言不发。 郭仪则重重吐出一口浊气,眼神透着罕见的疲惫与痛心:“一个只能听赞不能受谏的帝王……纵有万钧兵力,也难渡万民寒心。” “这下好了,”他低声,“朝纲……怕是完了。” 一旁的几位清流文官亦低头沉思,脸色或惊惧,或悲凉。 而这边的气氛一片凝重,那边的新党阵营,却宛若初升之阳,光芒四射。 林志远被陛下点头认可之后,眉宇间早已掩不住志得意满之色。 他回到班列时,一位位“同道中人”上前恭喜,低声称赞不绝。 “林大人所言精妙,果然能得圣心啊。” “这才是真正的‘辅君定策’,咱们新党今日,算是抬头了!” “王尚书果然有先见之明,早早将林大人荐入户部,今日之功,当为首功!” 这番话自然传入了站在最前列的吏部尚书——王擎重耳中。 王擎重一袭深紫朝袍,面色含笑,眼神却始终沉静。 他缓缓拢了拢衣袖,看向殿中高座之上的年轻天子,心中浮现出一句评语: “不错,的确是个懂得识人、也懂得护短的君主。” 萧宁那毫不留情的一句斥责,几乎是将清流打得措手不及。 而这,正是王擎重想要的局面。 朝堂之上,不需要太多清言直语。 需要的,是能顺着帝王之意,做出“成效”的人。 王擎重站在新党的最中心。 他一直低调,但在孟党覆灭之后,他才是真正掌握了吏部大权、调动朝中中层官员网络的幕后枢纽。 而今,他与林志远为首的“实绩派”新党,势头正盛。 他们提出的种种“改革措施”,表面上看无一不为民着想,如—— 减免徭役以“用工折俸”,实则引入大量“转役金”,中饱其私; 主张将边防粮税集中于户部统一调配,实则架空兵部统辖; 又如通过“考绩法”,将地方官员政绩直接上报于吏部评议,剥夺监察御史的实权…… 这些条例,每一条细细分析,都暗藏玄机。 可偏偏条条都言之成理,设若普通人听来,甚至会觉得拍手叫好。 ——这便是新党的手段。 许居正紧紧盯着林志远的背影,眼中划过一抹锐光,却终究没再开口。 他知道—— 今日已是定局。 他们清流之人,虽满腔热血,但对这位新帝,已然失去了信任的立场。 他看不到清醒的帝王,只看到一个看似威严、实则护短的小君。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这,是最可怕的。 此时此刻,他仿佛看见了一幅图景: 朝政将被一群伪善之人所把持;律法将沦为谋利的工具;民生将成虚设;朝纲渐崩…… “唉……”他低低一叹,终究摇了摇头。 霍纲低声道:“那边已夺了天子之心,我们……已成孤臣。” 郭仪冷冷一笑:“孤就孤吧。” “朝廷若真要亡,也总得有人,站在灰烬之中喊一声‘别做孽’。” 而另一边,新党阵营中,笑意却愈发浓烈。 王擎重负手而立,望着高座上的年轻天子,眼中浮现出一抹极轻的弧度。 “陛下啊……你可得记得,是谁今日替你稳了这朝堂。” “来日你若有成,万望不忘今日立政之人。” ——朝堂风雨初起,正邪未明。 改风,改的是天下风气。 可若风源本污,便算千策万法,也不过是披了糖衣的腐烂而已。 朝堂之下,风雷隐动。无人知晓,这场“改风”,究竟会将大尧引向光明,还是……坠入深渊。 太和殿内,朝阳自殿檐东角射入,金红色的天光洒落在丹墀之上,也映在那一张张错杂复杂的面孔上。 刚刚结束对边孟广的训斥,朝堂上的气氛已经微微起了变化。 许居正、霍纲、郭仪三人脸色愈发沉重,心头已有隐忧。 然而,这才只是开端。 殿内气氛尚未完全平复,那吏部尚书王擎重却忽然偏首,对着林志远微不可察地递了个眼色。 林志远嘴角浮起一抹笑意,轻轻颔首,旋即稍稍偏身,背对朝堂,像是随意一瞥,眼神一扫,几名早已与他唱和多年的新党成员立刻心领神会,双双出列。 “启奏陛下!”一名工部侍郎躬身而出,声音响亮,神情颇为激动。 “下官以为,户部尚书林大人的政令之中,关于田赋整顿一节,实为当下之急。旧制不改,农民负重,乡官无所作为,弊端横行!应立即施行,推行到各州郡县,以收新政之效!” “不错!”紧接着,一名礼部郎中也出列。 “林尚书所列之‘府仓直达乡制’,可削弱中层盘剥,推恩于民,此策甚妙,应当立即颁行!” “陛下,林尚书对于减丁口、裁冗官之策,更是切中要害。以往诸部积冗,空耗粮饷,此策若行,不啻斧正之功!” 一时间,声声附和,络绎不绝。 新党众人如同早已排演过千百遍般,有节奏地、一人接一人地列出他们“改革”的诸般举措。 每一条都冠以“便民”、“节政”、“轻赋”、“肃吏”之名,听起来合情合理、顺应时局,连不少站在中列的官员都不禁暗自点头。 更令人动容的,是这些策略一个比一个周全,覆盖户赋、仓储、人事、吏制、府郡权责,几乎可说面面俱到。 然而—— 许居正站在百官前列,双目微阖,面容沉静,仿佛是在聆听,但实则耳中却早已嗡鸣作响。 他听得出来,这些策略看似关心民生、治理吏治,实则暗藏太多私欲伏笔。 比如所谓“府仓直达”,表面是为了防止州府中官吏贪污中饱,实则是要绕过旧制。 把粮仓调度之权下放到“新党人”控制的乡府,直接由他们掌握赋粮流通,方便他们在操作中“做账”。 又比如“裁冗官”,其实是要以整顿为名,清除异己,将清流派系逐一剔除,换上自己人…… 这些,全是糖衣毒药。 但最让许居正心寒的——不是这些人提出的策略。 而是那高座之上,龙椅上的年轻君主,自始至终神色平静,眼睁睁看着这一切进行,没有一句质疑,没有一丝反问。 他只是静静地听着,时不时轻轻点头,甚至微微颔首,面上浮现出一抹……赞许之意。 那不是深思熟虑后的沉默,而更像是毫不设防的接纳。 这令他无法不想: “他……真的懂么?” 郭仪在一侧,冷峻如铁的面容早已绷得紧紧的,目光悄然瞥向霍纲。 霍纲心中同样涌起一股沉沉的失望与无力感。 一条、两条、三条…… 十数条“新政”接连递上,皆由新党成员提出,无一人反对,无一人质疑。太和殿内,一派歌功颂德之貌。 朝臣们面面相觑,原本尚存一丝观望之心的,也逐渐起了动摇。 “林尚书确实能干啊,这一套一套的,我听着都有几分信服……” “新党这些年少言少语,不争不显,如今看来却藏有深谋远略……” “若陛下真心采纳,今岁朝局,怕是要彻底变天了……” “唉,咱们这些老派之人,只怕已不合时宜……” 就在朝堂群心思变之时,前排的许居正终于闭上了眼。 他原本一直在观望陛下的反应,盼望着哪怕是一点反驳、哪怕是一次试探的追问—— 可是什么都没有。 那份沉默,那份赞许,那份“似是而非”的轻点头,如铁锤一般砸在他的心上。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完了。”他心中苦叹。 “看起来,陛下……是真的被新党这套华词伪策所蒙蔽了。” 身旁,霍纲眼神锐利,却同样不再开口。 郭仪轻叹了一声,低声呢喃一句:“不该来。” 站在他们身后的边孟广,面沉如水,眼中却有怒火隐隐翻腾。 在他的理解中,主战主武、直言直断才是立国之本。 可眼下这等充满虚伪算计的“献策大会”,在他看来无异于朝中大臣沦为奸佞走卒、朝廷规制变为利益分赃。 “陛下……竟然也信了?”他不敢置信。 而高座之上,萧宁依旧安坐龙椅之中,面容沉稳,视线深邃,如同凝望着漫漫山河。 他一句话也没说。 而正是这份沉默,仿佛一道冷风,从龙椅之上,吹进清流一系的心脏之中。 此刻的新党,却早已笑靥如春风。 王擎重眼角含笑,手中玉扇轻摇,目光扫视群臣,眼中满是笃定与把握。他知道,这一场赌局,他赢了。 今日之后,大尧朝局,再无清流之地! 边孟广依旧不甘心,又一次,他站了出来。 他的一番直言,掷地有声,回响在高殿之上。 然而,他话音刚落,便迎来天子面色一沉,话锋如刃。 “兵部尚书——”萧宁缓缓开口,声音中听不出情绪,却在一瞬压住全殿气息: “你方才所言,空泛无据,只凭一腔愤慨,就断人施政之策,岂不荒谬?!” “此乃改风日,你若有更良政大策,可当堂陈述,但若只是凭空抹黑,妄下断语,莫怪朕斥你无状!” 话音落地,殿中寂然无声。 边孟广一身铁骨,面色涨红:“陛下!” 他虽一向刚正不阿,然此时此刻,萧宁那如冰冷铁剑般的话语,让他心头第一次生出一丝寒意。 而这一幕,落入众多本还立场不明朝臣的眼中,却如晴天霹雳! 不少人心中震动。 “边尚书……又被驳斥了?” “他可是最早追随的老臣之一啊……” “若连他都不能获得信任,那我们这些摇摆不定之人……岂非更无容身之地?” “陛下……莫非真信了林志远那一套?” 一个个目光悄然变幻。 原本在清流和新党之间游移的几位五品六品之臣,此刻脸上纷纷泛起了笑容,却是转头微微一躬,向新党所在之列的几位成员拱了拱手,似是无意,又似故意。 站在尚书台列中的一位礼部侍郎,忽然踏前半步,声音平和道:“臣以为林尚书所提之策,诚为时势所需,条理清晰,善法成章。” “若得推行,既能整顿田赋,又可利国利民。” 又一位吏部主事出列:“臣亦附议。如今边地初定,若不趁机改革财政、清厘赋税,恐积重难返。” 接连几人附议,殿中风向似在悄然变化。 许居正一侧眉头深锁,目光扫过那几位出言者—— 这些人,他再熟悉不过。 平日里朝会之上,多有观望之态,不偏不倚,遇事沉默。 但今日,却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新党改革,分明是在表明态度。 郭仪面无表情,内心却已生出隐忧。 “这些墙头草……”他心中冷笑,“往日无所归属,如今风头一变,便赶着站队?” 霍纲也微微偏头,目光落在那几人身上,目光如刀。 可惜——此刻朝堂之上,他们已经开了口,便再也不会回头。喜欢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庆熙风云录 绝世混沌仙 开局负十体质,咱不想成为女仆鸭 修仙有镜 从烧尸开始长生 灵虚纪年 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我欲道法建霸业,却用儒术开天门 本命人 至尊神丹帝:重生修仙废材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