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万民请愿 一场秋雨过后,京城的空气格外清新。凤仪宫内,苏锦绣正与几位农院教习商讨来年的种子改良计划,外头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 #34;娘娘,出事了!#34;巧儿急匆匆跑进来,脸上带着几分惊慌,#34;宫外聚集了大批百姓,说是要上书陛下,请求在他们家乡也建立农院分院!#34; 苏锦绣放下手中的笔,与王元对视一眼,两人都有些惊讶。 #34;有多少人?#34; #34;奴婢听守城将士说,少说也有上千人,从各地赶来的都有。还有不少人举着木牌,上面写着#39;请建农院#39;、#39;愿学新农法#39;之类的话。#34; 苏锦绣站起身,走到窗前。虽然隔着高高的宫墙看不到外面的情形,但她能想象到那场面。农业改革带来的丰收效应已经深入人心,百姓们亲眼见证了新农法的威力,自然希望这股春风也能吹到自己家乡。 #34;王先生,看来我们的分院扩建计划要加快了。#34;苏锦绣转身对首席教习说道,#34;百姓既然有这份心,朝廷自当回应。#34; 话音刚落,外头又传来通传声:#34;陛下驾到!#34; 萧承煜大步走进凤仪宫,脸上带着几分无奈又夹杂着欣慰:#34;爱卿可知道,今日朕刚下早朝,就被宫外的百姓围堵了?#34; 苏锦绣行礼道:#34;臣妾刚刚听说。百姓们是为农院分院而来?#34; #34;正是。#34;萧承煜点头,#34;不仅如此,朕的案头上还堆着近百封各地州郡官员和乡绅的奏章,内容几乎一模一样——请求在当地建立农院分院。#34;他顿了顿,#34;这些奏章,有不少是太后那边递来的。#34; 苏锦绣闻言微微一怔。太后向来是保守派的核心,一直对农院持排斥态度,如今竟然会将请建农院的奏章转递,这着实出乎意料。 #34;太后娘娘为何会……#34; #34;民心所向,谁也无法忽视。#34;萧承煜意味深长地说,#34;尤其是今年的丰收,已经让最顽固的反对声音也不得不承认农院的成效。太后虽然立场保守,但她向来聪明。当大势已成,与其徒增抵触,不如顺水推舟。#34; 苏锦绣微微颔首。农业改革的初衷就是为了改善百姓生活,如今能得到民众的拥护支持,正是最大的成功。 #34;臣妾原本计划明年在十个重点州郡建立分院,看来这个数量要增加了。#34; 萧承煜沉吟片刻:#34;朕已经下令,让礼部和农部联合调查各地情况,评估建院条件。优先考虑那些农业基础好、百姓积极性高的地区。#34; #34;陛下英明。#34;苏锦绣赞同道,#34;分院建设不能贪多求快,必须保证质量。尤其是师资力量,需要从现有农院选派骨干前去支持。#34; 两人正说着,外头又传来通报:#34;太医院王太医求见。#34; 王润匆匆走进来,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兴奋:#34;娘娘,陛下,太医院今日也被百姓围了!有不少乡里郎中,专程赶来求学医术改革之法。还有各地药商,请求合作种植新药材。#34; 这个消息更令苏锦绣惊讶。农技改革得到拥护尚可理解,但医术改革一直是在相对小范围内推进,没想到也已经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 萧承煜听罢大笑:#34;看来爱卿的农医结合之道,确实打动了天下人心啊!#34; 王润恭敬道:#34;确实如此。尤其是那些贫苦乡村,以往难得有正规医师愿意前去,百姓们小病拖成大病的情况比比皆是。自从农院开始推广基础医术和药材种植,许多地方的情况已经大为改观。#34; 苏锦绣想起了最近各地送来的报告。确实,那些接受过农院简单医学培训的学生,回到家乡后能够处理一些常见病症,加上推广的药材种植技术,让许多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 #34;依王太医之见,太医院可有意愿与农院合作,共同推进医术改革?#34;苏锦绣问道。 王润毫不犹豫地点头:#34;老夫早有此意!太医院中也有不少开明之士,愿意打破常规,与农院合作。尤其是看到农院的医学成果后,他们更是钦佩不已。#34; 三人正交谈间,巧儿又匆匆进来:#34;娘娘,宫外的百姓越聚越多,已经有官员出面安抚,但百姓们说非要见到陛下和娘娘不可!#34; 萧承煜沉思片刻,做出了决定:#34;备銮驾,朕要亲自出宫,与百姓见面。#34;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锦绣略感诧异:#34;陛下,这恐怕有失体统……#34; #34;体统不过是规矩,而规矩是为治国而立。#34;萧承煜坚定地说,#34;如今百姓为国家兴农而来,朕若拒之宫门外,反倒是失了为君之道。#34; 不多时,皇帝的銮驾在侍卫的护卫下,缓缓驶出宫门。苏锦绣作为皇贵妃,也随车而行。 宫门外,黑压压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头。见到皇帝和苏锦绣现身,百姓们齐声高呼:#34;吾皇万岁!娘娘千岁!#34;声音洪亮,震动四野。 萧承煜威严地抬手示意,人群顿时安静下来。 #34;诸位百姓,朕知道你们是为农院而来。朕今日就在此宣布:来年朝廷将拨专款,在全国范围内扩建二十座农院分院!#34; 皇帝的话音刚落,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34;万岁!万岁!#34; 苏锦绣站在一旁,心中无比感动。她所推动的改革,终于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农挤到前面,高声问道:#34;敢问皇上,我们这些老农能不能也去农院学习啊?#34; 这个问题引起了众人的关注,现场一下子安静下来。传统的学院大多只收年轻学子,对年长者往往拒之门外。 萧承煜看向苏锦绣,后者会意,上前一步:#34;农为国本,不分老幼,皆可学习。农院将设立专门的短期培训班,欢迎各位农户前来学习新技术。#34; 这番话引发了新一轮欢呼。对于那些耕作了大半辈子的老农而言,能有机会学习先进技术,改变自己的命运,无疑是莫大的希望。 人群中,一位身着儒衫的中年人高声道:#34;臣乃扬州教谕钱文,愿捐出家中良田十亩,作为当地农院试验田使用!#34; 他的发言仿佛打开了闸门,接下来一个接一个的乡绅、商人纷纷表态,愿意捐资捐地支持农院建设。这种自发的民间力量,远超苏锦绣的预期。 萧承煜见状,满意地点点头:#34;诸位爱国之心,朕深感欣慰。农业乃立国之本,发展农业,利国利民。朝廷将全力支持农院建设,也欢迎各位共襄盛举!#34; 就在皇帝与民众互动之际,一队人马从远处疾驰而来,为首的正是礼部尚书李正道。他是保守派的中坚力量,一向反对农院的扩张。 苏锦绣见状,心中一紧。难道保守派要在这种场合公开对抗? 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李正道来到皇帝面前,恭敬地跪下行礼:#34;陛下,老臣有负圣恩,以往多有误解,阻挠农院发展。今日亲眼目睹民心所向,才知农院确实利国利民。老臣愿意全力支持农院建设,并请求陛下恩准,让家中子侄前往农院学习。#34; 这番表态,无异于保守派的公开让步。苏锦绣暗自惊讶,心想这位老顽固终于认清了形势。 萧承煜意味深长地看了李正道一眼:#34;爱卿能以国事为重,实乃社稷之福。准了。#34; 回宫途中,苏锦绣思索着今日之事。民间的支持远比她想象的更加热烈,甚至连保守派的中坚力量也开始松动。农业改革的大势,似乎已经不可阻挡。 #34;陛下,李大人今日为何会突然改变立场?#34;苏锦绣忍不住问道。 萧承煜微微一笑:#34;太后昨日召见了他。#34; #34;太后?#34;苏锦绣惊讶地睁大眼睛,#34;难道太后也……#34; #34;太后虽然守旧,但她最看重的是皇室威望和国家安定。#34;萧承煜解释道,#34;今年的丰收和防蝗成功,已经让农院在民间积累了巨大声望。太后知道,若继续对抗,只会让皇室失去民心。#34; 苏锦绣若有所思。太后的让步,意味着最大的政治阻力已经消除。这无疑是农业改革的重大突破。 第二天,朝廷正式颁布了《农院扩建诏书》,详细列出了农院分院的建设计划和条件。各地官员接到诏书后,纷纷上奏请求优先在本地建院。 与此同时,现有农院的招生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原本计划招收三百名新生,结果前来报名的青年多达数千人,其中不乏世家子弟。 #34;娘娘,这次报名太踊跃了!#34;王元兴奋地向苏锦绣汇报,#34;前三年招生,我们几乎是挨家挨户去说服,如今却要从这么多人中挑选,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啊!#34; 苏锦绣翻看着厚厚的报名册,心中欣慰:#34;这正说明农院的成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我们要借此机会,进一步完善招生和培养制度,确保选拔出真正有志于农业的人才。#34; 与农院招生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太后宫中的气氛却显得异常沉闷。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娘娘,您不必如此动怒。#34;丽妃小心翼翼地劝慰道,#34;那苏氏虽然得势,但毕竟是外人,迟早会露出破绽。#34; 太后冷哼一声:#34;朕当年是何等看不上她,如今竟不得不向她妥协!真是奇耻大辱!#34; 丽妃见太后动怒,忙道:#34;娘娘息怒。如今民心向背已定,我们暂时低头,不过是韬光养晦,伺机而动。待找到她的把柄,再一举将她拉下马不迟。#34; 太后缓缓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阴冷:#34;去告诉李正道,让他按计划行事。表面上支持农院,暗地里却要布下眼线,密切监视苏氏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她有任何过失,立刻禀报。#34; 丽妃领命而去,心中却暗自焦虑。太后虽然表面上让步,但私下里对苏锦绣的恨意丝毫未减。然而,如今苏锦绣声望如日中天,农院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民间支持,想要对付她,恐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困难。 与此同时,苏府中,周伯正在向苏锦绣汇报最新情报。 #34;娘娘,太后已经下令让李正道暗中监视农院,企图寻找把柄。#34;老管家低声道,#34;虽然表面上她已经让步,但私下里仍未放弃对付您的打算。#34; 苏锦绣早有预料:#34;太后这般人物,怎会轻易认输?不过没关系,只要农院行事光明磊落,她就找不到任何把柄。况且,民心所向,她就算想动手,也要掂量掂量后果。#34; 周伯忧心忡忡:#34;但娘娘要多加小心啊。太后毕竟位高权重,万一她铤而走险……#34; #34;无妨。#34;苏锦绣自信地笑了笑,#34;如今局势已经明朗,农院拥有广泛民意基础,太后若要公开反对,只会自取其辱。况且……#34;她意味深长地看了周伯一眼,#34;陛下已经明确表态支持,太后总不能与皇帝公开对抗吧?#34; 周伯微微一笑,点了点头。确实,如今皇帝对苏锦绣可谓倚重有加,两人关系日益亲密,太后若要动苏锦绣,等同于挑战皇权,这是任何人都不敢轻易尝试的。 #34;那接下来,娘娘有何打算?#34;周伯问道。 苏锦绣走到窗前,望着院中繁花似锦的景象,语气坚定:#34;趁着这股东风,加快推进农业改革。分院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推广,一样都不能耽误。民心所向,乃是最大的力量。我们握住了民心,就握住了未来。#34; 周伯看着主子坚毅的背影,心中满是敬佩。当年那个被陷害打入冷宫的弱女子,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能够撼动朝局的强大存在。而这一切的根基,正是她始终不渝的为民之心。喜欢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