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苏锦绣的轿辇在火把照耀下匆匆入宫。一路上,她不断思索着今日展示会的成果与即将面对的局面。虽然在民间已取得显着成效,但朝堂之上的博弈才是决定改革命运的关键。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萧承煜正伏案批阅奏折,听闻苏锦绣到来,抬头望去,目光中既有赞许,又含几分复杂。 #34;臣妾参见陛下。#34;苏锦绣行礼道。 #34;平身。#34;萧承煜放下手中的朱笔,#34;今日城南广场的事,朕已尽知。#34; 苏锦绣静静站立,等待皇帝继续。 萧承煜站起身,踱步至窗前,背对着她:#34;你可知,今日有多少奏折送到朕的案前,要求追究你擅自举办展示会的责任?#34; #34;臣妾知道,必定不少。#34;苏锦绣平静答道,#34;但臣妾相信,陛下英明睿智,定能明辨是非。#34; 萧承煜转身,目光如炬:#34;朕派人全程观察了今日之事。那些前来支持的农民、学子,还有国子监的学生,都是你安排的?#34; #34;不是。#34;苏锦绣毫不回避地直视皇帝,#34;陛下若派人调查便知,这些都是民心所向,非臣妾能够安排。农民们亲眼见证了新农法的成效,学子们亲身体会了改革的意义,这才是他们站出来的真正原因。#34; 萧承煜沉默片刻,随后大步走回案前,从一堆奏折中抽出几份:#34;礼部尚书称你举办展示会有违朝廷体统;丽妃的父亲上书言农医改革扰乱民心;太傅则上书指责农学院教授的内容有悖祖制。#34; 他一一读出这些弹劾内容,随后将奏折重重一摔:#34;可朕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却是百姓的叫好声、是农民手捧丰收的稻穗、是病患亲述医治的奇效!这些,又作何解释?#34; 苏锦绣心中一动,察觉到皇帝语气中的变化。 萧承煜突然提高声音:#34;传旨!即刻宣礼部尚书孙德明、太傅李敬元、户部侍郎关峻入宫觐见!#34; 殿外侍卫领命而去。苏锦绣站在原地,明白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约半个时辰后,三位大臣匆匆赶到,跪伏在殿下。 #34;臣等参见陛下!#34; 萧承煜冷冷扫视三人:#34;诸位深夜被召,可知因何?#34; 礼部尚书孙德明小心翼翼道:#34;想必与农医改革有关?臣今日已上书,言明此事有违祖制,望陛下三思。#34; #34;有违祖制?#34;萧承煜声音蓦然提高,#34;祖制何在?朕翻遍祖训,何曾见过禁止改良农事、禁止革新医术的训令?你口口声声祖制,究竟是为祖宗之法,还是为个人之私?#34; 孙德明额头渗出冷汗:#34;臣绝无私心,只是担忧变革太急,恐有不测。#34; #34;不测?#34;萧承煜冷笑一声,从案桌上取出一份奏章,#34;这是今日送来的西北三州粮食收成报告。采用农学院新法的州县,亩产比往年增加四成;而坚持旧法的地方,仍是勉强糊口。这便是你所谓的#39;不测#39;?#34; 他又取出另一份奏章:#34;这是太医院的报告。采用医学院新法治疗的热症患者,痊愈率高达八成;而用传统方法,不过五成。难道救治更多百姓,也是你眼中的#39;不测#39;?#34; 孙德明哑口无言,冷汗已浸透后背。 萧承煜的目光转向太傅李敬元:#34;太傅在奏折中称,农学院教授内容有违经典。朕倒想请教,究竟何处有违?#34; 李敬元战战兢兢道:#34;农学院教授的耕作方法,与《齐民要术》多有不同,恐有悖古训。#34; #34;《齐民要术》成书已近千年,#34;萧承煜声音渐冷,#34;难道这千年间,天地不变、物候不易、土地不改?若祖先拘泥于更早的古法,又怎会有这部农书问世?创新不是背叛传统,而是传统的延续与发展!#34; 李敬元被驳得无言以对,只得叩首认错。 萧承煜最后看向户部侍郎关峻:#34;关侍郎在奏折中称,农医改革耗费巨大,国库难以承担。然而,朕手中有各州的赋税报告,采用新农法的地区,不仅粮食产量提升,赋税收入也同步增长。这半年来,仅西北三州一地,赋税增收就超过三十万贯。这些事实,关侍郎作为户部侍郎,难道不知?#34; 关峻面色惨白,伏地不敢言语。 殿内一片寂静,只听得烛火噼啪作响。半晌,萧承煜沉声道:#34;朕一向宽厚待臣,期望与诸位同心同德,共治天下。然而,今日所见所闻,已让朕心寒至极!#34;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站起身,声音如雷:#34;传旨!孙德明、李敬元、关峻三人罔顾事实,蓄意阻挠利国利民之策,即日革职查办!待查明与东宫余党的牵连后,再行定罪!#34; 殿中三人如遭雷击,瘫倒在地。侍卫上前,将他们拖出殿外。 萧承煜坐回龙椅,脸色稍缓:#34;锦绣,你做得很好。朕已决定,全力支持农医改革。#34; 苏锦绣心中一阵欣喜,郑重施礼:#34;臣妾谢陛下圣明。农医改革关乎国计民生,此举必将利国泽民,福及子孙。#34; #34;不必多礼。#34;萧承煜示意她起身,#34;朕已命人草拟诏书,增加农学院、医学院经费,在各州府设立分院。同时,从国库拨出专款,用于良种培育和医药研发。#34; 苏锦绣惊喜之余,又担忧道:#34;只怕太后得知,会有异议。#34; #34;太后那边,#34;萧承煜目光微沉,#34;朕自会处理。朕已命人将今日展示会的情况详细记录,连同各地请愿书一并呈给太后过目。事实胜于雄辩,相信太后见了这些,也会支持改革。#34; 话虽如此,苏锦绣却听出言外之意——若太后再阻,皇帝已有决心绕过她推行改革。这是萧承煜首次如此明确地表态,几乎等同于公开与保守派决裂。 #34;陛下圣明。#34;苏锦绣恭敬道。 #34;此外,#34;萧承煜继续道,#34;朕已命人严查东宫余党散布谣言一事。已抓获数十名细作,正在严加审问。一旦查明主谋,绝不姑息!#34; 他话锋一转:#34;朕听闻,今日国子监的学生也前去支持?#34; #34;是的,#34;苏锦绣回答,#34;他们自发前往,并递交了联名上书。#34; 萧承煜点头,露出满意之色:#34;这很好。读书人向来重视名节,既然他们公开站队,便是认可了改革的正当性。朕已下令,对支持改革的官员进行嘉奖,以示朝廷态度。#34; 他略作沉思:#34;还有一事。农学院和医学院的学生表现突出,朕决定设立特别科考,凡农医两院成绩优异者,可直接参加殿试,免去乡试、会试程序。这样一来,既能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农医事业,也能为朝廷选拔真正有实干能力的官员。#34; 苏锦绣闻言大喜:#34;陛下此举,无异于为农医改革注入强心剂!有了这条出路,必定有更多寒门学子前来求学。#34; #34;正是此意。#34;萧承煜微微一笑,随后神色又归于严肃,#34;不过,太后那边恐怕会有激烈反应。锦绣,你需做好准备。#34; 苏锦绣郑重点头:#34;臣妾明白。无论遇到何种阻力,臣妾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34; #34;朕知你用心。#34;萧承煜语气柔和下来,#34;你为改革日夜操劳,朕都看在眼里。若非亲眼所见,朕也难以相信一介女子能有如此胆识和才干。#34; 他稍作停顿:#34;朕决定,册封你为皇贵妃,主持六宫事务。太后年事已高,也该颐养天年了。#34; 这突如其来的封赏,令苏锦绣一时愕然。主持六宫事务,意味着将从太后手中接过后宫大权。这远比单纯支持农医改革更具政治意义——这是皇帝在公开表明立场,向全朝廷宣告对她的信任与支持。 #34;臣妾...不敢当此重任。#34;苏锦绣慎重道。 #34;你当得起。#34;萧承煜语气坚定,#34;朕心意已决。明日早朝,朕将当众宣布。#34; 见无法推辞,苏锦绣深深一礼:#34;臣妾谢恩。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34; 萧承煜满意地点头,挥手示意她可以退下。苏锦绣转身离去,心中思绪万千。 走出御书房,夜风拂面,苏锦绣深吸一口气。今晚的变故太大,皇帝不仅全力支持农医改革,还将册封她为皇贵妃,主持六宫事务。这意味着她与太后的较量进入了新阶段,也意味着改革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巧儿在宫门外等候,见她出来,连忙迎上:#34;娘娘,如何?#34; 苏锦绣简要告知了皇帝的决定,巧儿又惊又喜:#34;娘娘,这可是天大的好事!陛下如此器重,改革必能顺利推进。#34; #34;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34;苏锦绣摇头,#34;太后不会轻易放权,丽妃也不会坐视我掌管六宫。明日册封一事若传出,后宫必将掀起轩然大波。#34; 正说话间,一位内侍匆匆赶来:#34;苏娘娘,刚刚得到消息,太后听闻陛下将革职三位大臣,已龙颜大怒,召集了几位老臣入宫密议。丽妃也在其中。#34; 苏锦绣神色一凛:#34;果然来得这么快。#34;她转向巧儿,#34;立刻联系王太医和农部尚书赵明远,明日可能有变,务必提前做好准备。#34; 巧儿领命而去。苏锦绣独立宫门前,仰望星空,心中已有决断。 改革已到关键时刻,退无可退。既然皇帝已公开表态支持,她就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机会,一鼓作气推进改革。至于太后和丽妃的反扑,她早有预料,也已布下棋子。 明日的册封大典,必将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而她,已做好了迎接风暴的准备。 回到凤仪宫,苏锦绣没有立即休息,而是唤来心腹侍女,仔细部署明日的安排。若太后和丽妃果真有所行动,她绝不会坐以待毙。 #34;苏娘娘,#34;一位侍女低声禀报,#34;刚收到消息,丽妃已秘密召集她的党羽,似乎在策划什么。#34; #34;继续密切监视,#34;苏锦绣沉声道,#34;任何风吹草动,立刻报告。#34;喜欢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