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盛世良医(1 / 1)

黄昏的余辉透过窗棂斜斜地洒在《农医典章》上,苏锦绣轻抚着这凝聚了她毕生心血的典籍,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这部典章将是她留给大衍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确保改革成果延续千秋万代的基石。 #34;小姐,陛下派人来传旨,明日将在太和殿举行大朝会,宣布农医总署正式升格为农医部,与六部平级。#34;周伯快步走进殿内,脸上挂着掩不住的喜色。 苏锦绣微微一怔,随即展颜一笑:#34;陛下深谋远虑。农医事业关乎国本,升格为部更有利于统筹全局。#34; #34;不仅如此,#34;周伯压低声音,神秘地说道,#34;听宫中内侍透露,陛下还要颁布《农医圣旨》,将农医改革定为国策,任何人不得废除或更改其根本制度。这等殊荣,古来罕见啊!#34; 苏锦绣闻言,心头一热。多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得到了最圆满的结果。农医改革已不再只是她一人的事业,而是整个大衍的国策。即便将来朝代更迭,这一制度也将延续下去,造福万世百姓。 #34;小姐,您快看!#34;巧儿兴冲冲地跑进来,手里捧着一叠厚厚的册子,#34;今早刚送来的各地农医成果汇报,比上月又有显着提升呢!#34; 苏锦绣接过册子,仔细翻阅起来。北方地区因推广抗旱小麦,粮食产量提升了四成;南方水稻改良后,亩产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西北地区通过改良种植技术和水利灌溉,将大片荒漠变成了良田;东南沿海则因医疗网络的完善,有效控制了疫疾传播,百姓健康状况显着改善。 #34;真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34;苏锦绣合上册子,眼中满是欣慰,#34;三年前,当我们刚开始推动改革时,许多人都不看好,认为这不过是一时之举。如今,成果已经如此显着,那些曾经的质疑也都烟消云散了。#34; #34;可不是嘛!#34;巧儿笑着说,#34;前几日我去集市,听闻百姓们都在谈论丰收的喜悦。那些曾经经常闹饥荒的地方,如今粮仓满满,百姓们都说这是几辈子都没见过的好光景呢!#34; 正说话间,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王太医匆匆而入,神色间既有惊喜又带几分焦急。 #34;娘娘,大事不好!#34;王太医拱手行礼,迫不及待地说道,#34;不,应该说是大事大好!北方爆发的那场怪病,我们终于找到治疗方法了!#34; 苏锦绣闻言立即起身:#34;详细说说。#34; 一个月前,北方几个省份突然出现一种奇怪的疾病,患者初期表现为高热不退,继而四肢麻木,最后全身溃烂而亡。传统医法束手无策,死亡率高达八成,引起了朝廷高度重视。 #34;根据您的建议,我们检查了当地的水源和食物,发现问题出在一种新型霉菌上。#34;王太医激动地说,#34;这种霉菌在潮湿环境中繁殖,污染粮食后产生毒素。我们按照您教导的方法提取了毒素,并成功研制出了解毒良方!#34; #34;太好了!#34;苏锦绣立刻对周伯吩咐道,#34;立即派人将解毒方送往北方各省,并附上详细的制作和服用说明。同时,告知当地官员如何防范霉菌滋生,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34; 周伯领命而去,王太医却没有立即离开,而是从袖中取出一封信递给苏锦绣:#34;这是昨日传来的加急密报,太医院在整理古籍时发现了一部失传已久的《本草纲要》残卷,其中记载了几种罕见药材的效用。我们按图索骥,成功找到了这些药材,并按照古方配制成药,治好了几例疑难杂症!#34; 苏锦绣接过信件,仔细阅读,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34;这真是天赐良机!这些古方若能与我们的现代医学知识结合,必将再创医术新高。#34; 她立即吩咐巧儿取来笔墨纸砚,当场写下了一道命令,交给王太医:#34;即刻成立古医研究院,专门负责整理研究古代医书,挖掘有价值的医学遗产。同时,将这些成果与我们的新医术相结合,取长补短,创造出更加完善的医疗体系。#34; 王太医接过命令,脸上满是感激与敬佩:#34;娘娘高瞻远瞩!正是这种兼收并蓄、取长补短的精神,才使我大衍医术日益精进。如今,连邻国使者都慕名前来求医问药,我大衍医术已称雄天下矣!#34; 送走王太医,苏锦绣正准备继续修订《农医典章》,赵明远又匆匆赶来。 #34;娘娘,好消息!#34;赵明远兴奋地说,#34;我们在西北试种的耐旱作物全部成功了!即使在那种几乎寸草不生的环境下,依然获得了不错的收成。如此一来,西北地区的粮食问题便可迎刃而解!#34;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锦绣听闻此消息,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34;这正是我们期盼已久的突破。传令下去,将这一技术向西北全面推广,并且加大对农户的培训力度,确保他们能够掌握这项技术。#34; #34;已经在做了。#34;赵明远笑着回答,#34;而且,农业学院的学子们已经自发组织起来,分赴各地指导农户种植。那股子干劲,真是令人感动啊!#34; #34;这才是改革最大的成功——人心的凝聚。#34;苏锦绣深有感触地说,#34;当百姓真正理解并支持改革,当大家都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这改革便已然成功了一半。#34; 赵明远拱手道:#34;娘娘慧眼如炬!正是您的远见卓识,才让我大衍农业跃居天下之首。如今,各国使者争相前来学习我们的农业技术,甚至不惜重金购买我们的种子和农具。#34; #34;切莫骄傲自满。#34;苏锦绣语重心长地说,#34;农业乃国之根本,我们固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需不断创新、精进。百年之后,我们今日引以为傲的技术或许早已过时。唯有保持谦逊与求知的态度,才能确保我大衍农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34; 赵明远肃然起敬:#34;娘娘教诲,臣铭记于心!#34; 送走赵明远,周伯又回来了,脸上带着一丝凝重:#34;小姐,刚接到密报,江南地区发现东宫余党活动迹象。他们似乎在联络各地不满分子,欲图一举推翻农医改革。#34; 苏锦绣闻言并不惊慌,反而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34;早就料到他们会有最后的挣扎。不过,现在为时已晚。农医改革已深入人心,百姓们亲眼见证了改革带来的巨大好处,谁还会支持那些想要恢复旧制的人呢?#34; 她略作思考,随即决断道:#34;派人暗中监视他们的动向,收集证据。一旦确认叛乱意图,即刻上报陛下,彻底清除这股余孽。#34; #34;小姐英明!#34;周伯赞叹道,#34;其实,这些余党已经没什么威胁了。如今朝中上下,农医改革的支持者占了大多数。即便那些曾经的反对派,看到改革成效后,也都转而支持了。这股余孽只不过是困兽犹斗罢了。#34; 苏锦绣点点头:#34;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派人多加防范,确保明日大朝会万无一失。#34; #34;已经安排妥当。#34;周伯自信地说,#34;陛下也已下令加强宫廷戒备,任何可疑人等一律不得入宫。#34; #34;那就好。#34;苏锦绣微微一笑,转而问道,#34;对了,苏清柔那边有什么动静吗?#34; 提起这个名字,周伯脸上闪过一丝不屑:#34;自从被打入冷宫后,她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整日以泪洗面,再无半点往日的谋算心思。听说她已皈依佛门,日日诵经念佛,以求赎罪。#34; #34;人之将死,其言也善。#34;苏锦绣意味深长地说,#34;不过,既然她已知悔改,那就随她去吧。过去的恩怨,也该随风而去了。#34; 这时,一名侍女急匆匆地跑进来:#34;娘娘,陛下驾到!#34; 苏锦绣连忙整理仪容,起身相迎。萧承煜大步走入殿内,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喜色。 #34;爱卿可知,今日朕收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34;萧承煜兴奋地说,#34;边关传来捷报,北方游牧民族主动请求与我大衍通商互市,并愿意以低价出售良马换取我们的粮食和医药!#34; 苏锦绣闻言,也不禁露出欣喜之色:#34;这真是意外之喜!北方游牧民族向来桀骜不驯,常年与我大衍交恶。如今主动求和,必是看中了我们的农产品和医药。#34; #34;正是如此!#34;萧承煜满脸自豪,#34;多年来,北方边境战事不断,耗费了我大衍无数人力物力。如今借农医之力,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真正的王道啊!#34; #34;陛下圣明!#34;苏锦绣由衷赞叹,#34;这正应了#39;农为国之本,医乃民之命#39;的道理。唯有国富民强,才能赢得四方敬服。#34; 萧承煜深以为然地点点头,随即话锋一转:#34;爱卿,明日大朝会后,朕打算在御花园举办一场农医成果展,邀请各国使节观摩。你看如何?#34; #34;陛下英明!#34;苏锦绣眼前一亮,#34;如此不仅可以展示我大衍农医成就,还能增进与各国的交流互鉴,可谓一举多得。#34; #34;那就这么定了。#34;萧承煜满意地说,#34;你负责安排展览内容,务必展现我大衍农医的最高成就。#34;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34;臣妾遵旨。#34;苏锦绣应下,心中已有了初步构想。 萧承煜看着苏锦绣忙碌的身影,眼中满是柔情:#34;爱卿这些年为农医改革呕心沥血,朕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明日朕会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封你为#39;农医圣女#39;,并将你的事迹编入史册,流传后世。#34; 苏锦绣闻言,心中一阵感动:#34;臣妾不敢当。这改革成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晶,臣妾不过是运气好,赶上了明君盛世罢了。#34; #34;爱卿过谦了。#34;萧承煜正色道,#34;没有你的远见卓识和坚韧不拔,农医改革绝无今日之成就。这个封号,你当之无愧!#34; 两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直到夜幕低垂,萧承煜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次日清晨,苏锦绣早早起身,在巧儿的侍奉下精心梳妆打扮。今日大朝会事关重大,她必须以最完美的姿态出现。 #34;小姐,一切都准备妥当了。#34;周伯前来汇报,#34;农医成果展的布置已经完成,各地送来的样品也已分类摆放好。陛下特意安排了禁军把守,确保万无一失。#34; #34;辛苦了。#34;苏锦绣感激地说,随即从案几上取出一封信递给周伯,#34;这是我写给各地农医学院的信,请您派人尽快送到。信中我特别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希望他们能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推陈出新。#34; 周伯接过信,郑重地应下。 朝会如期举行,萧承煜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正式宣布农医总署升格为农医部,与六部平级。同时,颁布《农医圣旨》,将农医改革定为国策,永不更改。众大臣纷纷叩首称贺,朝堂上一片欢腾。 #34;另有一事。#34;萧承煜环视群臣,声音洪亮,#34;皇后苏氏为我大衍农医事业殚精竭虑,成就斐然。朕今特封她为#39;农医圣女#39;,并命史官将其事迹编入史册,以彰其功,昭示后世!#34; #34;臣等恭贺娘娘!#34;群臣齐声高呼,声震殿宇。 正当此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一名禁军统领匆匆跑进大殿,跪地禀报:#34;陛下,抓到了一伙企图刺杀娘娘的刺客!他们伪装成侍卫混入宫中,意图在农医成果展上行刺!#34; 萧承煜闻言大怒:#34;拿下!带到朕面前来!#34; 不一会儿,几名被捆绑的刺客被押上殿来。经过严刑拷问,他们供认是受东宫余党指使,企图借刺杀皇后来破坏农医改革。 #34;大胆逆贼!#34;萧承煜震怒,当即下令:#34;彻查东宫余党,一网打尽!胆敢危害皇后,罪不容诛!#34; 就这样,东宫余党的最后一次挣扎以失败告终。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朝廷对东宫余党进行了全面清剿,彻底根除了这股潜在威胁。 农医成果展如期举行,各国使节纷纷惊叹于大衍的农医成就。许多国家主动请求与大衍建立贸易关系,希望引进大衍的农业技术和医疗知识。 这一天,成为了大衍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农医改革取得了全面胜利,大衍也因此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时期。 回到寝宫,苏锦绣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繁花似锦的御花园,心中满是感慨。从冷宫弃妇到一国之母,从被人唾弃到被万民敬仰,这一路走来,有多少艰辛与挫折,又有多少欣喜与成就。 #34;我终于做到了。#34;苏锦绣轻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34;农为国之本,医乃民之命。兴农强医,泽被万世。这便是我此生最大的心愿与成就。#34;喜欢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婚后索吻,高冷封总轻点宠 早死的白月光她回来了 求生:我的兵种叠加所有升级路线 喂,你的体验卡到账了! 陆总,太太要去父留子 抗战:溃军觉醒,亮剑敌寇征程 重生:权势巅峰 听懂兽语后,我在年代文里成团宠 当我撞了甲方老板的车 CV大大要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