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蒲的自理能力强得不可思议。 许是,邹姑妈送来之前教过他。能自己动手的,绝不哼哼。 夏有米随口说一句要点,下次回家就能见他独自生火煮饭。 而且阅读习惯极好,当初邹芳茵过世,大多数的书本都让邹姑姑给悄悄送来。 全部存放在地窖里,隔段时间给他换一批就是。 自从两人分工明确。 陶蒲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就逐渐放轻松起来。夏有米本尊没过来的一年里,他们都是互相冷漠着不交谈,只是重复着过日子。 偶尔还是悄悄看书,怕刺激她,从而想起自己父母的伤害,真的丢下他不管。 好在,从始至终,夏有米都没迁怒到小孩身上。 她的关注点从来不是那个一点都不喜欢的男人,和一个文艺上脑的可悲女人。 自己的养父和亲生父母,才是毕生追求的真相。 夏有米经过十天的摸索,基本上,是确定了养父死于谋杀。而那些人从他到溪边村,进入农校开始,就迫不及待地盯上了他。 并且很快,执行了灭口。 而记忆中,家里被翻过,也许不是陶家人或者盗贼。 现在,那些人又出现了。 开始盯上了夏有米。 农校事件是从老员工闲谈中套话,而她被重新盯上,则是陶蒲告知的。 他说,有人要找她,隔着门陶蒲回复夏有米上工了。 对方就离开了。 又一日,大概下工时,又有人找她。但夏有米跑远了点,没及时回来,对方又走了。 根本没有留言说来过,也不询问什么时候能见到她。 只想碰碰运气。 这就不寻常了。 要说奇怪,陶家也是,受了那种气,根本没有再找她算账的意思。 她的精力全放在水稻。 也是闲下来的这一刻,才串了起来。 可等夏有米两人将整个小家都翻新,各种防护措施和“武器”都安排到位后。 反而没等到那人登门。 又一个多月过去。 进入水稻收割期,整个大队全都忙碌起来,家家户户都下地干活。 夏有米依旧负责试验田的收割,在几次报数后,组长还发现了她的准确性。 一番讨论过后,让她当测产员。 原本的测产员是男性,总觉得有使不完的牛劲,想着该下地割稻谷才爽快。只不过他算数好,才被迫守在一旁记录粮食数据。 试验田的精确性可是尤为重要,这下,细心和算数问题完美解决。 夏有米总觉得这活计似曾相识。 但不用常弯腰,也算对自己好。 为了加速进程。 在这一批水稻收割后,先前选的十株特殊案例,就得立马挑出成熟早的种子进行“翻秋”播种。其余地则留在次年春播。 又是好一番忙。 等真正闲下来,已经到了冬天。 这里的秋很短,寒意来得很快,从地理位置上,好像专门迎接来自西伯利亚的冷气。 当然,他们这里偏西了一点点,并被群山环绕。 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井底”地形,且土地平坦肥沃,对于水稻种植非常有利。 他们在教员妻子吕珠的帮助下,提前备好了过冬的物件。 这里没有火炕,夏有米自己动手打磨了一个火柜子出来,将烧的炭放底下,脱了鞋坐进去,再盖一层薄薄的被子,就整个人活了过来。 配张木板盖子,还能当小床用。 陶蒲不干活的时候就喜欢猫在里面看书,还不太想出来。直到跟他科普熏久了容易变傻,才注意着使用频率。 平日大多还是靠一身正气取暖。 或者是跟她备年货,活动开了就不冻手。 小日子还算平静的。 她们大队不算困难,至少家家户户粮食跟上了。收成一好,这肉也分得足。 大队里冬捕的时候,家里没有青壮男子,又不认同她下场。 就只能逮着这点猪肉腌不同风味去熏制。 她还灌了一些腊肠。 某个冬夜,门被叩响,开门后见不着人,才发现地上用草绳捆着几条大鱼。 她也不客气,从系统那知道是谁送的后。 就心安理得地收下。 趁着腌料还有,把陶蒲拖起来,两人直接处理了一起熏制。 考虑到自己富余一点点的陈米,就悄悄酿了两坛子甜米酒,陈米中水分少,淀粉量高,酿酒产量要高一些,不会浪费。 也是这猫冬的日子实在太美好。 猛然间意识到,已经很久没有如此惬意地奖励奖励自己了。 她索性做起了粑粑。 从前是“蒸饼”,但口味和做法都不太一样。 换来的干蒿子叶和糯米粉揉制,她不喜欢包了馅的,陶蒲喜欢,两人就各搓各的剂子。 等蒸的煮的吃腻了。 夏有米开始小小地“奢侈”一把。 把剂子团压得扁扁,放适量油,小火煎至金黄再翻面。 陶蒲上次随她做火柜,给自己弄了个小木凳子,走到哪搬到哪。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常去的就是厨房。 他们紧盯着锅里唯一一个粑粑,生怕火候太大煎煳了。等香气四散开,夹出锅的时候,夏有米还不经意间瞥到未来大反派在擦着口水。 “凉一会儿再吃。” “嗯嗯!” “我们继续!” “继续!” 等攻克了这道难题,他们又开始研究烤糍粑。 好像这里家家户户都会这道菜,可夏有米本人却始终无法掌握这个度。 捶打的过程就很不对。 烤出来不是太熟太硬,就是太生太硬。 还几次被烫到。 把陶蒲逼急了,他自己抢过小火炉的控制权。又因烧火钳子太重,还捡来两根小竹片子翻动烤制。 终于, 在夏有米捶糍粑捶出肱二头肌后。 他们吃上了色泽诱人,外酥内糯,口感层次分明的烤糍粑,撒点糖上去会更美味。 还给教员两口子和助手都送了点。 一个不小心,夏有米和陶蒲双双吃到上火了。 他们又开始紧急降火,不断喝水,顿顿都是大萝卜和白菜,还用一点腌货跟村里人换了几个雪梨。 好一番闹腾。 其实冬天队里也有集体耕种或是各种修建等。 不到过年那几日是闲不下来,但她没参与种油菜那些活计。 一是,农校这边给了她额外工作,拿些数据进行人工测算,收入不缺。 二是,想减少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情况,组织妇女学习是能不去就不去,降低出现意外的概率。 可是,有些意外会自己找上门来, 避无可避。喜欢快穿之得闲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快穿之得闲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