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乡试(一)(1 / 1)

之后就是发考卷和草稿纸,发考卷的时候,还有衙役过来核对,根据报名时录入的籍贯外貌信息再次核实,以免有人换了座位替考。 如果查出来,不仅不能继续考,生员身份也要作废了,往后也不能再考试。 没多久,就来了两个号军。 两个人站在姜淮面前,细细打量他,又让他再报一次姓名籍贯。 姜淮报了后,两人听了核对后道,“是这个吧?” “是,都对得上。” “行,过了。” 之后他们将卷子发给了姜淮,又在卷子上盖了个戳印,示意核对通过。 他们又去了下一个号房。 姜淮则摊开试卷,开始做题。 依旧是考四书,加上他学的本经,然后是诗赋题。 第一题,四书题。 【缗蛮黄鸟】 姜淮一看,这题出自《大学》,不过只选了半句,全句是,“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缗蛮即绵蛮,说的是鸟鸣之声,隅就是角落,这里指鸟栖息。 这句话的意思是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是说,鸟儿都懂得选择适宜的栖息地,何况是人呢? 这句话后面的一句话是,“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难道人反而不如鸟吗?就是鸟儿也知道选择适宜栖息地,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应明白自己行为的边界与归宿,在广阔的天地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句话旨在引发对人性修养的反思,强调人应具备自知之明,清晰认识自己行为与欲望边界所在。 这也是儒家“中庸”思想的写照,我们日常的行为应当恰到好处,既不过度也无不足,达到一种理想平衡…… 答完这题,姜淮深吸一口气,答下一题。 第二题,也是四书题。 【王何必曰利】 看到这句话,姜淮脑海里就冒出,“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说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会给我国带来什么利益呢?” 孟子说:“大王,我们不只谈利益,应该谈仁义。 从历史背景来看,孟子生活在战国,一个群雄逐鹿的年代,各国君主为了国家利益,往往忽略仁义,孟子这番话,无疑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痛心疾首的控诉…… “何必曰利”这一反问,直接否定梁惠王的观点,表明利益并非国家治理的唯一标准,仁义才是根本…… 之后姜淮写了一个比喻,如果国家是车,君主比作车主,大夫、士庶人就是车上的人,他们在车上互相争夺,会导致车的倾覆。 所以孟子才要提出“仁”——国家之所以会危机四伏,就是因为忽视了仁义。 如果国家能以仁义为先,那么利益自然会得到满足。这也是其中的一点国家治理之道。 姜淮主张,不否定“利”,主张“义中有利”,即可达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利益…… 之后是诗赋题。 “赋得秋风生渭水”,让以“水”为韵,作一首诗。 这种诗姜淮练了很多遍。 提到题目中的“渭水”,姜淮就想起前世逛博物馆时,看到的周人农耕文明发源地,渭水流域,也是姜太公钓鱼之地,唐朝的渭水之盟也是此地。 之后他想了想,提笔写下。 渭岸商飙起,金飔动寒水。 叶飞秦塞空,波撼汉宫垒。 ..... 澹澹天光老,萧萧物华靡。 临流怀钓璜,风义千年矣。 ...... 既然以“水”为韵,自然要点题水,“秋风生渭水”就是。二联通过“叶飞”“波撼”等意象铺陈秋景, 尾联,用姜尚在渭水钓鱼,呼应“风义”主旨。 这首诗兼得山水诗的清远与咏怀诗的沉郁。 做完这几题,又做了一道经义,太阳就快落山了。 姜淮这才觉得肚里空空,中途忙的时候啃了些糕点碎,馒头,埃了一阵。 这会儿肚里咕噜咕噜响了。 姜淮已经闻到号房传来的各种食物香气。 他也把炉子和锅拿出来,开始煮米饭。 罐里放了水,米,又放上几块干肉条。 干肉条开始用水泡了一下,只用了部分水,不能多用,不然后面几天没用得了。 之后开始继续答后面的经义。 旁边的仁兄早就拿着硬包子,开始啃起来,噎的喉头直“喉喉”。 姜淮将答好的答卷放在座位的一角,用油布盖上,就继续答题了。 很快随着时间过去,锅里传来肉条和着米饭的香气。 姜淮的肚子越发响的厉害,熟了后,他就拿出一个粗瓷碗,用勺子舀了米饭吃起来。 肉条用粗盐腌制过,即便泡了水,还有股子咸,姜淮又多干了点米饭。 吃饱了以后,人就容易犯困,这会儿天已经黑了。 旁边的考生就早就将壁龛里的蜡烛点起来,姜淮能看到微微的火光照在青砖一角。 他也点了蜡烛,又看了看后面几题,打算先睡会儿,休息好了再继续答。 不过姜淮迷迷糊糊睡着后,也没睡透,脑海还在思考后面几题怎么答。 毕竟这会儿,谁的精神也无法完全放松。 不一会儿姜淮睡着了,迷迷糊糊耳边传来各种声音,放屁,磨牙,打呼。 不远处的号军也瘫在椅子上睡着了,呼噜震天响。 不过还有一个号军目光如鹰隼般四处打探,他们轮流守夜。 入夜更要警惕,以免有考生利用夜晚行出格之事。 之后半夜,姜淮是被隔壁的惊呼吵醒的。 原来有一个考生睡着了不知道,翻身的时候,从木板一下滚到了青砖上。 那考生爬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卷子。 毕竟这是重中之重。 之后天亮了。 姜淮听到翻卷子的声音,还有号军走动的说话声。 有的学子还不醒,号军好心的就会催促,“醒醒!醒醒!起来答题!” 之后那考生整理了衣衫和鞋袜,继续做卷子了。 这会儿,姜淮后面的经义又答几道,已经就是下午了。 再就是策论题了。 姜淮展开卷子一看。 就看到了题目,某府近年水患频发,百姓流离,该如何治理?喜欢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神格代码:从社畜到创世 临危受命,血战沙场 缚剑狂雪 诡棺神墟 家族振兴从野果祭祖开始 拜师九叔:杀穿末世证道成仙 说好镇压大凶,怎么是魅魔女帝? 疯玩之旅 杀妖除魔我就是人族的光 异世界跑腿:终点别是魔王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