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自家做着吃的时候还要要放得多,就是希望能让赵医生满意。 “辛苦了。”赵铭端过还热乎的兔子肉。 闻着这散发出来的香味,嘴里分泌了些唾液。 他赶紧把两菜盆兔子肉倒在自家的,用来盛汤用的大搪瓷盆里。 搪瓷盆装了三分之二。 赵铭看着这么多肉,咽了咽口水,把盆还给李爱花,“我帮你装粮食吧。” 同时还道:“粮食很多,一趟也背不完,你身体弱,可以少量多次的背回去。” “这样会不会太麻烦你了?”一来一回,赵医生得给她开多少次门? “不麻烦。”赵铭领着李爱花去院子。 粮食用牛车拉回来后他就放院子里了,搬运也方便,更不怕遭贼。 他家全用土墙围起来的,有一米五高,连个狗洞都没有,没有助力,外面的人想进来也不容易。 再说,他可是小河村唯一的一个正经医生,人哪有不生病的,因此也不会有不长眼会得罪他。 “那就谢谢您了。”李爱花看到院子里堆着的一堆粮食,心里满是欣慰。 这些都是她闺女挣来的。 闺女真厉害! 李爱花背着粮食,两手端着菜盆,就这么回去了。 因为做兔子肉油放得大,因此在赵医生把兔子肉倒过去后,菜盆里也还有一层余油。 她舍不得浪费,便没把两个盆重起来放在背篓里背回去。 回去后,把晚饭吃了李爱花背着小背篓又往赵铭那边跑。 胡孝义也背着背篓去附近的地里,找适合垒炕的泥土。 最闲的胡林在屋里拉韧带。 看到李爱花背回来的一袋又一袋的粮食,心里对现在的物价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隔天,等李爱花把野兔子皮毛收拾出来,晾晒干收好,胡林便带着李爱花去县城了。 问了胡孝义牛车一般几点走,胡林和李爱花一大早的,便急匆匆的赶到了村子门口。 经过几个月的调理,李爱花现在身体比最初好多了。 当初抱着她去卫生室十多分钟的路,都累得她气喘吁吁,脸白冒汗。 现在只是喘着粗气,人精神头看着还是不错。 “去县城?”拉牛车的杨老看到第一次来坐牛车的母女,诧异的问了句。 “那是自然。”胡林答完又问,“要给钱吗?” “不用,只有拉重物要给钱。”杨老看着小小个,头发胡乱支棱着的胡林回答。 胡林点点头,和李爱花去杨老旁边不远处的牛车,准备坐在牛车上等着杨老发车。 她还太矮,够不着,是李爱花抱她上去的。 牛车上几乎都是去县城里上学的孩子,大多数孩子脚边都放着缩小版的粪撮箕。 胡家的几个孩子也都在,牛车上只有三个大人在其中坐着。 车上的人都互相认识,此时正在互相说着话。 大多都在讨论知识,或手上持有的,不同的小人书连环画。 他们看到陌生的人上车,有些好奇的看着,有些看了一眼后便收回视线继续聊天。 她俩上车后,坐在牛车最边缘的位置,李爱花把小背篓放在她脚边。 也没想着加入车上的话题,她们也插入不进去。 “胡林!” 听到这熟悉又陌生的声音里,胡林抬头看去。 看见胡军眼里的笑意胡林收回视线,不想搭理他。 胡军见此也没好意思再上前攀谈。 胡忠和胡杏儿见了胡林的态度,本来怀着善意的他们,也只好摁下。 只有二房的胡富看着母女二人直皱眉。 她们去县城干什么? 等他放学回去后,得告诉家里才行。 等到最后一个读书的孩子来了后,杨老就坐在木板车前,浅浅的抽了一下牛的屁股,牛就拉着车往县城去了。 去县城的路很远,牛车足足行驶了一个多小时。 好在胡林和李爱花是第一次出远门,满怀好奇心,对沿途的风景都充满了新奇。 让这一路的颠簸都显得不算什么大事。 到了县城,杨老找地方停下。 她俩下车后,这才觉得腰以下的地方都不太对劲儿。 给颠的。 知道母女二人第一次坐牛车,杨老好心告诉她们三个小时后,他便会返回村子去,如果要拖重物就跟他说一声,他会多等些时间。 他还说一天就只会跑这一趟,如果错过了时间就只能走回去。 胡林听到,惊讶的问:“你不来接那些读书的回去?” 她还以为牛车的存在,除了方便村里人进城以外,主要还是为那些读书人服务。 “走着不也能回去?牛多金贵,能保证上学不迟到就不错了。” 杨老觉得胡林天真,其他要走的三个大人听了胡林的发言都失笑着走开。 “那为什么不用其他的动物拉车。”牛金贵,不用不就行了。 “牛能拉车,还能犁地。再养其他的来拉车,岂不是在给村里增添负担?”杨老好心的解释。 她知道这个年代物资匮乏,但没想到匮乏到这种地步,任何东西都要优先考虑多用性。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还是她想窄了。 胡林点点头表示理解,接着又问:“走回去要多久时间?” “脚程快,不停歇,两个小时就到了。” 胡林“……” 对此她是无语的,再往后,两个小时都能飞大半个地图了。 “我们会准时回来的。”胡林说完就跟李爱花离开了。 * 这里说是县城,在她看来也只是比小河村规模大几倍,集中在一起的村庄。 道路有些都还是泥土的,只有主干道一条路是铺的碎石子路。 房屋建筑大多都还是土坯的,偶尔能看到几栋砖瓦建筑,古建筑也有一两栋。 树木也是有的没的,总的看起来就很割裂。 许是她所在的地方实在偏远,处于一个省边缘地带,所以市级下的县城还那么原始。 但供销社、国营饭店这两样标志性的东西还是有的。 胡林一路怀着好奇心,真到了地方,看见是这模样,她心里难免失望。 但想到今后的打算,她还是耐着性子的考察着市场。 因为只有三个小时,胡林和李爱花一刻都不敢停歇,把县城各个角落都逛了个遍。 全部逛完,她估算了一下,约莫花费了一个半小时。 现在还没有黑市或以物易物这种地方,看来大家都还很老实,想必只有过几年之后才会出现这种风气。 李爱花一路看什么都很新奇,一路背着小背篓也不觉得累。 这还是她时隔这么多年后再次来到县城。 在嫁人后,丈夫带她来过几次。 带着她来县城买过几次衣服,后来供销社和国营饭店刚有时,丈夫也凑热闹带她来买过东西和吃过饭。 只是丈夫和娘家闹掰之后,这种事情就再没有了。 上次来的时候,还没砖瓦房,路也没有碎石子,在她看来,县城是大变样了。 逛完,她们最后才去了供销社买东西。 她们到供销社门口,看到供销社人满为患的模样,内心都有些惊讶。 胡林也没想到供销社生意居然那么好,在人均收入低廉,生活水平和质量都不好的现在也能这么火爆。 只是这售货员,看起来态度不咋地。 拉着个脸,也不做推销,只在高高的柜台后面守着收银。 在这没监控的时候,他们也是真不怕小偷小摸。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现在的人还没有胆子大到敢在国家直营的地盘上撒野的地步。 有人来结账,也不热情,甚至还有点不耐烦,一副只想把人赶紧打发走的模样。 这态度,要是在之后,老板都不会要这种员工,连个笑都没有。 可在现在却是实打实的金饭碗,人人挤破头也要争抢的岗位。 说出去让人羡慕不说,还体面,薪资待遇在现在也算是一等一的好。 胡林在供销社逛了一圈,发现这里的东西是挺齐全的,不怪生意这么火爆。 但却没有她想要的地图,她想知道自己现在究竟在何省何地,也为之后出远门做打算。 一没熟人带路,二没通讯设备,有地图,去哪里都不至于睁眼瞎。 没找到地图,胡林带着李爱花去拿了镜子、时钟和鸡蛋准备结账。 她俩现在的身体正是要补的时候,目前营养品是指望不上的,只能先买鸡蛋将就着。 鸡蛋三分钱一个,她们能买好多。 胡林让李爱花拿了二十个鸡蛋,镜子一毛五,时钟一毛二,还剩一毛三,胡林看着架子上的商品,寻思着该买些什么好。 杂货有,雪花膏、蛤蜊油、挂钟、台钟、螺丝…零食有,牛轧糖、水果罐头、长白糕、炒瓜子、古巴糖…蔬菜有,土豆、豆角、倭瓜、茄子…等等一系列的东西。 看了半天,胡林还是决定买点蔬菜。 就算李爱花手艺再好,一连吃几个月的野菜,她现在闻到野菜的味儿都有些反感。 “再买些蔬菜吧。”胡林说着要带着李爱花去放蔬菜的货架。 李爱花背着小背篓,牵着胡林的手挤在人群里。 旋即她视线在一排货架上看到了一根发簪,心里有些意动,连脚步都停了一瞬。 她想把头发盘起来。 她从出生到现在都没剪过头发,头发很长,到腿弯。 每日只能编辫子才能显得短一些,那也过臀了。喜欢古武大佬在六零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古武大佬在六零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