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来到林祖辉的老宅前,王凤仪不禁怔住了。 林祖辉家原来这么穷? 眼前是一座残破的土坯房,门前本应是院子的地方,如今已被开垦成菜畦,种满了时令蔬菜。 穿过菜地,几堵残破的土墙歪斜地立在那里。 屋顶早没了,估计屋子塌了之后,被人捡走烧火去了。 即便只剩断壁残垣,仍能看出这不过三间陋室,足见当年家境之贫寒。 村里虽多土坯房,但鲜有如此狭小者。在这地不值钱的乡间,寻常人家都会多建几间。 辉叔打破了沉默,没人会因为此看不起林祖辉。 起点越低,越能体现林祖辉今日成就之高。 “老屋需要定时修缮,你走了之后,没人打理。” “那年碰上台风,房子就吹倒了。” “估计是邻居看你一直没回来,院子一直荒废着,也怪可惜的,才种的菜。” 林祖辉心里也没多在意,塌了就塌了吧。 就算保存下来,他也不可能在这住两天,留着没什么意义。 “种菜也不错,算是有点人气。” “以前的事都已经过去了,我就是有点好奇,过来看看而已。” 王凤仪伸着头看了半天,才开口询问。 “林生,你以前真住这里?” “对,有什么奇怪的吗?” 她挑了挑眉,当然奇怪啦。乡野村夫能进工厂上工,都算改变人生了。 她也见过不少白手起家的人,但起点像林祖辉这么低的,她还真是第一次见。 眼前这番景象,在村里也得算下等。 还父母双亡,就是个孤儿。 “那你真厉害,我记得你才到刚到5年多?” “这是大多数人,几代人都走不完的路,你就花几年就走完了。” 林祖辉一点都不脸红,家业都是靠他闯出来的,有什么好脸红? 至于需要几代人? 逆天改命的人不都如此吗? 真要只是中人之姿,又不站在风口上的猪。 就算几代人,也没什么意义。 “现在这片土地百废待兴,谁都有机会一飞冲天。” “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就在眼前,一只沉睡的巨龙要觉醒了。” “我今天拥有的不算什么。” 没人去反驳他,凭他今时今日的地位,谁能跟他讨论未来? 辉叔岔开话题,林祖辉未来还有什么发展,他不清楚。 这里为什么叫沉睡的巨龙,他也不想讨论。 当初拒绝接手环保公司,他就没再想有什么大作为。 当好二房的房头,照顾好孩子和家族就行。 “阿辉,要找人重新修缮下吗?” “你毕竟出身在这,港岛也不远,有时间可以回来住几天。” 林祖辉点点头,衣锦还乡是有一套流程的。 修缮家宅自然要做,哪怕不住也得修。 修建一座气派的宅院,跟买辆豪车差不多,都是让人知道他的实力。 也能持续吸引家乡的人才,前赴后继的为他工作。 “这里太小,换一块大点地方吧?” 辉叔听他愿意修家宅,就很满意了。 房子修在这,根就在这。 至少不用担心,他不把家族子弟不当人看。 “当然不是在这,村东面河边有块地不错。有两亩多地,你想建多大都行。” 东面?那块地,估计不是二房谁家的地,就是村里的公产。 辉叔既然说出口,自然会帮他摆平。 他们没再多看这片残垣断壁,而是去了村东面的地里看看。 出了村口,除了各家开辟的菜园,就是只有水稻与番薯两种作物。 靠近河边的这块地,紧邻村口。林祖辉不拿下,估计人丁增加,也得批给别人建房。 这地方不错,视野开阔。又远山近水,确实是块好地方。 “这里不错,就选这了。” 辉叔也没多说,给林祖辉找块地简单,村里没人会说什么。 农场建的离博社不远,现在的规划要修一条联通县道的8米宽水泥路。 已经确定,会有条岔路,一直修到村里。 光是这条岔路,林祖辉就要多花几十万。 现在每公里水泥路,造价就得20万左右,他们这就是个小村子。 要不是林祖辉,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修通水泥路。 “是要建港岛那样的别墅吗?” “那你得找港岛的大师傅来监工,我们这的师傅,不一定能修的好。” “其他的小工,村里倒是不缺。” 林祖辉可没兴趣在村里修别墅,港岛天天住,回来还住别墅,那回来干嘛? “不修别墅,想住别墅,我直接待在港岛就是了。” “什么样的别墅,我都买得起。” 他想想,他虽然不缺钱。但也没多少人,没必要修大型院落。 那就修小型的古建筑,四点金就不错,这是四合院在潮汕地区的变种之一。 一共十几间房,还有雕梁画栋、和四水归堂,足够气派了。 “辉叔,现在还能找到能修四点金的巧手吗?”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辉叔当然知道什么是四点金,村里此时还有不少这种宅子。 林家的祠堂,也是四点金的变种之一。 “这种手艺,学会了就能吃一辈子。” “近些年虽然没人这么建房,但手艺肯定传下来了。” “我打听打听,应该能找到。” 林祖辉点点头,只要有大师傅在,无非是花点时间。 大不了多费点材料,建成应该不难。 “我出500万港币,没时间要求。就要按古法来修雕梁画栋,跟四水归堂。” “钱不够,我可以再加,不超过1000万就行。” 辉叔没被这个价钱吓到,实话实说,这钱其实不算多。 哪一代先祖,修家宅时,都是穷尽一切。 祖先留下的记载,写的很清楚。 祠堂在民国时期,曾重新修缮过一次。 当时族人各种募资,最终花了差不多2万两银元,才算将祠堂翻新完。 当时的1两银元,差不多就是现在的30块钱,光是修缮就花60万。 虽说要换不少梁柱,但好歹主体还在。 从地基开始建,具体要用多少,谁也不清楚。 但几百万铁定跑不了。 “不用着急,四点金跟现在的楼房不一样,不能着急。” “你还要雕梁画柱,估计得建个几年。” “等我找到工人,慢慢来就是了。” 林祖辉也不急,他又不在村里常住,一年能不能回来一次都是问题。 建好了,跟一直在建,对他来说作用差不多。 “不着急,总有建成的那一天。”喜欢港综之一个大佬的诞生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港综之一个大佬的诞生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