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坑好填,或是拿钱去填,或是拿人去填,总之都能在短时间内填上。 但是有些坑却难填的很。 尤其是从一个以农业为主,小手工业和商业为辅的农耕封建王朝,转向为一个开启工业化革命的半工业化王朝,这其中不仅要拿钱去填,同时还得拿人去填,拿整个大明的矿产资源去填,甚至要拿大明的安稳去填。 朱皇帝和李善长、刘伯温虽然不知道工业化这个词,更不知道工业化革命这个词,但是从“普通工人和匠人”这两个词语中就不难听出,以后会出现一个完全脱离耕种的工人阶层。 大明是否能够承受由此而产生的动荡? 或者说,这个即将新出现的群体,又将会给大明带来什么样儿的变化? 从养望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催出生了门阀世家。 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又催生出了新的士人阶层。 这次呢? 从废除科举到大力兴办学校,将选官手段从科举制改换成应试遴选制,同时又要利用学校培养出新的工人阶层,像这种涉及到多方面的变革,又会催生出什么? 除此以外,农耕、商贾、士绅等群体,又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朝廷和地方官府呢? 正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有的官老爷可能会选择支持,有的官老爷可能会选择反对,士绅和商贾群体亦然。 有支持的士绅和商贾群体,有反对的士绅和商贾群体,对应到各个地方支持或反对的官老爷,那些士绅和商绅又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 如果真要进行变革,那么原本的社学和县学、府学里面教授的内容是不是也要产生变动? 该怎么变动? 别的不说,就说原本为科举而设的那些科目,里面涉及到的知识方方面面,任何一个能够考到秀才功名的,基本上都可以说是全才。 天文地理,机关数术。 乃至于治国打仗、医巫相卜,这些秀才们都有很深厚的底子。 如果进行变革,是不是要考虑到给学生们分专业? 如果分了专业,那以后遴选官员的时候又该怎么选? 一大堆令人头疼却又注定没有答案的问题,让朱皇帝下意识的屈起手指,轻轻敲了敲身前的桌子。 朱皇帝隐隐有些后悔。 刚刚就不应该训斥那个狗东西。 倘若咱没有训斥他,他就会把这个问题藏着掖着,自己先走在前面探路,咱以后就能薅着羊毛过河。 可是现在好了,训斥这个狗东西的时候是舒坦了,但是他也把问题抛给咱来处理了,咱得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想到这儿,朱皇帝又不禁满脸期盼的瞧了李善长和刘伯温一眼。 你俩能不能行? 一个是堂堂的韩国公,另一个是堂堂的诚意侯,难道你们加一块儿都解决不了问题? 李善长紧皱着眉头,苦思半晌之后却只是无奈的叹息一声。 晚了。 从宁阳县铺开社学,从登州府建立大学,从收割机、显微镜、压水机的先后出现,再到蒸汽机概念的提出,一切就都晚了。 让一辆拉着重物且正在爬坡的马车调头,会发生什么情况? 这个问题,几乎不需要任何思考就能得出答案。 现在的大明,就好比是一辆已经装载着千斤重物且正在爬坡的马车。 不敢停下来,更不敢原地调头,只能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往上爬,期待着爬上去之后的路程是一片坦途。 上位啊上位,没事儿你惹杨癫疯那个混蛋干什么? 现在好了,老夫这可怜的头发啊…… 李善长瞧了瞧还在皱眉思索的朱皇帝和刘伯温,又瞧了瞧旁边正幸灾乐祸的杨少峰,最终也只能无奈的叹息一声,向着朱皇帝拱手拜道:“启奏上位,臣以为此事可行。” 朱皇帝顿时来了精神,望着李善长说道:“善长兄是有什么想法?” 李善长拱手说道:“上位,社学、大学,这些都是驸马爷提出来的,也是在宁阳县和登州府先试行的。” “即便是现在,宁阳县也依旧是咱们大明唯一的试点点,登州府虽无试点之名,却也有试点之实。” “依臣之见,这事儿既然是驸马爷提出来的,那不如先在宁阳县和登州府试行,以观后效?” 刘伯温赶忙拱手拜道:“臣,附议。” “毕竟收割机、压水机以及蒸汽机等器械出自于宁阳县,显微镜及一些药品出自登州府,应该没有人比驸马爷更了解这里面的学问。” “更没有人比宁阳县的工匠更知道需要什么样儿的人手。” “因此上,想要培养出更多的工匠和人手,还是应该落在宁阳县和登州府才是。” 略微顿了顿,又或许是多少还要点儿脸面,刘伯温最终还是特意补充了一句:“或许可以给驸马爷再挂一个礼部侍郎的职衔,让礼部派些人手去帮忙。” 朱皇帝的脸色顿时就黑了下来。 咱让你俩想办法,你俩就是这么甩锅的? 再说了,咱想听的是这个吗? 朱皇帝微微哼了一声,黑着脸道:“行了,这里没有外人,有什么话,咱们都敞开了说。” “明着说了吧,教材的事情好办,咱可以让礼部派人去帮忙。” “教书先生的事儿也好办,反正他宁阳县和登州府有人手,有学校。” “咱现在头疼的是因此而产生的变革。” “另外,你俩应该还记得,这个混账东西之前早就已经说过,各个布政使司之间要承担不同的职能,或是偏向于耕种,或是偏向于工坊。” “现在的问题是,直隶的职能是什么?又应该是何为主?是否适合?” 随着朱皇帝的话音落下,李善长直接满脸绝望的闭上了眼睛。 累了。 毁灭吧。 老夫好歹也是一大把年纪了,一只脚都已经踏入了棺材板。 现在可倒好,不是被他杨癫疯折腾,就是被上位拿来当成牛马一样使唤。 你们翁婿两个就不能可怜可怜老夫,让老夫告老还乡? 相比于李善长和的绝望,刘伯温却眼珠子一转,嘿的笑了一声后向着朱皇帝拱手拜道:“启奏上位,臣倒是有一些浅见。”喜欢奋斗在洪武元年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奋斗在洪武元年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