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舟和董仲舒所谈极多。 涉及利用太中大夫职位推动礼制、涉及针对淮南王、涉及影响新帝思维想法、涉及运术、又涉及了董仲舒极为特殊的真我境修行。 两人所谈复杂,便是董仲舒都陷入了心态调整。 而张学舟同样在整理了半日之后,在清晨选择了乘坐马车前往皇宫。 他一向喜欢快节奏,压根没什么拖沓的念头。 “什么,东方朔去皇宫了?” 圣人大一统学说源于董仲舒,但董仲舒听闻张学舟交流运术有感,他再度陷入思考与修正,清醒回神的时间反而较之张学舟更为长久。 等到日上三更,董仲舒在进食时才获知了张学舟前往皇宫的消息。 “他……他这要怎么说?” 董仲舒贯通经文口若悬河,他诸多都是靠嘴巴讲述。 但张学舟提出的要求让他左右为难,不得不修正了来之前准备的内容。 还不等董仲舒开口讲述整理的内容,张学舟自己已经跑去皇宫了。 很显然,董仲舒整理了一份,张学舟也整理了一份。 只是董仲舒不知晓张学舟会讲成什么样,又是否会对儒家产生足够有利的影响。 “只有天下尊儒,唯我儒家独尊,我才能实现儒文统一,从而获得大一统最简单的基础条件!” 董仲舒看向长安城皇宫的方向,他不免眼皮连眨,心中又有各种所想。 而在皇宫中,张学舟这一次老老实实在未央宫大殿中站成了一排,昏昏欲睡听着朝臣在唇枪舌剑探讨,又有坐在未央宫大殿宝座上的新帝面无表情听着众臣探讨。 “东方大人,难得你参与朝政,不知你是否还有什么礼制修正之处?” 群臣闹哄哄了两个时辰,丞相许昌直到近乎收尾时才礼貌性问了一下张学舟。 又不乏有大臣来回扫视众官员,注目着众人所穿的官服。 大伙儿最终觉得没毛病,再挑剔的太中大夫也找不出半点茬。 张学舟礼仪改制初期不乏有人叫骂,但大伙儿适应后觉得也就那么一回事,这就是穿朝廷配置的官服,事情没多难,穿错换一身入宫就行,办完公事不想穿再换回去。 事情不麻烦,止住了吐槽后,众人发觉这种礼制还不错。 至少大伙儿在朝廷上穿戴分明,座次也区分得清清楚楚,再也不会眼花认错人。 这个小改动在初期有一点点不适应的阵痛,但改完了非常不错。 此时没有人因此犯错,也没人受责罚,也就没有人对张学舟有意见了。 若再碰上一些礼仪改制的事情,大伙儿心中也有一定的接受力。 “我有一强国之法,还不知当讲不当讲?”张学舟寻思了数秒道。 “不说礼仪改制了?”丞相许昌奇道。 “我这个职位是不是只能讲礼仪改制的事,不能讲其他”张学舟问道:“若是不能讲,那我就没有可说的事了!” “朝廷官员各司其职,但也不禁口”许昌道:“若东方大人有强国之法,尽可在朝堂陈述!” “东方朔,你有什么强国之法,快说来听听!” 朝堂之上,新帝难得地坐在了高位上。 但朝政一如既往,这是属于许昌和庄青翟的主场,诸多朝臣以两人为首。 与其说朝臣尊许昌等人,倒不如说朝臣是尊安乐宫。 新帝对这种朝议不喜,但他所取代的时机还有欠缺,当下也只能忍受。 陡然看到自己的人在朝堂陈述,新帝才多了几分欣喜和兴趣,在朝堂高座上声援了一句。 “国家兴旺的根本是农耕和作战,农耕可以让人丰衣足食,作战则能守卫大汉江山”张学舟开口道:“但朝廷求取官职和爵位的方法不是农耕和作战,而是靠巧言巧语和关系,这让民众不得不学奸诈巧舌,又或钟情于人脉关系,这种作风不仅不能兴国,反而会误导民众,也会损伤我们大汉王朝的根基,一个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他教化民众通过专心务农来得到官职和爵位,这才能让民众朴实而且不放荡。” “哦?” “民众看见国家给人们的好处都是从农耕与作战这一途径,就必然会朝着这个方向前行,从而得使我们大汉王朝越发强大!” 朝堂高座上的新帝只是‘哦’了一声,而朝堂中诸臣则是不乏人脸色大变。 大伙儿在朝堂上有三分实力,又有三分关系,更有三分巧言巧语的站队,从而才能入驻朝堂上。 张学舟这番话抨击面极广,哪怕丞相许昌的脸面也挂不住。 许昌之所以能登入丞相的位置,靠得就是和安乐宫太皇太后的关系,又对安乐宫言听计从,从而才能例入三公之位。 “话易说,事难做,东方大人此言何尝不是一种巧言巧语”许昌皱眉道。 “东方大人的官职似乎也并非农耕和作战而来吧”庄青翟开口道。 “说的是!” “就是呀!” “站着说话不腰疼,东方朔你自己的官都不符合这种强国之法!” “东方朔所言怎么有些像是农家学派的话?” “法家也是如此,那暴秦就是以法家治国,行作战封爵之事,导致了二世而亡!” …… 朝廷风向标的许昌和庄青翟齐齐开口,众臣顿时连连开口附和,也不乏有人指责张学舟。 “各位嫌弃我官职来得不正当就弹劾!” 张学舟叫了一句,这倒是将众多官员吐槽的话憋了回去。 不管张学舟今天放的话抨击面是如何广,这都是安乐宫定下的官员。 对于朝堂上太皇太后主流派系的安乐宫官员们来说,骂归骂,但大伙儿分寸感也很明显,只要张学舟没明目张胆扳倒谁,就没有人会主动出击扳倒张学舟。 等到张学舟叫嚣了好一会,只见大伙儿耻笑归耻笑,但还真没什么人来抨击他扳倒他。 这不免让张学舟大失所望。 他都已经开地图炮了,大伙儿反对浪潮声一片,居然没有谁因此来记恨他,也没官员拿起他长久时间不临朝政的事进行弹劾。 大好机会就放在眼前,尤其是新帝同样在高座上翘首以待,只待有人提及弹劾张学舟就立马同意。 没想到张学舟闹腾了好一阵,大伙儿骂归骂,还真没什么人主动跳出来。喜欢第五形态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第五形态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