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王刘秀住在邯郸宫里,大白天在温明殿睡觉,耿弇进来,走到床前请求单独谈话,接着说道:“现在咱们将士死伤的挺多,我请求回上谷去多招些兵来。”萧王说:“王郎都已经被打败了,河北地区也差不多平定了,还再用兵干啥呢?”耿弇说:“王郎虽然是破了,但这天下的战乱才刚刚开始啊。现在有使者从西边来,说要咱们解散军队,这可不能听他的。像铜马、赤眉这类的势力还有几十股呢,每股都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他们所到之处无人能挡,更始帝可对付不了,他失败肯定是早晚的事儿。”萧王一下子坐起来说:“你这话可乱说不得,信不信我砍了你!”耿弇说:“大王您对我恩重如山,就跟父子一样,所以我才敢跟您掏心窝子说话。”萧王说:“我跟你开玩笑呢,你倒是说说为啥这么讲?”耿弇说:“老百姓被王莽折腾得太苦了,就又想念起刘家的统治,听说汉军起兵,没有不高兴的,感觉就像脱离虎口,回到慈母身边。可现在更始帝虽然当了天子,但他手下那些将领在崤山以东擅自做主,皇亲国戚在都城内胡作非为,到处烧杀抢掠,老百姓痛心疾首,反倒又怀念起王莽那时候了,所以我就知道更始帝肯定得失败。您现在功名已经很显着了,要是凭借正义去征战讨伐,只要发布檄文,天下就能平定。这天下可是无比重要的,您完全可以自己争取,可别让外姓人得了去。”萧王就以河北还没彻底平定为理由,拒绝了更始帝的征召,从此开始对更始帝有了二心。 就在此时,铜马、大彤、高湖、重连、铁胫、大枪、尤来、上江、青犊、五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地贼寇首领,拉着自己的部队,加起来约有几百万,到处掠夺百姓们的财富。萧王计划攻打,任命吴汉、耿弇都做大将军,手拿符节向北发动幽州十个郡的突骑。苗曾听说萧王刘秀要调兵,就偷偷下令各个郡不要听从调遣。吴汉带着二十个骑兵,抢先赶到无终。苗曾在路上迎接,吴汉当场就把苗曾抓起来,砍了他的脑袋。耿弇到了上谷,也把韦顺和蔡充抓起来,给杀了。这下北方各州都被吓得不轻,于是就乖乖把兵都交出来了。 秋天的时候,萧王刘秀在鄡地攻打铜马军,吴汉带着精锐骑兵来到清阳和刘秀会合,兵马阵容十分强大。吴汉把所有士兵的名册都送到了刘秀的帅府,听从刘秀安排调配,不敢私自做主,刘秀因此越发看重他。刘秀任命偏将军沛国人朱浮为大将军、幽州牧,让他去治理蓟城。铜马军粮草吃光了,就趁夜逃跑,萧王刘秀在馆陶追上并发起攻击,把他们打得大败。投降的铜马军还没安置完,高湖、重连两支队伍又从东南方向杀来,和铜马军的残余势力会合了。萧王刘秀又在蒲阳和他们展开大战,把这些敌军全部打败并招降,还封了他们的首领为列侯。但刘秀手下的将领们不太信任这些投降的人,投降的人自己心里也不踏实。刘秀了解大家的想法后,就下令让投降的人各自回到自己营地整顿兵马,然后他自己骑着轻便的马,亲自去各个营地巡查。投降的人互相说道:“萧王对咱们可是真心实意,把心都掏给咱们了,咱们怎能不拼死效力呢!”从此这些人都心服口服。刘秀把投降的人全部分配给各位将领,这样一来,他的军队一下子扩充到了几十万。 这时候,赤眉军的一支分军,和青犊、上江、大彤、铁胫、五幡等队伍,总共十多万人驻扎在射犬。萧王刘秀带兵前去攻打,把他们打得大败。接着刘秀往南攻打河内,河内太守韩歆直接投降了。 一开始,谢躬和萧王刘秀一起灭掉了王郎,但谢躬好几次和刘秀意见不合,还老是想偷袭刘秀,可又忌惮刘秀兵力强大,就一直没敢动手。虽然两人都在邯郸,却分城而居,不过刘秀每次都会想法子安抚谢躬。谢躬对本职工作很上心,刘秀还经常称赞他:“谢尚书,真是个称职的好官啊!”所以谢躬也就没太怀疑刘秀。他老婆知道这事儿后,常常劝诫他说:“你和刘秀一直合不来,却轻信他那些场面话,早晚会被他制住。”谢躬根本不听。没过多久,谢躬就率领几万兵马回到邺城驻扎。等萧王刘秀向南攻打青犊军的时候,让谢躬到隆虑山截击尤来军,结果谢躬的军队被打得大败。刘秀趁着谢躬在外面,就派吴汉和刺奸大将军岑彭偷袭并占领了邺城。谢躬不知情,带着轻骑兵回邺城,吴汉等人就把他抓起来杀了,他的部下也全部投降。 更始帝派柱功侯李宝、益州刺史张忠率领一万多人去攻打蜀地和汉中。公孙述派他弟弟公孙恢在绵竹迎击李宝和张忠,把他们打得大败,两人落荒而逃。公孙述于是自立为蜀王,把都城定在成都,当地的百姓和少数民族都归附了他。 冬天的时候,更始帝派中郎将归德侯刘飒、大司马护军陈遵出使匈奴,给单于送去汉朝旧制的玺绶,顺便把云、当等人的亲属、贵族以及随从送回匈奴。单于舆特别傲慢,对陈遵和刘飒说:“匈奴本来就和汉朝是兄弟,匈奴内乱的时候,孝宣皇帝辅助拥立了呼韩邪单于,所以匈奴才向汉朝称臣,以表尊重。现在汉朝也大乱,被王莽篡了位,匈奴也出兵攻打王莽,让汉朝边境不得安宁,搞得天下人都怀念汉朝;王莽最终失败,汉朝得以复兴,这也有我们的功劳,汉朝应该重新尊重我们!”陈遵和他据理力争,但单于始终坚持这种说法。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赤眉军的樊崇等人带兵进入颍川,把队伍分成两部分,樊崇和逢安带领一部分,徐宣、谢禄、杨音带领另一部分。赤眉军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但士兵们都疲惫不堪,厌倦了打仗,每天都愁眉苦脸地哭泣,一心想着回东边老家。樊崇等人商量后,担心队伍往东走肯定会散伙,觉得还不如往西去攻打长安。于是樊崇、逢安从武关进发,徐宣等人从陆浑关出发,分两路向长安进军。更始帝派王匡、成丹和抗威将军刘均等人分别据守河东、弘农,抵挡赤眉军。 萧王刘秀打算往北巡视燕、赵之地,他估计赤眉军肯定能攻破长安,又想趁机占领关中,但不知道该把这个重任托付给谁,于是任命邓禹为前将军,把自己麾下的两万精兵分给他,派他向西进入关中,还让邓禹自己挑选副将及以下可以一同前往的人。当时朱鲔、李轶、田立、陈侨率领号称三十万的大军,和河南太守武勃一起镇守洛阳;鲍永、田邑则在并州。刘秀觉得河内地区地势险要,物资丰富,想选个将领去镇守河内,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就问邓禹的意见。邓禹说:“寇恂这人,文能治国,武能带兵,有管理百姓、统领军队的才能,除了他没人更合适了!”于是刘秀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代理大将军事务。刘秀对寇恂说:“以前汉高祖把萧何留在关中,现在我把河内交给你。你要保证军粮充足供应,训练好兵马,抵御其他势力的军队,别让他们往北渡过黄河就行!”刘秀又任命冯异为孟津将军,让他统领魏郡、河内的军队驻守黄河边,抵挡洛阳的敌军。刘秀亲自送邓禹到野王,邓禹往西出发后,刘秀就又带兵往北走了。寇恂负责调运粮草、制造器械,供应军队所需;军队虽然远征在外,但物资从来没有短缺过。 隗崔、隗义谋划反叛,想回到天水。隗嚣担心自己也会因此遭殃,就告发了他们。更始帝杀了隗崔和隗义,任命隗嚣为御史大夫。 梁国的刘永凭借封国起兵,招揽各郡的豪杰,沛人周建等人都被任命为将帅,他们攻下了济阴、山阳、沛、楚、淮阳、汝南等地,一共占据了二十八座城池。刘永又派使者封西防的贼帅山阳人佼强为横行将军,东海的贼帅董宪为翼汉大将军,琅邪的贼帅张步为辅汉大将军,让他督察青州、徐州,和他们联合兵力,于是刘永就独自占据了东方地区。 鄀县人秦丰在黎丘起兵,攻下了鄀县、宜城等十多个县,拥兵上万人,自称为楚黎王。 汝南人田戎攻陷夷陵,自称扫地大将军;他转战各地,攻打郡县,手下有几万人。 评论 这段记载堪称刘秀崛起的“关键转折录”,既展现了乱世中权力博弈的残酷,也暗藏着成大事者的深层逻辑。 刘秀的“潜龙在渊”之道 藏锋与破局的平衡:面对耿弇“争天下”的直言,刘秀先以“砍头”假意震慑,再以“玩笑”转圜,既试探了心腹忠诚,又为自己留足政治余地。这种“外示恭顺、内藏雄心”的策略,让他在更始帝眼皮底下悄然积蓄力量。 收人心的“极致操作”:铜马军投降后,刘秀单骑巡营的举动,看似冒险实则精准击中要害——降兵怕被猜忌,旧部怕养虎为患,他以“推心置腹”打破双重疑虑,将几十万降兵转化为“死士”,这步棋既扩军又树威,比单纯征战更具杀伤力。 剪除异己的“钝刀子割肉”:对谢躬的处置堪称教科书级政治手腕:先以“谢尚书真称职”麻痹对方,再借战事调虎离山,最后趁虚夺城斩草除根。全程不见高声厉色,却将威胁消弭于无形,尽显“笑里藏刀”的深沉。 更始政权的“崩塌方程式” 民心流失的不可逆:耿弇点出的“百姓怀王莽”,是比军事失败更致命的危机。更始帝团队从“复汉希望”堕落为“劫掠者”,失去了政权合法性的根基,这与刘秀“约法三章”式的治理形成鲜明对比,民心向背早已注定结局。 失控的“多米诺骨牌”:赤眉西进、公孙述割据、刘永称王等,各地势力纷纷脱离掌控,本质是更始帝缺乏“向心力”,既无权威约束部下,又无策略安抚群雄,最终沦为“名义共主”,印证了“打天下易,坐天下难”的铁律。 乱世争霸的“生存法则” 从铜马、赤眉等农民军的流窜,到公孙述、刘永的割据,再到隗嚣的“投机自保”,可见此时天下已进入“实力说了算”的丛林时代: 军事上,吴汉斩苗曾、耿弇杀韦顺,以“雷霆手段”震慑幽州,证明“枪杆子里出服从”; 政治上,刘秀任邓禹入关中、寇恂守河内,布局长远;公孙述据蜀称王、刘永联贼扩势,各有盘算; 人心上,刘秀“推心”收降兵,更始帝“失德”失天下,反复印证“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终极逻辑。 这段历史最精妙之处,在于它展现了刘秀如何在“群雄环伺”中,以精准的判断、柔韧的手腕和对人心的深刻洞察,一步步从“萧王”走向“光武帝”,堪称一部乱世崛起的“实战指南”。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