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8章 杀道
次日,尉迟孟都等都统准时率军来到曲沃,听他们说,已经遇上了斛律光的前部,但没有太子的命令,进不去白马军镇,只能在城外扎营,让里面送出军需物资。
对这个情况,尉迟孟都只是回復“已知晓,现在去请示太子”便继续赶路,並没有停下来等待斛律光,也没派人解决这个问题。
这让高殷颇为欣慰,要不怎么说大家都有名將滤镜呢,这种有家世传承、子孙经过歷史考验的將领通常都比较靠谱,知道吃谁的饭就要听谁的话。
他拉拢斛律家不假,但不代表没有底线,在没有解释为什么迟到之前,斛律光要在他面前夹著尾巴做人。
毕竟在正式的场合上,他可是太子、大都督,也是此次高洋钦点的大將。
由於早有安排,因此稍加整编,去上午的时间,高殷就在正午率军出发。
作为他亲卫的前锋营早已准备完毕,由高孝灌亲自率领,凌晨就向西前往攻打新田。
曲沃往西,还有一座新田县,也曾是晋国的都城,明代因设官驛而得名侯马,是临汾盆地的最南部,与峨嵋台地相接,其往西便是高凉郡,郡中稷山的西南十二里,就是在玉壁的坐落之处。
与其说是攻打,更像是接收,因为曲沃一下,新田也不得不投降,其一是曲沃聚集了大部分的守军力量,曲沃守不住,新田也无法抵抗,最多作为一个缓衝城镇,稍微阻遏齐军,让曲沃守军方便逃跑;
其二就是逃兵带来的消息,听闻齐国率军七万,齐主亲至,新田守军闻之丧胆,根本不敢驻留,新田在曲沃西边七里,在必然失守的情况下,晚逃一刻都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其三,就是新田县头上便是汾水河,方便引水灌渠,农耕上的便利此时变成了军事上的杀意,淹曲沃有一定难度,但新田的难度略小。
三个因素加在一起,导致新田守军退往正平郡,將城池留给了高殷。
高殷到达时听说这个消息,自然欣喜这种结果,大大表扬了一番高孝,又留下一千士兵看守降卒、与新田大族交涉,看在大军的面子上,新田的大族们很好说话,也有些许强宗豪族愿意归附。
无论男女,人类总是倾向於保护他们的强者,从得知齐军率兵十万开始,他们就已经是齐人了,这就是大齐给他们的自信。
至於那些不愿意投降,或是与齐国有仇的人,已经逃到了各处坞壁或乡野躲藏,窥探著齐军的行动,这些山沟老鼠不用理会,齐军胜了,他们就会隨风飘散,一千的守军也是为了防止他们作乱。
降卒不可信赖,万一在前线战败,降卒直接反戈,败军就会更加窘迫。
所以虽然在新田没打仗,也就没出现伤亡,但想要建立统治,必要的兵力还是要有的,除非像陈庆之那样不求扎根,只求打穿,或和蒙古人一样全部图图乾净。
否则高殷就必须留下兵力,因此军队又因战斗减员了一千,剩下三万四千,
略作整顿后,眾將等高殷定夺:“太子,咱们接下来是前往临汾?还是依旧去龙头城?”
严格来说,曲沃並不是通往玉壁的要道,如果高殷直奔玉壁,大可走武平关,进入正平郡。
正平郡的郡治原本叫临汾,是北魏到北齐设立的东雍州的治所,中间曾丟失过,又被齐国夺回来了,它占据著地势较高的险阜,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一一能成为郡治的多少有这点特徵。
由於这片是临汾盆地的边缘腹地,中间郡县多为齐国辐射范围,新田与曲沃都是如此,因此才轻易攻克与逼降。
而野战对周军不利,因此周国將西边防御的重心转移到了玉壁,南边则转移到了运城盆地的闻喜县。
对於正平郡的防御,则就近设置了柏壁。
夺取曲沃,意味著临汾盆地进入齐军之手,但这並不保险,因为周军还可以从闻喜出兵將其夺回,这本就是周齐两国反覆拉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