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节(1 / 2)

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

十六年后。

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

公元939年。

后晋石敬瑭引契丹军包围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

从此,传国玉玺再无踪迹。

虽然往后的宋、元、明、清都有玉玺被发现的传闻,但后来尽皆被证明都是虚假消息。

等到了乾隆即位后。

他命人刻了二十五方玉玺,放置于故宫交泰殿。

后世大家见到的那种厚厚方方的玉玺就是这种,方四寸、厚两寸、高三寸。

看起来跟三包方便面叠在一起似的。

而实际上呢。

秦汉的玉玺个头都并不大。

比如陕历博有一枚高仅2厘米、边长2.8厘米、重才33克、以现代人的眼光看着完全不起眼儿的玺印。

但它却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两汉时期等级最高、中国年代最早且唯一的一枚皇后玺印。

玺体为正方形,钮为高浮雕的匐状螭虎;

玺面阴刻篆书“皇后之玺”4字,字体结构严谨大方。

该玺是1968年被当时还上小学的孔忠良在xy市狼家沟水渠旁捡到的,此地在吕后与刘邦合葬的封土之西约一千米的陵园之内,因此有专家推测可能是吕后的佩印。

另外根据三国志记载。

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同时三国志在这段引用的是韦昭的《吴书》,是吴国的官方史书。

这段描写也是玉玺形貌最早、最重要的记载。

一汉寸等于2.3c其中方圆指的是周长而非边长,也就是传国玉玺的尺寸大概就2-3厘米。

另外和氏璧的厚度也能作为相关证据。

‘壁’在古代是一种扁平型的玉器,中间有个小孔。

尔雅·释器有云:

【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肉指的是边,好指的则是孔,边为孔径的两倍便是璧。

具体各位可以搜索商朝玉联璧或者汉代青玉玉环玉璧的图片看看。

也就是说。

卞和的那块玉石被打开后,楚文王派玉人打磨成了扁平的‘壁’,进行了一创。

接着秦始皇把‘壁’再抠出了玉玺,属于二创。

因此玉玺的厚度就被固定了。

截止到2022年,华夏出土最厚的‘壁’也只有两厘米左右。

当然了。

再厚的玉器不是没有。

但它在古代叫做玉琮,和‘壁’是两码事——华夏古代礼乐的记载极其严苛,不可能会犯把玉琮叫成‘玉壁’的失误。

目前秦汉出土的玉印边长最长的就是上头提及的皇后玉印,其次是滇王金印和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玉印。

刘胜的玉印边长为2.7厘米,滇王金印也不过每边长2.4厘米,印身厚0.7厘米,通纽高2厘米,重90克。

因为那时候的印章是盖在封泥上的,类似西方的火漆,清代玉玺在竹简的年代根本没法用。

实际上。

玉玺是在造纸术发明后才越做越大的。

又比如鲁国故城乙组52号墓中出土的一块大玉璧,外径32.8厘米、孔径11.6厘米,但厚度才0.6厘米-0.7厘米。

而这块玉璧,已经目前为止战国时期最大的玉璧了。

因此真正的汉制传国玉玺,远远没有影视作品里那么大。(还有一种说法是玉玺用的蓝田玉,那大小就不受厚度影响了,但和氏璧→传国玉玺是接受度最高的一种说法,我采用的也是这种)

“传国玉玺啊……”

看着手中的玉玺,徐云的心绪前所未有的复杂。

当然了。

这股复杂纠结要不要自立为王啥的没关系。

最新小说: 无敌家主:本家主有亿点点强 跨时空的墨香:秘境之旅 我愿凌虚 三国之寰宇天下 剑仙张三 穿越的我,靠开盲盒踏上巅峰 被赶出宗门的我反手加入合欢宗 庄子传奇 开局融合李存孝,从攻略皇后开始 高武:锦衣卫杀星,皇帝求我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