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决定了一个王国能否走得更远,正是汉武帝晚年这一番悔过,才让这辆稍有偏航的马车,被冥冥中的力量重新拉回了赛道。 这是因为时光将尽,如果在这个时候承认错误,会让人有一种否定自己一生,进而整个人被否定的感觉。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总观历史上下,只此一人有此壮举。 况且,正如君子论迹不论心,重整农业,不复出军,赐丞相封富民侯,不再相信方士的不老传说,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改变。 更何况人家司马光大概也没有安这样的心,只需要打开历史年鉴,翻一翻便能得知,《资治通鉴》的前半本书写完的时候,还没有王安石变法这回事呢。再怎么样,也不能改了之前的稿子,来宣扬“不复出军”的思想。 所谓的制造汉武帝,其中真真假假,一目了然。】 “不复出军……”他低低地将这个四个字在唇齿间转了个来回。 他不禁在闪过一丝疑虑——难道朕的南征北战,竟是个错误的决定吗,还有李广利带兵出征匈奴,为何会投降而败? 他的思绪在这里被自己打断——是啊,这两位不世出的将军,那时只怕是都已不在了。 先把这个叛徒给揪出来! 汉武帝哼了一声:“罢了,既尚未入军,便不治他的罪。” 不过这些内容天幕不曾提到,汉武帝便也不知晓,只能把这个叛徒的名字先记在心中,等着日后此人出现,再作定夺。 人群中,东方朔放下手中的毛笔,立正行礼。 他是个机智敏锐的臣子,言辞敏捷,在所有人没意识到的时候,便读出了汉武帝心中的徘徊。 东方朔抬起头,直视天颜:“日后的陛下,并非今日的陛下,今日之陛下,得此天论,也未必会成为日后之陛下。” 是啊,得此天幕,不正是为了改变未来之不幸? 农事改进,不必等到几十年之后,犁车的画像已经在天幕中为众人所见,掌管农事的官员只需要看一眼,便能够记住其中的机括结构,将之推广于万民。 开疆拓土以至于赋税疲民,只是征战并不能草率地停下,天幕也对朕的功绩赞赏有加,说明这番事业还有继续进行的余地。 汉武帝仰天大笑,抚掌道一声好,对东方朔的见解很是赞同。 “朕大汉自此,便将在神助下,有千年国祚,生生不息!” 【不过,这最后一罪,确实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地方。 这更是他自己内心深处难以自我原谅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