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安史之乱的影响也不仅仅只是这些空泛的几句话,社会混乱只是基本。 还有其中影响深远的藩镇割据,更是带给了唐朝中晚期和五代十国混乱不堪的余波—— 具体一点来讲,安史之乱削弱了封建集权,更是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此后安史余党在河朔形成藩镇割据。 首先是当史思明之子史朝义从邺城败退时,唐遣铁勒族将领仆固怀恩追击,仆固与唐王朝有矛盾,为了私结党羽,有意将安史旧部力量保存下来,让他们继续控制河北地区,使安史旧将田承嗣据魏博、张忠志(后改名李宝臣)据成德、李怀仙据幽州,皆领节度使之职。 ——这就是所谓“河北三镇“。 而这三镇逐渐把地方军事、政治、经济大权皆集于一身。到了更往后的时间,其他地区和将领,一如淄青李正已,宣武李灵曜,淮西李希烈等皆效仿三镇各自割据。 但是,根据历史学家张国刚研究藩镇的专着《唐代藩镇研究》中提到,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绝大部分藩镇不割据,只有河朔等极个别藩镇割据;即使割据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而且割据藩镇也曾解除割据。唐末黄巢之乱时,才出现普遍的藩镇割据。 至于唐末的黄巢之乱,又是另一段历史了。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现在大家戏言的“打进长安比考进长安方便多了”,正是出自这段时间。也正是到了这个时候,从汉魏兴起的门阀制度才真正地被踏碎了。】 听着玉不识讲起了藩镇割据,大家都是安静听着,这些东西他们也是可以分析的出来。毕竟能够成为皇帝的心腹重臣,不说全部,知道绝大部分都是聪明之辈。 不过等他们听到唐末的黄巢之乱,大家都微微变了脸色。 知道这段历史的人,更是感叹不已。 黄巢虽然很多时候一直是以“吃人”的残忍形象出现的,“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碎之,合骨而食,……”,但他也为后面的朝代拔除了一颗毒瘤——那就是被玉不识直接点出来的门阀士族。 虽然从唐初开始,皇帝就开始谋划着削减门阀带来的影响,但都不如唐末黄巢“天街踏尽公卿骨”来的干脆利落,后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便离不开他的功劳。 门阀士族发源于东汉末年,当时入仕为官通过举孝廉,被举的人会对“面试官”感恩戴德,渐渐的形成一种利益圈子,到了魏晋时期,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让门阀制度进一步得到发展,东晋时期发展到巅峰,到隋唐时期虽然被打压,但仍旧还可与朝廷抗衡。 可以说,门阀士族自汉魏以来,一直在朝廷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时候甚至能够凌驾于皇帝的权威之上。这是皇帝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他们或明或暗,都在削减着他们的影响。就像是唐初将民间声望最高的崔氏被降格为第三等姓氏,武则天提高进士科的地位等,这些都是他们的努力。 但还不够,双方在角力,但也是一种保护。直到黄巢不管不顾直接全部杀光,才算是彻底结束了这一切。 而作为享受到门阀士族倒台的两宋,它们文化之繁荣,固然有着皇帝重文抑武的推行,也有失去了门阀士族的压迫的原因在。 所以他们对黄巢的看法还是很复杂的,既有正面的评价,也有负面的质疑。 “这世间之事本就难以评判对错。”朱元璋想起玉不识的态度,微微叹气,“就像是天女对秦始皇的评价甚高,但他做下的那些事情也确实罄竹难书。而黄巢,他的行为虽然残暴,但也确实打破了僵局。” 朱标:“父皇所言极是。” 【而安史之乱除了这些影响,也给大唐的边疆带来了不安定,之前四夷宾服的盛景终究成为了过去,毕竟唐王朝已经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 安禄山乱兵一起,唐朝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造成边防空虚,西边吐蕃人乘机而入,尽得陇右、河西走廊,但这个时候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安西北庭。只是不过数十年后,即公元790年上下,唐朝失去西域安西北庭。 从此以后,唐王朝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李世民长长地叹了一声。 国将不国,他的大唐,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大唐的衰落并不是一个安史之乱就能造成的,一定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一起造成了这样惨烈的局面,只不过安史之乱是最大的原因罢了。 不过有些事情本是不必发生的。 他现在依旧对李隆基那个“节度使”的天才想法耿耿于怀。 土地、兵甲、财赋、人口,李隆基当时是怎么想的?他不怕强枝弱本吗?而且任用蕃将,却不加以限制、或者他自以为有所限制,但其实一开始,就不应该开这个口子。 难道他贞观朝没有蕃将吗?怎么可能! 但他知道什么叫做非我族人、其心必异,哪怕他们表现得再忠诚,他也依旧保有一份怀疑之心,所以他们并不能完全掌控唐军,在他们之上还有唐朝的大臣把持。 而就在他们叹气的时候,玉不识又把话题转回到了唐肃宗的布置和唐玄宗的归宿上了。 【安史之乱的影响何其大,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唐玄宗一样闻风而逃的。 至少唐肃宗便有做过努力——虽然他的很多操作也是让人一言难尽。但有一段时间对上叛军,唐军还是多番告捷的。 比如唐肃宗曾从河西、安西征调了万余名精兵,又调回了河北前线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和河北节度使李光弼所部五万军队,灵武一时军威强盛。 又像是他也又任命了朝官与将帅,建立了一套新的军事系统,对抗击叛军也作了全面部署。并且应唐肃宗之请,回纥也派来精锐骑兵助战。 加上这个时候又恰巧遇到叛军内讧,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部下不服,战斗力也随之削弱,形势急转直下。 到了至德二载,随着安禄山被杀,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长安,居兴庆宫,称太上皇。 玄宗不再过问政事。】喜欢诸朝一起看直播:从诗词到历史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诸朝一起看直播:从诗词到历史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