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王朝败家子-40-唐玄宗李隆基 ——“看样子,天女当真对朱祁镇很没有好感。” 朱元璋玉不识对朱祁镇的态度有些在意,但转念一想她对明朝还是正面居多,又丢开一边。 想来天女也不至于因为一个不成器的皇帝就这样对明朝会有什么不公的待遇和评价,反正说来说去都是些“既定”的历史,而且双方也没有什么交流,多想只对自己无益。 于是朱元璋只是说道:“总算是将朱祁镇的内容讲完了,总觉得是松了一口气。” 毕竟一直因不知道朱祁镇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惊奇的操作而提心吊胆,也是很累的。 朱标笑着说道:“可能是因为他的行为都太出人意料了吧。” 总是猝不及防地给他们一件“大礼”,也还是难为他了。 朱元璋幽幽说道:“败家皇帝总是相似的,我想你们应该不至于成为这几人这样不知分寸的人吧?” 他看着自己的这几个已经长成和尚未完全长成、都有不少小心思的儿子,目光之凌厉,逼得他们都纷纷低下了头。 朱元璋虽然压下了底下官员弹劾的奏本,但也知道自己这几个长大的儿子有些行为是做的很不地道,现在不过是因为他念着是自己的儿子而轻轻放过罢了。 但现在有着天幕、以及天女的多次强调,这些人要是再像以前一样对百姓没有顾忌,那就不能怪他惩罚狠了。 他当然是心疼自己的儿子,但这不代表他会置明朝、自己的名声完全不顾。 底下诸位皇子连声应诺,但心底怎么想的,也就他们自己知道了。 而玉不识已经开启了新的介绍。 【其实之前对于“败家子”皇帝的介绍还漏了一个人,这个人也是相当的神奇,他带着一个王朝走向了顶峰,又让它迅速地衰落了下来。 于是就造成一个蛮神奇地现象——喜欢他的人希望他早点死,因为他前半生的成就当真是相当辉煌;恨他的人也希望他早点死,毕竟他给百姓、给中原大地带来的伤害也是刻骨铭心、痛心切骨。 那么这个人是谁,又是怎么才造就了这样一致的评价呢? 我想,应该很多人都猜到了,这个人就是唐玄宗李隆基,而他人生的转折点,就在“安史之乱”。】 其实李隆基的篇章应该放在宋徽宗之前讲的,但玉不识也是讲到后面才恍然发现自己还漏了一个“重要人物”。 唐朝因安史之乱由盛转衰,李隆基又怎么能不算败家呢?虽然他败的,是祖辈一代代积累下来、又经由他自己的努力而成就的辉煌。 只能说,唐朝的底子还是够厚的,哪怕安史之乱后再也恢复不了之前的盛世,之后又经历了宦官专权、牛李党争等内忧外患,以及黄巢之乱等民变,但也依旧延续了一百五十多年。 而李世民听到“李隆基”的名字,之前不好的预感实现了,才是满怀复杂地松了一口气。 李隆基,安史之乱…… 他咀嚼着这两个词,忽而想起来杜甫那次直播中的介绍。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李世民眼中溢上悲戚,既是对大唐,也是对生活在那个时候的百姓。 【那么这位唐玄宗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李隆基,生于公元685年,乃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亦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先天元年至天宝十五年在位,后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共有四十四年,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唐垂拱元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知晓音律,仪表雄伟俊丽。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别驾。 唐隆元年、即公元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 先天元年、即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 而在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他还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但是,李隆基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天宝十五载、即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宝应元年、即公元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关于玉不识对李隆基的介绍,李世民没有关注其他,而是率先听到了一个在他意料之外的名字。 “唐高宗李治?” 李世民有些疑惑,现在李治当然已经出生,但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是这位才刚出生没多久的九子继承大统。 承乾呢? 是的,他就没想过太子会是承乾以外的人,在他的眼里,自己的太子自然是千般好万般好,当然,这也包括了观音婢的其他孩子,至于不是观音婢所出的孩子,他向来关注不多。 旁边的小少年李承乾看着水幕,又听到自己耶耶疑惑的重复,不禁紧紧地抿起了唇。 他年纪虽小,但也早就明事理了,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身上的“太子”之位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也是相当的刻苦和用功,对于老师们的“建议”也是相当听话的,他知道自己应该做的更好。 但现在看见了弟弟的名字,心底忽然有了紧张和不安。 耶耶、父皇之后的皇帝,是弟弟吗? 他想起了在母后殿中那个软软的、可爱的幼小生命,心中有些说不出的复杂滋味。喜欢诸朝一起看直播:从诗词到历史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诸朝一起看直播:从诗词到历史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