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八小说网]
https://www.qibaxs10.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口气看懂王安石变法究竟是怎么回事历史小知识王安石】
这是历史上最着名的改革变法,千百年来争议无数。有人认为它导致了靖康之难北宋灭亡,有人认为它扫除积弊,富国强兵。
那么王安石变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何会引来这么多的争议呢?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抚州人,出生于公元1021年。其父王益时任临江军判官,一生辗转于各地州县为官。
王安石自幼聪慧,写得一手好文章,少年时就随父亲周游各地体验民间疾苦。17岁那年,王安石随父亲来到北宋首都开封,与出身名门的曾巩结为挚友。
二人日后一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通过曾巩的引荐,王安石得到了大文豪欧阳修的赏识。5年后王安石考中进士,坊间传闻王安石本应是状元,但是因为文章惹得宋仁宗不高兴,所以错失了状元。
述职淮南节度判官,在任期满了以后,王安石放弃了留京的机会,仍然在地方为官。每到一地为官都爱民如子,得到百姓的爱戴。
公元1058年,王安石鉴于宋朝积弊百年,厉政丛生,便向宋仁宗上了一封万言书,提议改革变法。然而万言书递上去以后,如泥牛入海,了无回音。
但是在10年后,王安石会得到实现自己规划的机会。而能给他这个机会的就是宋仁宗名义上的孙子,宋神宗赵顼。宋仁宗子嗣艰难,三个儿子先后夭折,因此不得不收养堂侄赵宗实,改名为赵曙。
宋英宗在宋仁宗驾崩后,赵曙与群臣展开了濮议之争,要将自己的亲生父亲追认为皇帝。濮议之争耗尽了宋英宗的所有精力,在位仅4年就驾崩了。
王安石没有参与这场争论,他的母亲在宋英宗登基的4年就去世了。王安石回乡守孝,等他重回官场时,皇帝已经成了宋英宗的嫡长子赵顼,是为宋神宗。
此时的宋朝财政亏空已经十分严重,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王安石再次向皇帝上书,分析了北宋的现状,即改革科举教育、励精图治、农业等多个方面。
年轻气盛的宋神宗早都听说过王安石的名声,于是在神宗的老师韩维的举荐下,将王安石召入朝廷,拜为参知政事。与此同时,宋神宗又启用司马光为翰林学士,
让他主持裁剪财政支出的改革。然而没过多久,司马光就和王安石因为财政经费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而且这样的争论在之后的北宋朝堂上将会上演无数次。
公元1070年,宋神宗拜王安石为宰相,推行变法,史称熙宁变法,又称王安石变法。在变法之前,王安石就派人去各地考察民情,针对宋朝当下的冗官、冗兵、冗费进行改革,涉及军事、农业、科学等多个方面,除弊兴利,富国强兵。
然而新法一发布就遭到大量反对派的攻击。王安石的新法主要有10项,首先是保甲法,这是王安石推行的第一个新法。
在变法初期取得了很大成绩,紧接着又颁布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其中青苗法争议巨大,引起了朝中官员铺天盖地的反对,因为青苗法是由朝廷在荒年对农民提供一笔借款,这让富户豪强失去了向农民放高利贷的机会,因而反对声音最大。
为了平抑物价,减轻百姓的赋税,王安石又颁布了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在军事方面有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等,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公元1071年,王安石又颁布改革科举制度的法令,废除诗赋歌词,恢复以春秋三传、明经科试实行太学三舍法制度。
王安石的这些变法措施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但是却遭到朝野上下铺天盖地的反对,朝廷百官分立为新旧两党,互相争吵攻讦。
同时由于新法推行时出现了大量问题,使得民间出现怨言,玩而使发布了控诉王安石乱天下,让宋神宗也产生了动摇。
王安石性格执拗,有“六相公”之称,面对汹涌而来的反对声浪,他坚信“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
但是宋神宗并没有王安石那样坚定的决心。北宋素有议论相较的政治传统,所谓议论相较就是使士大夫之间产生不同的意见,从而相互制约,达到维护皇权的目的。王安石对此颇为反感。若朝廷人人议论相较,即赤道河游城。
作为王安石最重要的支持者,宋神宗在每一个新法颁行前都要经过一个充满信心到犹豫不决、相信相宜的过程,这让王安石感到非常痛苦,他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让皇帝相信自己。
然而他的政敌们却是天天对着皇帝说不要相信王安石,就连皇亲国戚也向宋神宗进谗言。王安石无奈只好在公元1074年自请罢相,去江宁做知府。
在赴任途中,王安石路过瓜州,有感而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