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林之中,三人驻留倾听。“五常之道乃仁、义、礼、智、信。”
“五常之道不仅是个人修身立德的准则,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我们应该通过教育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践行五常之道,如此大同可期。”
上首儒袍老者话音刚落,便有一年轻士子起身反驳:
“不然,五常之道虽然重要,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我们不能过于僵化地遵循五常之道,而应根据时代的变化和需求,进行创新和发展,僵化的五常之道,与愚民何异?”
……
阴阳学府中。
“阴阳平衡是万物和谐统一的基础。”
“我们可以从四季的更替、日月的运行等自然现象中,领悟到阴阳平衡的奥秘。”
“在国家治理和个人修养中,也应该注重阴阳的平衡,避免过度偏向某一方面……”
……
墨家讲堂中。
“兼爱非攻的理念虽然伟大,但在现实中实施起来却面临着很多困难。”
“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更多的人接受和践行兼爱非攻的理念。”
“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让人们了解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减少战争的发生。”
……
法家讲堂中。
“何为法?法者,秩序也。”
“乃维护国家秩序的重要手段,更是维护天地秩序的重要手段。”
“应制定公正、合理的法,并严格执行,确保法的权威性。同时,也应加强对法的宣传和教育,让人们了解法的内容和意义,自觉遵守,不敢违犯。”
有学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法固然重要,乃秩序不可缺之物,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考虑人情事理。不能过于严苛地执行,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做到仁制和法制当交融……”
……
三人依次旁听道家、儒家、阴阳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兵家等各家讲学。
当将稷下学宫中诸子百家的课听完后,释迦叶彻底沉默了下来,直到即将离开之际,他这才沙哑着嗓子问道:“此地……为何没有佛家?易武王前辈当真对我佛宗如此偏见?”
王瑶微微一怔,旋即神色平静地回道:“并非阿哥对佛宗有偏见。稷下学宫汇聚百家学识,乃是为了促进人族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以推动人族大统一制度的进步。佛宗之学博大精深,若有意,随时可融入其中,共襄盛举。”
李青玄在一旁若有所思,缓缓开口道:“佛宗之理,自有其独到之处。但易武王前辈所行之事,皆以人族之大局为重。或许在他看来,当下佛宗之学尚未与虚神界文道之发展完美契合,故而暂未引入稷下学宫。”
释迦叶面色凝重,沉声道:“我佛宗虽远离尘世纷争,然慈悲为怀之心从未改变。若有机会,定当为虚神界文道之昌盛贡献一份力量。”
王瑶轻轻点头,微笑道:“阿哥向来海纳百川,只要佛宗之学有益于人族,稷下学宫的大门随时为其敞开。不过此事我做不了主,佛子若有想法可与我阿哥详谈。”
释迦叶眉头微皱,沉默的点头应下。
李青玄眸光微闪,也不在此事上插言。
三人沉默片刻,继续前行。
此时,稷下学宫的学子依旧沉浸在学术的讨论之中,那朗朗的读书声和激烈的辩论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奏响了一曲人族智慧的乐章。
王瑶望着这充满活力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她深知,阿哥所追求的大统一制度,不仅仅是文字、度量衡和车同轨的统一,更是思想上的大统一。
而稷下学宫,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石。
李青玄看着这一幕,目光愈发深邃起来,缓缓道:“虚神界文道之鼎盛,源于百家争鸣的氛围。各学派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人族思想的进步。若能将这种氛围延续下去,人族的未来必将充满希望。”
释迦叶微微颔首,赞同道:“善哉善哉。百家之学,各有所长。我佛宗亦当反思,如何在未来百家争鸣的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为人族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
王瑶微笑道:“阿哥曾说,人族的强大,在于不断地学习和创新。”
“稷下学宫让学子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学说,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思潮,为的就是完善大统一制度。”
“唯有完善大统一制度,人族才能在万族之劫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天地气运主角。”
“此乃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李青玄和释迦叶微微颔首,沉默着陷入了深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西斜,余晖洒在稷下学宫的每一个角落,给这座文道圣地增添了一抹神圣色彩。
王瑶、李青玄和释迦叶在这宁静的氛围中,缓缓走出了稷下学宫。
一路上,王瑶看着两人若有所思的神情,心中暗自欣慰。
她知道,这次稷下学宫之行,虽未能完全说服他们支持阿哥,但至少让他们对虚神界的文道有了深刻认识。
她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人族局势的发展,他们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易武王城壮大的道路还很漫长,充满了挑战和困难。
实现阿哥所追求的大统一制度,让人族成为真正的天地气运主角,更是条漫长而艰巨的道路。
这需要一步步谋划,也需要多方助力,好在一切都慢慢走上了正轨。
相信不久远的未来,阿哥一定能登临人皇之位,将大统一制度彻底完善并推行。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