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 一群半大小子满卫所的吆喝。 “快去看热闹咯,第一炉青砖出炉呐!” “夏老爷子抱着青砖在哭鼻子哩。” 有那好事的,从地窝子里探出头来好奇问: “老爷子为啥哭鼻子?是青砖都烧坏了吗?” “这有甚好哭的?去年挖出来的黏土都堆成了山,一窑不中用就烧多几窑呗!” 半大小子们哪里有功夫停下来给人详细解释。 喊了那么几嗓子,一溜烟就跑没了影。 喜欢看热闹的,跟在后头往大河下游的砖窑坊跑去。 走到包围圈外竖起耳朵听了半晌,才搞明白。 原来人家第一炉砖头烧得相当成功。 哭的那几嗓子,就是喜极而泣。 眼下,夏老爷子正满面红光的指挥着一群人,把刚出窑的砖头泡进水池里。 这是整个青砖烧制的最后一步,冷却处理。 边指挥,他还边和包围圈里的众人解释: “泡足了水的青砖,粘性和韧性最好,以后遇冷遇热都不会干裂,用这样的砖头建出来的房子或城墙,用上几百甚至上千年都不朽!” “老爷子,青砖这么好,那昂家要是买上一座青砖院子岂不是能住七代人?” “你想什么美事哩!一座院子够住多少人?你爹生了三儿两女,你和你两个哥哥每人又生了三个小子,等你家三个小子成亲后,一进的院子还怎么住?” 新城中计划要建的院子,都不够再用十年的! 所以啊。 咱这砖窑坊的活计,就是十年八年都干不到尽头的。 说起砖窑坊,这也是卫所的产业之一。 夏老爷子手底下半个月内就招募了五百多个老伙计,大多都是些上了四十五岁的老兵卒。 他们的体力不如青壮。 亦或是带了一些伤残。 但这些,都不影响在砖窑坊里作业。 玩泥巴嘛,还不算太费力气。 关键是还能挣到一份工钱呢。 就这么地。 分了个工。 老年人的烧砖,与青壮劳力们的屯田并进。 铁器坊存了半年的农具,在这个时节终于派上了用场。 从哈密城出发,一车车的坎土曼、铁爬犁、镰刀、耙等,往各卫所里拉。 和其它数个深处沙漠或是戈壁的卫所比起来,甘露川真是得天眷顾。 地势平坦。 河流丰沛。 可耕可牧。 新生的桑树枝条和树叶,绿意盎然。 枯黄的草原上,火势漫天。 火烧到哪里。 荒,就会开到哪里。 三天时间,就烧了三万多亩地来。 两万多人可不止这点任务量,但甘将军显然有不同意见。 朱管事受了一众种地经验丰富的兵卒所托,问到了甘明兰的跟前来: “家主,总兵大人给的可是一人十亩的任务,就这三万多亩怕是不够用的!” 甘明兰自信满满: “番商说他们卖给咱的种子都是最好的,他们用普通麦种平均亩产都不低于四石,一亩地养活一个成年人是完全没问题的!” 朱管事惊得下巴都掉了一地,忍不住音量拔高了几个度: “四石?!江南的肥田也就这个产量了!咱今年用的可是荒地。” “甘露川这一带不缺水,这三天烧出来的草木灰这么厚这么黑,再给足底肥,荒地也能变成良田。” 所以,只要这三万亩地种出来的粮食,够咱这一个卫所的人吃饭问题就足以。 “人均十亩的任务,拿出一半地来做牧场。再拿上三成来种稻米、种葡萄、种甜瓜、种棉花、种蔬菜。” 这里又不缺水。 完全具备种水稻的条件。 面食吃久了,偶尔也想换个口味呢。 朱管事:“好好好!行行行!” 将军您是甘露川的当家人。 卫所一切事务,都由您说了算。 万一减产,相信将军也能再买回粮食来。 指令下达后,甘露川到处是沙土飞扬。 马多的好处,在垦荒时就体现了出来。 马的力量比同体型的牛大,且耕田速度也比牛快约三到五成。 马儿比牛要有灵性,更能听懂人的口令。 拉起犁耙跑得飞快......喜欢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