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凑合就不用一个不听话的工具。她自己来。李笃快疯了。方规看得出来。额角暴起的细小青筋,眼角渗出的生理性泪水,抿直的唇,绷紧的手臂线条……可是跟她有什么关系?其实有点关系的,在几次明显因失控而重得深得仿佛要嵌进体内的动作后,方规快到了。她连忙把李笃空着的那只手按回胸前,然后急匆匆地去找她另一只手,调整到她想要的频率和力度。结束的那一刻,方规不可避免地失去重心倒向前方。她就那样靠在李笃身上恢复,展露着后颈和脊椎一串深邃的凹陷和嶙峋的突起。身体累得不想动,嘴巴却闲不住。“你现在能说出你养我的话……这段时间你愿意用以前的态度对我,是因为你没见过过去半年的我,窝在出租屋里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我。”方爱军死后,方规翻遍了遗留的账本、报告、总结……所有封存在董事长办公室保险柜的纸质材料。她用了一年时间逼自己在各种形式的追债追责以及法院通知中学习她能找到的金融、财务、管理等等一切有关公司经营的知识,最后她发现这是一个根本无力回天的死局。然后她逃到了申城,躲进一间林爽帮她租的小房子里浑噩不知终日,等待命运和法院的双重宣判。“你们这些人啊,不愿意改变自己不愿付出自己,就给别人修修剪剪,修剪成只能依附你们的废物……可这个废物废到一定程度,变得不好看了,变得不是你们想要的样子了,你们就很嫌弃,恨不得划清界限离得越远越好……”恢复得差不多,方规坐起来,拍拍李笃的脸颊,“好了,按摩器,你的工作结束了。”李笃眼中的红色没退干净,嘴唇却苍白,几无血色。“想起来了吧?你以为我喝醉了我不记得,其实我记得很清楚,不然我为什么说你是按摩器?”方规笑着说,“我喝醉了问你,你一直把我当你的什么人,我又要把你当我的什么人,你自己说的,让我把你当成一个按摩器,你只是一个按摩器。”“我照做了。”方规抓起刚被自己扔到一边的T恤,颇无奈地叹口气,“那你看,我也不能让一个按摩器养着我呀。你说是不是?”方规直起身套衣服。靠山山会倒。靠树树会跑。何况一个按摩器?方规准备抽身离开,却发现失策了。跪太久,膝盖麻了。李笃及时抓紧方规的手腕拉住她,另一只手则圈在她后背,“你是我的……”那两个字她忽然说不出口。方规缓了会儿,掰开李笃的手,晃晃悠悠站起来。还行,没摔。不知道是不是恐慌症发作,李笃半张着嘴,却说不出一个字。“李笃,你喜欢太阳。”方规看着她,有点嘲弄,还有点怜悯,“可是太阳怎么能被你关在家里呢?”第48章何疏影最近焦头烂额。……不。从去年三月初第一次感受到焦虑情绪到如今,或许不能再用“最近”作为状语描述它的持续时间。何疏影六年前接手何氏口腔的经营,经过近三年筹备,何氏口腔诊所于三年零两个月前正式升级为「何氏口腔医院」。从诊所转型医院意味着巨大改变:服务范围扩大,医疗团队扩充,设施设备升级,上线数字化管理系统,增加行政人力、财务、市场部门,开始和有关部门、相关不相关的社会组织往来,承担起一部分社会责任……诸多变化不一而足。最直观的变化反映在呈几何级增长的成本,还有那“郎心似铁”头也不回的老客人。诸多变化在何疏影的预期内,她接受老客户流失,接受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以上全年无休,换来“何副院长”的头衔,医院所有证照上的“院长”后面都写着父亲何显之的名字,但医院所有人都知道她才是做主的那个,内部文件及官方许可的文件中,何疏影的名字后有一个“代”的字样,代表着她代何显之行使院长权利,她才是何氏的未来。与父亲抗争多年,何疏影坚定谋求改变,改变是对的,这家传承自曾祖父的诊所需要改变,不然它会在自己的手上终结。口腔医院挂牌后,依靠近百年的客户名单,何疏影轻松叩开了多家外企的大门,成为外企员工牙科报销的指定机构。有了外企客户积累,何疏影又开拓了几家互联网公司,半年内新增在册客户数量超过了过去九十年何氏口腔诊所的客户数量总和。面对何疏影的志得意满,父亲先是貌似不屑一顾的缄默,后讥嘲她仍然踩在老子的肩膀上,医院的生意不还是靠着老子的积累。对此,何疏影认为父亲只是死守“老克勒”的骄傲,不愿承认她的胜利,不愿承认游戏规则已经发生改变,“新贵”正在淹没“老钱”。为上层阶级服务是何氏口腔诞生伊始便拿捏起的“腔调”。曾祖父是国外进修回来的牙医,专门服务租界的外国领事、教士、董事,后来客户群体扩大到“老克勒”,但也止于老克勒。一口“精致的牙”向来属于阶级和身份象征,服务对象从一国领事下沉到那些在洋行工作、住在漂亮洋房、开着小汽车的“老克勒”,这已是曾祖父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的妥协了。但时代在变化,时代始终在变化。何氏口腔并非一直延续至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公有化政策实施,何氏口腔被并入公立单位,直到改革开放,曾祖父才终于拿回“何氏口腔”的招牌,和这座本属于何家的洋房花园。何疏影在这座洋房花园度过了安稳的童年、少年、青年,一步步见证它所在的区域从私密、静谧、尊贵转向开放、喧嚣、纷杂。步入中年,她终于成为这座洋房的主人,并终于在洪流末端赶上时代发展。医院年尾总结时,何疏影踌躇满志。可她才得意不过几天,疫情来了。何疏影一直认为如果没有疫情,她和医院不至于一次次陷入窘境。医院起步便遭遇疫情打击,依靠父亲那几位尊贵的超级VIP客人,撑过了疫情之初最艰难的时光。喘息之后,医院在何疏影的操持下,按照她的设想稳步发展。何疏影坚持何氏口腔需要改变,改变是一条正确的道路。然而在一切将要好转时,突如其来的静默击碎了繁华虚景。今年情况更加恶化,外企大量撤出。那些有时像朋友一样过来喝杯下午茶的外国客人一个接一个离开申城,回到甚至十年数十年未曾返回过的故乡。失去这些客人,何氏口腔打不过那些资本浇灌的、诞生之初便迎合大众市场的连锁机构。何疏影没有坐以待毙,她参加讲座、义诊,尝试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新的渠道。父亲何显之仍是金字招牌,他在业界的口碑和声誉尚存。她并非在做无用功,四处的活动使新客户陆陆续续进来,然而无法填补老客户离开的缺口。雪上加霜,父亲昨天打电话通知,不允许她再打着何显之的旗号抛头露面,他的几位老朋友已隐晦表达不满。那几位老朋友曾在医院最艰难的时期慷慨解囊,某种意义上也是医院的投资人。如果他们离开,医院只会死得更快。回顾过去六年……不止六年,从她第一次和父亲争吵,已过去足足十年。这十年间她所做的一切都险而又险地踩在某条边界线上,没有犯过不可饶恕的错误。一些短暂但耀眼的成功证明她的思路和方向都没错。可是为什么她看不到希望,看不到转机?何疏影随手拿起桌上的一张名片,名片放在一个不显眼但她早晚能看到的位置。「信兴达您值得信赖的3D打印服务专家客户代表方规」何疏影皱皱眉,秘书怎么又把这张名片放上来了?何疏影考虑过增设3D打印科室,那些大型连锁口腔医院早就用上了3D打印,她知道有些医学院校甚至已经开设了相关课程,世界变化太快了。她接到过推销电话,也和一些上门的销售聊过一两次,但昂贵的设备成本和后续的软件服务费令她望而却步。正当何疏影要把名片丢进垃圾桶时,秘书敲门,“何院长,您预约的客人到了。”何疏影在繁乱的记忆里搜索了两秒,想起她是答应过谁今天下午两点见面。她疲惫地点点头。还没说出“让她来”,一个又黑又瘦的女生从秘书身后跳出来,也喊了一声:“何院长。”何疏影有一瞬间的空白。她为什么会约这样一个女生?对方熟稔甚至亲密地冲秘书眨眨眼,非常自然地抛出一个飞吻,而她那向来不苟言笑的秘书竟也回以有迹可循的微笑…… ', ' ')